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优秀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0 01:00:34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

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时刻牢记要求,真正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研究、加强部署、强力推进。

创新,就是要创新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扶贫动力,拓宽扶贫渠道,提高整体效果。按照分类施策的要求,既要精准送种苗、物资,更要从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大力帮助支持贫困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贫困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社入股,建立制度化的利益连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协调,就是要有全局观,统筹好扶贫开发与其它工作的关系。在海南,脱贫攻坚要与“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好,与全域旅游发展结合好,与“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结合好。扶持生态条件较好、特色文化鲜明的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全域旅游的内涵;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通过不断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更高标准的脱贫。

绿色,就是要在扶贫开发中积极探索生态扶贫的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建设中受益。今年海南将对5个位于生态核心区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要着重从搬迁关键环节完善制度,提前谋划,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走好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扶贫之路。

开放,就是要坚持在扩大开放中抓扶贫,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引导大量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发挥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帮助贫困户脱贫;大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解决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好价钱的问题。

共享,就是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让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分享各项公共资源。发挥和利用各地比较优势,培育好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等新业态,让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农家院变成农家乐、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在解决因学致贫返贫上下功夫,对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彻底拔掉“穷根”;实施好卫生健康脱贫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病致贫返贫;制定符合实际、合法公平、可操作性强的危房改造措施,既防止加重贫困户债务负担,又防止引起非贫困村、非贫困户攀比等负面影响,真正做到因户施策。

只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谋划、整体布局,聚焦问题、精准发力,早抓、常抓、长抓,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才能让海南的困难群众最大限度地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早日脱贫致富。

【农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有特定对象、有严格标准、有时间限制的硬任务。冷静思考、深入辨析、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强有力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对于推进真扶贫,实现真脱贫,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脱贫攻坚的对象是动态管理,而不是固化不变

脱贫攻坚,找准对象是前提。否则,就尤如据枪射击,差之亳厘、偏之千里,犯方向性、原则性错误。

诚然,通过反复识别,这一轮脱贫攻坚的对象已十分精准,克服了过去有的不良现象。马尔康市按照“不管用什么办法,都必须把最困难的群众找出来”的要求,通过“十对比八排除”等办法,反复核查,精准识别了贫困对象。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完全泾渭分明是做不到的,有的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之间的差别并不大;有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别也不太大。

因此,对于贫困对象,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处理。建档立卡、数据库里的,当然应当作为重点对象,紧盯不放,一个一个地梳理,不达脱贫标准不罢休。但数据库里的,也不一定非要将错就错,硬性要求按识别时初定的政策措施到位。窦孝解认为,应给予“一线指挥部”一定的权限,按照脱贫标准继续甄别,已达到脱贫标准的,应及时调出;初定的政策措施不对路的,该调整的调整。对数据库之外的,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对照脱贫标准衡量,未达到脱贫标准或者返贫的,应及时纳入,不让其掉队。

对贫困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表面看是对识别工作的纠错,但本质上是对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允许动态管理贫困对象,是否允许变更初定的政策措施,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若硬性要求凡数据库里的,凡以前录入、确定的,都必须一定不变、不折不扣地到位,并按此进行检查、评价,则可能适得其反,偏差、成败不难预见。

脱贫攻坚的目的是托底保底,而不是一跃富裕

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贵州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扶贫开发是底线性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不吊高胃口,严格把握好度。”窦孝解认为,的这一讲话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窦孝解的理解是:脱贫攻坚工作,首要目的是使贫困对象摆脱贫困,而不是使贫困对象大大超越非贫困对象,一跃富裕。

脱贫攻坚工作中,有的没有把握好“托底”原则,搞所谓高标准、严要求,有的甚至对一部分贫困对象搞大投入、大扶持、树典型。这样做的结果是贫困对象虽然高兴了,工作也有了标杆、形象,但却没有推广、复制的价值,也不可能持续。有的不顾条件,动不动就成百上千万地实施大河堤、大堡坎、大整治等所谓脱贫工程。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有了形象工程,但与贫困对象脱贫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真正起到帮助贫困对象,尤其是贫困户脱贫的实际效果。

脱贫攻坚工作当然可以扬长,锦上添花、越富越好。但是,由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重、时间紧、资金少,首先只能补缺、补短,雪中送炭。窦孝解认为,应当深刻理解和把握好“托底”的原则,避免针对贫困对象搞大剂量的投入,方方面面、不遗余力地扶持。如果针对贫困对象搞大投入、大扶持,使贫困对象一跃富裕,其结果可能是贫困对象富裕了、高兴了,而非贫困对象却有意见了,得了少数人的人心,却可能失去多数人的人心,肯定会失去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脱贫攻坚的标准是可操作的,而不是概念原则

从扶贫开发到脱贫攻坚,提法上已意味着从过去的注重过程(扶贫)转变为更加注重扶贫的结果(脱贫)。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使贫困对象摆脱贫困,但如何才算摆脱贫困,却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

