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群众工作九法心得体会【汇总】

思而思学网 2023-12-05 20:12:12

 学习《群众工作九法》精神实质,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提高,为切实改进和转变作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下面请看思而学教育网网整理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篇1:《群众工作九法》心得体会

近日,我参加了镇第二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党课。市委党校教授韦绍福以“群众工作九法”为题给我们讲授了一堂精辟、生动、易懂的党课。韦绍福教授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群众工作涵义,并提出做好群众工作的九种方法。通过这期党课的学习,我深受教育,对新时期下做好群众工作新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路,对增强群众意识和执政为民能力深有启发,获益良多。以下是本人几点学习体会。

“群众工作九法”,即:一是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二是放低姿态,平等交流;三是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四是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五是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六是有理说理,以理服人;七是言而有信,兑现承诺;八是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九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九种方法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为民、务实、清廉”相呼应,是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总结这九种方法,我认为做好群众工作要践行“四入”群众,即心入群众、情入群众、身入群众、理入群众。

第一,“心入”。做好群众工作,首要是树立群众观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从心底里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把心思放在为民服务上,放在为群众解决问题上,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真心实意把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在这方面,焦裕禄等优秀党员干部是标杆。从《焦裕禄》影片中可以看到,焦裕禄一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工作,也因此获得了老百姓的尊敬和衷心拥护。“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才能赢得民心,树立威信,争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情入”。做好群众工作,要对群众保持真挚感情,把感情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始终,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如何建立好的干群关系呢?韦教授提出的方法“放低姿态,平等交流”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同时这点正是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中官僚主义所要求的。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同群众放在一个等高线上,与群众联系时戒掉官气,放下架子,带着感情,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同群众平等相处、交流,“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官腔,缩短双方距离,建立起鱼水情谊,这样干部才会真情实意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群众才会交心和信赖干部。

第三,“身入”。做好群众工作,要走进基层一线,身体力行体察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为民排忧解难。群众路线的归宿就是让人民群众满意,而我们开展工作、作出决策要让群众满意,“贴近群众,问计基层”是必要的方式方法。只有坚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干什么,知晓群众最担忧、最关心和急需解决的事情,真正读懂、读准群众,才能保证决策和工作不出偏差。如,村务财务管理关系着村民的切身利益,是目前我镇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为加强村务财务管理,我镇拟出台村务财务公开实施方案。我们在方案制定前期走访多个村开展调研,充分调查村务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听取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对村务、财务公开的真实所想所需,并将调研情况作为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让群众满意的另一点,是对群众答应办的事情要“言而有信,兑现承诺”,“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能说了不办或离于形式,要切实克服“形式主义”,真正排民忧、解民难,用言出必行、务实的行动赢取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理入”。做好群众工作,要注重讲理的原则性,对群众晓之以理,做到“有理说理,以理服人”。群众最服的是理,而不是权;群众最怕的是理,而不是官。这是我们做群众工作必须明白的“理”。当前,我们在调处征地、拆迁等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涉农矛盾时,当群众不明真相而产生误解时,我们要带头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充分尊重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对群众讲清楚政策、说明白道理;要多做宣传解释工作,灌输法治理念,不断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这样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就能够统一,工作才能顺畅,群众才会满意。当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时有了错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敢于向群众道歉认错;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权衡利弊和得失,在不超出法规底线之下敢于适当的让步妥协,让群众理解到我们的难处和用心。只有用这几种方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才能使社会和谐、干群一致、党群一致。

篇2:《群众工作九法》心得体会

细读《群众工作九法》,让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实践总结中,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教给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先进方法,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更有学可致用的方法示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牢固的群众观念、深厚的群众感情、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感受到他长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的为民情怀,感受到他讲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抓工作的作风。这对于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领会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领导干部要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协调群众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战书书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体现了胡锦涛“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谆谆教诲和要求。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更要有强烈的赶超雄心,奋发有为的壮志,一切发展为群众的观念,抓好发展促进和谐,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着力协调好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多数群众利益与少数群众利益的关系,时时刻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帮民困、排民忧、解民难,处处关心体贴群众,努力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用务实的作风密切群众关系。群众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不能密切干部群众鱼水关系。战书书记“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贴近群众,问计基层”,既是他持之一贯的作风体现,又是他长期亲民爱民的领导风格。其务实的作风,鞭策着我们只有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读懂群众,才能找到解决群众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到“朋友式交往接近,平等式相互交流,协调式尊重谦让,亲人式关爱照顾”,才能站稳群众立场、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进农家门、住农户屋、吃农民饭,才能在群众中学到方法、听到意见和发现问题。作为基层干部,党委政府所有的工作都要在一线落脚,都要在群众中宣传开展,都要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就需要我们要有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抓落实,带着群众抓落实。特别在当前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群众上访和重访案件不断增加,更需要我们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调查研究中抓好发展,在服务群众中化解矛盾,从而融洽各方面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篇3:《群众工作九法》心得体会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总结的做好群众工作的九个方法,受益匪浅。栗战书书记所写的群众工作九法,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刚才走入工作岗位,工作经验缺乏的国家工作人员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 “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们肩负着建设大方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负重赶超,转型跨越。

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总结的做好群众工作的九个方法它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为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针对性很强,简明实用。

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总结的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一: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群众心里有杆秤,谁轻谁重心自明。它要求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群众,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习群众工作方法之一,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切实加强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的自觉性。自觉做到秉公执政、勤政廉洁,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性。应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全部工作之中,从而,为转变机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是无止境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百宝箱,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深、吃透,才能打牢思想基础,才能确保政策的执行。我们在学习上要坚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现在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坚持长期学习,打牢思想理论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才能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不偏离政治、才能偏离民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我们不紧紧是学习了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的群众工作的九个方法就足够了,我们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时间是学习的保证,不要老是强调我很忙,我没有时间学习。时间是挤出来的,是牺牲休息时间腾出来的。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更应该安排好时间埋头学习、做好笔记,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此群众工作九法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从行动和思想上和党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不紧紧只是学习,学习过后我们还应努力将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事。学习是基础,时间是保证,实践是目的。你有再多的知识而不去实践,就会变成书呆子。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检验为民服务思想的标准,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一个人的知识再多,但他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在做群众工作中去发挥作用也是空谈。所以,实践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基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