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侧】

思而思学网 2023-12-08 01:10:23

保守国家秘密和信息公开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当今世界并未实现大同,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都客观存在。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保密工作、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对保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加强保密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考量。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应对信息化网络化挑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网络防护边界正在消失,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形势非常严峻。近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窃密泄密事件表明,网络空间威胁已经成为燃眉之急、心腹之患,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迫切需要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二是保密技术产业深化改革要求。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互为支撑的保密技术体系,但保密技术难以满足保密工作需求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切实提高保密技术和产业水平。

三是防泄密反窃密斗争需要。当前,日趋激烈的窃密与反窃密斗争呈现很强的技术对抗性特点,泄密渠道增多,窃密手段更加隐蔽。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保密技术水平,增强防泄密反窃密斗争的技术能力,就显得尤为紧迫。

在信息化条件下,抢占保密科技制高点,打赢窃密与反窃密斗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根本的是靠科技创新。推动保密科技创新,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其一,紧盯科技发展大势,推进核心关键保密技术研发。要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保密科技发展规划,先解燃眉之急、再除心腹之患。主要是密切跟踪国际信息安全和保密科技前沿,立足现实需求,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尽快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上、研制高端保密技术装备产品上、构建保密技术防护体系上取得突破并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技术替代,推动和保障大数据、海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安全保密应用,提升保密技术防控、监测预警、专用移动通信、综合指挥协调水平,不断增强与高科技窃密相抗衡的能力。

其二,完善保密科技管理体制,构建保密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强保密科研机构、企业主体、主管部门的联合协作,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保密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激发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突出企业在市场化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中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保密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科研主体协同创新,促进保密科技可持续发展。

其三,推动保密技术创新服务,促进保密科技成果转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保密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投融资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打通创新环节,提高创新效率。同时,扩大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推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保密技术产业具有战略性和特殊性,在国家给予合理有效的引导和扶持的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牵引、以需求,着力构建保密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推动保密技术产业发展,为保密科技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一是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结合保密科技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保密技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和促进保密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优化产业管理,建立健全保密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减少行政直接干预,推动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支持信息安全产业聚集度较高的有关国家科技产业园区成为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高端技术企业参与到保密技术产业发展中来,推动保密技术产业聚集发展,力争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四是支持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有效整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企业等方面科研力量,加强国家保密科技研发机构和保密领域科研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产业核心支撑能力,实现保密技术产业战略升级。

保密科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同时,保密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也能够在促进和保障信息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安全、维护公民个人隐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2】

在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方面,许多法律条文都有明确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就设立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2015年8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更是对上述犯罪进行了修改,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罪名也相应更改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然而,笔者反思的却是,如果中小学生信息被无意泄露,其后果又该由谁来承担?

在这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基本上都在利用QQ群、微信群来传递信息,诸如学生花名册、成绩信息、报考信息等常常在网络上被传来传去。当然,这样做确实方便了工作,但是由于在QQ群、微信群中传递的信息一般都是面向全体群成员的,毫无任何保密措施可言,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极易导致信息泄露。如果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本身并没有主观意愿参与学生信息的非法买卖,却因为自身缺乏保密意识,才造成了学生信息的外泄,对此造成的法律后果,他们又岂能置身事外?

其实,在近年来的普法宣传、考试中,便有相关保密法律知识的内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并没有引起教师们乃至相关部门的重视,培训、考试等流于形式,教师们对相关法律知识仍是一知半解,也根本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要知道,学生个人信息的被泄露、贩卖,不仅有可能使家长蒙受经济损失,更可能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给家庭、学校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加强教师的保密意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相关部门、教师个人都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更是要小心谨慎,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防止泄密失密事件的发生。而要加强教师的保密意识,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保密教育,将保密教育纳入到教师的日常培训、学习之中,让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起与时俱进的保密观,学会基本的防窃密、防泄密技能。

二是规范文件传送流程,对一些有可能涉及到机密、个人隐私的文件和材料应当采取更加安全可靠的渠道进行传递,而不是在毫无任何安全保障的QQ群、微信群中“大摇大摆”地公之于众,从而从源头上消灭无意失密泄密的可能。

三是严格监管,加大追责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保密监管机制,制订相关保密制度,完善管控规范和措施,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筑牢保密防线。

新时期有新挑战,网络时代的保密意识应当是教师们最不应回避的必修课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保密观念,提高保密意识,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定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也让自己舒心。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