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严三实讨论会上的主持发言稿

思而思学网

  一、*谈三严三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在肯定安徽工作后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二、市委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专题讨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兰考讲话精神,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请各地各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专题讨论。具体要求如下:

(一)制定学习方案。确保学习时间,重点学兰考讲话精神和“三严三实”讲话精神,夏宝龙书记在系列讲话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资料汇编》。

(二)观看影片。要将《焦裕禄》等8部影片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的内容。市、县级单位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焦裕禄》、《生死牛玉儒》、《杨善洲》;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第一书记》、《吴仁宝》、《永远是春天》;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党员观看《郭明义》、《雷锋》。

(三)组织讨论。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专题讨论。把“‘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专题讨论与其他专题讨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对“三严三实”的认识,增强党性,理清思路,以焦裕禄精神和实干作风推进工作开展。

(四)加强督导。市委各督导组要把“‘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专题讨论作为重要督导内容,加强对专题讨论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督导。

三、从严务实抓作风

  (一)贵在常抓 重在常态

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工作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生活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作风转变有目共睹。但人们也发现,有的地方公款报销化整为零、舌尖腐败改换门庭、送礼收礼花样翻新等“四风”问题仍有变异、反弹,再次印证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那么,该如何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指出,作风建设要经常抓、见常态,进而指出“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干部的作风有问题,必定是思想先出问题。“四风”之所以会存在、会反弹,就与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认识错误有关。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以为作风问题是小事,抓经济、搞发展才是大事;有的党员干部以为改作风是一阵风,“熬一阵子”就过去了。于是,改进作风中,等待观望者有之,虚晃应付者有之,结果有些问题客观存在却视而不见,有些问题风头一过就死灰复燃。

改变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使优良作风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追求,才能有效防止和避免教育实践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才能彻底扫除“四风”。

抓常,就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从思想上消除不以为然的态度,乘胜前进、乘势而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把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深化下去,把群众期盼的良好作风变成始终如一的生活常态。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是有机统一、并行不悖的。只有把作风建设有机、有效、有力地融入日常工作,才能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抓常,就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正确处理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日常工作的关系,既不能搞“两张皮”,就活动抓活动,脱离实际,耽误工作;也不能将活动当成“额外任务”,敷衍了事,以免活动空对空、走过场。必须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以作风的改变推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力求活动与工作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收到“1+1>2”的效果。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确保作风建设力度不减、温度不降,离不开“经常抓、见常态”的常态化思维与行动。这样坚持下去,相信我们一定能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从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作风改进、群众满意的实效,真正做到善作善成、善始善终。

  (二)在抓细上下功夫

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要“深入抓、见实效”,在抓细上下功夫,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四风”问题在不同单位和部门,以及不同人的身上,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具体到每个单位和个人,要真正抓住要害、点到穴位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每个党员都要结合自身实际,抓“大”不放“小”,以敢于揭短亮丑的态度,以无私无畏的勇气,落实责任制、绘好路线图、明确时间表,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防止抓泛了、抓空了、抓虚了、抓偏了。

要抓细,必须先深入。当下,少数地方和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局效果不理想,群众满意度不高,关键在于没有端正态度,用心投入。蜻蜓点水,就查不到真情况;浅尝辄止,就摆不准真问题。作风建设必须动真格、见真章,在真学、真听、真查、真改上下功夫,把找问题的方法落实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上,把找问题的眼光放在突出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上,不怕痛、不回避、不护短,认真倾听民意诉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及时纠正各种歪风。

要抓细,还要找要害。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眼下,“四风”问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就是少数党员干部的信念出了问题,党性修养弱化,宗旨意识淡化。因此,抓作风建设,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病症,深挖病根,对症下药,既要解决个别具体问题,又要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以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只有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才能让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不负群众信任,不负历史期待。

  (三)管长远 求长效

对于作风建设,群众最怕走过场、一阵风。

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就指出,作风建设要持久抓、见长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

形成风气不会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在一时一事。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铁腕纠“四风”的强有力举措之下,铺张浪费匿迹了、公款消费冷清了、请客送礼收敛了……一股股清新之风令人振奋。但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真正根除“四风”积弊,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对策,从建章立制上想办法。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样、不走调,不仅需要立足当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需要着眼长远,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严格的长效机制,步步深化、久久为功,把转作风的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为作风建设提供持久推动力。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建章立制只是第一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当前,个别部门、单位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嘴上、放在墙上,导致建章立制成了“跑龙套”,规章制度变成“稻草人”。解决“四风”问题,就必须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严格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紧“笼子”,对变形、走样、缩水的制度执行进行一一问责,为观念固化、作风实践提供长效保障。任何一名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地把规章制度一项一项执行到位,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行之有效。

转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如所言,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做好啃“硬骨头”、打硬仗的准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积极认真地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把群众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度,将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连根拔除,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