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红线不能触碰心得体会汇总

思而思学网

 篇一:安全红线不能触碰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声誉。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针对安全生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揭示了现阶段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体现了深远的战略眼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运用这些重要论述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快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良好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全面把握基本要点

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应全面把握以下基本要点。

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绝不要带血的GDP。城镇发展规划以及开发区、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都要遵循“安全第一”方针。把安全生产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政府要抓,党委也要抓。党委要管大事,发展是大事,安全生产也是大事,没有安全发展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特别是中央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给全国企业作表率。

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要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加快安全生产法治化进程,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暗查暗访,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全面构建长效机制。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长”二字,经常、长期抓下去。要做到警钟长鸣,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不要幻想当太平官,要居安思危,临事而惧,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压力。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敢抓敢管、勇于负责,不可有丝毫懈怠、半点疏忽。

这些要点系统回答了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博大的为民情怀和坚定的历史担当,彰显了解决突出问题的政治远见和领导水平。

深刻理解重大意义

*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特别强调“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对于构建我国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加快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确立了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作出的一系列新判断、新部署,为解决安全生产“摆位”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安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严重了还会波及整个社会,甚至影响政局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强调安全生产既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求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动手抓,丝毫放松不得。这显示了政治家的睿智和远见卓识,也把我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揭示了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也处于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阶段,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能源、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持续紧张,导致超能力生产、超负荷运输的现象屡禁不止,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高危行业比重过大、人员过多,发生事故的几率较高;等等。*同志科学分析和把握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鲜明提出“红线”观点,并针对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思路,为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硬道理,但不顾安全的发展没有道理。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本。当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如何处理和摆位?*同志旗帜鲜明、不容置疑地划出生命“红线”,而且要求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检验。

贯穿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必须确保一方平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人民群众平安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应包含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同志正是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出发思考安全生产问题、提出明确要求的。

始终坚持生命至上

*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传递了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说到底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的科学内涵,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必须保证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世间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无价,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切活动和价值都以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为根基,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保护生命就是保护生产力。*同志提出的“红线”观点,实质上就是把保护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这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树立关爱生命的情感观、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到首位,作为工作的最高职责,带着感情抓好安全生产。对任何拿生命冒险的行为,都要敢于亮剑、坚决抵制。同时,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文化,强化全民安全意识,使每个人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和操作标准。

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认识和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总开关、总枢纽,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用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实践。

以最坚决的态度坚守“红线”,推动安全发展。对“红线”,要有敬畏之心、戒惧之心,绝不能踩踏。招商引资绝不能成为“招伤引灾”,增产扩能绝不能埋下隐患。绝不能搞那些降低安全标准、违反安全规定的所谓“一站式服务”。要把安全生产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结合起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企业安全生产、公众安全生活。

以最严格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级党委应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党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应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落实 “一岗双责”,强化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级职能部门应落实综合监管、直接监管和属地监管责任。各类企业应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建立与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安全投入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以最严厉的手段深化隐患整改,推进依法治理。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健全安全监管部门与企业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分级分类、建档备案、闭环管理。对每一起事故,都要依法依规、从重从快严肃查处,让非法违法肇事企业和责任人付出沉痛代价。所有事故调查处理结果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让思想麻痹和心存侥幸的企业和责任人受到教育和警醒。

以最有效的措施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工作总体布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事故教训的警示作用,血的教训绝不能再用血的代价去验证。

以最大的勇气推进安全生产改革创新。我们将取消或下放19项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超过现有审批项目数的50%。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行分类指导,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改进安全生产大检查方式方法,使“四不两直”制度化、常态化。深化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区域性执法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层执法力量。

以最严明的纪律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要加强作风和队伍建设,强化坚守“红线”的意识和能力,做安全发展的忠诚卫士。提高监管监察能力,对隐患和问题敢抓敢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成为安全生产的专家、内行。提高宣传引导能力,发出安全生产的最强音,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全过程。

篇二:安全红线不能触碰心得体会

强化红线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摆位”,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必须纠正发展观上的偏差。不能谈起GDP滔滔不绝、激情燃烧,谈起上项目津津乐道、头头是道,谈起安全生产不在状态、无所作为

去年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但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分析原因,第一条就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今年我们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现阶段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继续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做好安全监管基础工作,特别要抓紧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重大政策问题。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坚守红线、敢于担当、善抓落实、改革创新、廉洁自律“五个能力”,争当坚守安全红线的忠诚卫士。

强化红线意识,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摆位”问题,要教育和促使地方各级领导和各类企业负责人,把安全生产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坚决纠正发展观上的偏差,任何时候都不能碰触红线。不能为了追求一时发展而降低安全门槛,放宽安全标准。不能谈起GDP增长滔滔不绝、充满激情,谈起上项目津津乐道、头头是道,谈起安全生产知之甚少、不在状态、无所作为。

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不安全,企业最直接,基层最关键,特别是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基层党委政府的监管责任,要落到实处。抓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地方党委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总揽全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落实各级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应承担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类协会、学会、新闻媒体等的作用。

强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不失时机地把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推向深入。完善安监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能,调整和规范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减少行政审批,探索和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充实加强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力量。

强化依法治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化进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屡禁不止,仍然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矛盾问题。要通过强化依法治理,依法查处各类事故并严厉追责,让因思想麻痹和侥幸心理而导致事故的责任人受到更大的震动和教育;让非法违法的肇事企业和责任者付出更大的代价。必须深化“打非治违”,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开展警示教育,做到“一厂(矿)出事故、万厂(矿)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强化治本攻坚,加强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以《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和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七条举措为抓手,坚持不懈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加快小化工转产退出,强化烟花爆竹企业整治,深入开展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

篇三:安全红线不能触碰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中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我公司是电力施工企业,工程点多、面广,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焊接作业等高危作业频繁,所以安全生产对于我们这个高风险行业来说,其意义更加重要。结合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实际,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执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无疑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良好局面的有效办法。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作为安全管理者或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就出现盲目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今后不会再发生安全大问题了,工作中也不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误区。主要是我公司是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六千多天,大多职工也从事施工生产多年或干过很多个工程,觉得没有再加大培训力度的必要了;再之是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少,甲方、业主一味追求工期进度,没有时间、力量和精力来深入搞培训;另外新进职工绝大多数是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已在公司接受过培训部门的安全培训,于是就降低了三级教育网络的培训标准。

由于领导重视程度和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流于形式的状况,而事故恰恰最容易发生在对业务知识生疏、现场安全施工经验少的职工身上。所以,抓紧对职工劳动安全生产的教育,也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三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干部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造成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局面,导致在执行和落实当中出现“缺位”现象。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