如:贫困户的住房问题,简单地讲住房安全有保障,可能太简单化,如何保障仍不得要领。马尔康市结合实际,对住房安全有保障列出了“人均住房(主房)不低于25平方米;无 C、D级危房;无地灾和山洪泥石流灾害隐患”三条具体衡量标准。凡达到标准的,就不再扶持;未达到标准的,则通过扩建、维修加固、新建或异地搬迁等措施来帮助,使住房安全有保障有了很强的可操作性。

马尔康市把贫困户脱贫标准细化成“一上线、两不愁、三保障、六有、两无”14项指标,把贫困村的脱贫标准细化成“一下线、五通、两无、七有、五到位、五加强”25项指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39项指标进行补缺、补短。窦孝解认为,这样做细化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内容,使脱贫攻坚工作变成了细化、实化、可量化的具体任务,非常值得推广、借鉴。

脱贫攻坚的任务是近少远多,而不是平均分配

不同的地域,贫困对象有多有少,脱贫难度有难有易;同一个地域,贫困对象有退有进,脱贫难度也有易有难。贫困对象,户与户不同,村与村各异;有的基础条件好,致贫因素单一,贫困程度浅,稍加努力即可实现脱贫;有的致贫原因多,贫困程度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一时难以实现脱贫。

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越多,贫困程度越深,需要对症下的药越多,需要扶持帮助的时间越长,越不可能一说起就见效。每年定一个任务指标,用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是必要的,但是采取将贫困对象按年度平均,分配、下达脱贫目标任务,甚至要求半年也必须时间过半、脱贫任务过半的做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有违客观规律。

窦孝解以为,在资金安排、工作安排、力量安排上,对所有贫困对象应一开始即均等全覆盖、齐发力,不应分年度;齐发力后,致贫因素少、贫困程度浅的,自然会先脱贫。在脱贫任务指标的安排上,应按照脱贫的难易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分析衡量,以年度为时间段,合理确定应当实现的目标任务数。如果按照五年实现脱贫目标来计算,也应当是越往后的年份,脱贫的指标任务数越多才对。这样,才是切合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的办法。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增加收入,而不是济困解难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无劳动力、或有劳动力无就业门路、或有点种养殖业而换不成钱,入不敷出,造成贫困。另一方面是因病、因学、因房、因灾、因意外等,支出突然增加,造成经济困难。不同的情况,脱贫之道亦应不同。有劳动能力而缺就业门路的,脱贫之道在于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实现增收。因支出突增而造成经济困难的,脱贫之道则在于帮助其减支或不支,缓解其一时困难。对无劳动能力的,则只能依靠低保、养老等政策给予保障,使其衣食无忧。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地处深沟远寨,交通不便;有的是因产业无特色,有产品无市场,或附加值不高,换不成钱;有的虽临近城镇,但因土地被征用、缺乏土地等生产资料。村都是村,但远近高低各不相同,脱贫之道也应因村而异。 窦孝解认为,综合起来看,脱贫攻坚工作,一方面是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济困解难。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都应着力。但比较而言,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才是关键。仅抓增收不行,远水解不了近渴,解不了一时之困;仅抓济困也不行,改善不了“造血”机能,利不了长远。

因此,脱贫攻坚应“三要三更要”。即:既要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的条件,更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既要济困,帮助贫困对象解决现实困难,更要着力激活贫困对象的资源、资产,实现增收;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更要树立新风正气,消除社会矛盾。

脱贫攻坚的资金是因需切块,而不是依靠整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脱贫攻坚没有必需的资金保障,也必将成为无米之炊。

长期以来,扶贫资金存在着“分散在众多的渠道”、“申报、下达路漫漫”、“文不对题,急需的不来”、“下半年才到,当年难以实施”、“要求严,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汇报得多、人脉越熟、支持才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开了“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的禁忌,一反“不允许挪用”的规定,180度大转变,提出了“不整合,造成资金闲置的反而要受追责”的要求。禁忌虽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资金整合仍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窦孝解以为,所谓资金整合,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过渡办法。既然允许整合,何不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如按照农村人口、贫困人口数量,加幅员面积、地域差异、脱贫难度等系数进行综合评价、切块,通过转移支付形式,直接将资金下达给“一线指挥部”,由更了解实际需求的“一线指挥部”来安排资金,让资金顺畅地流到该去的地方。

当然,给了权,就一定要有责。“一线指挥部”可以自主地把钱用在认为应当用的地方,但也必须保证依程序使用,用出效果,没有效果要背书。

脱贫资金由依靠整合改变为因需切块下达,既减少了申报、下达的繁琐,又减少了资金“文不对题”的可能性,还实实在在地强化了“一线指挥部”的权责,一举多得,岂不是更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为一名基层官员,在多年的基层攻坚扶贫的实际工作中,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市长窦孝解不断总结经验,对攻坚扶贫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窦孝解认为,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有特定对象、有严格标准、有时间限制的硬任务,只有冷静思考、深入辨析、实事求是地处理具体问题,才能强有力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真扶贫、真脱贫。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