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800字作文范文欣赏(三篇)

思而思学网

【篇一】

《稳稳的幸福》

“我不想在云端舞蹈,我只想在地面行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在云端舞蹈看似舞步轻盈曼妙,却远不如在地面行走稳稳的增补幸福。

云端怎样?云端舞蹈,似乎给人一种傲视群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是英雄的舞蹈,那是胜利者的舞蹈。但是,却也举步维艰,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踏空坠下,摔得粉身碎骨。

东坡先生有词云:“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地面行走又如何呢?地面行走,再平凡不过了,但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倚着大地的支撑,才能使步子迈得坚实起来,厚重起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脚踏实地,才不会飘得太远。当强秦大兵压境,纸上谈兵时,赵括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澎湃,让赵国人误以为看到了救世主。而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全变成了一纸空谈,赵军的四十万精兵,就这样被他的“云端舞蹈”一步步推入死亡的深渊。倘若赵王能够认准人选,相信赵母的建议,倘若赵括将纸上谈兵换成脚踏实地的演练,定会清楚自己的缺点所在,裨补缺漏,那战场,必将是强秦的坟墓。

我愿意在地面行走。脚踏实地,才能把握时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生数十年匆匆而过,或许你只是在风中摇曳身姿,跳了一曲探戈,却不知“三十八年看过,弹指一挥间”,时间已经一去不返,而在泥土上印上你的足迹,“成因飞鸿踏雪泥”,回首便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步伐,血与泪开辟的道路,便能在每一个现在经大地印上专属的勋章。

脚踏实地才能成功。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战无不胜的大力士,因为他的脚从未离地,而他的母亲地神盖娅正给他源源不断的能量,而当他被赫拉克勒斯引诱到空中时,失去地支持的安泰只能任人宰割,安泰的失败在于他从未认识到脚踏实地是多么珍贵而有力啊!

文学作品脱离生活就像在云中漫步,华而不实,很难使人产生共鸣;音乐脱离了大众便成为一小部分人的专属,曲高和寡;人脱离了实地,虚伪浮夸,便从潘多拉魔盒中蹦出,人便会失去那稳稳的幸福!

演绎人生另种风采。人的一生,可以选择贴在地面步行,踏实地走完每一步。让每一个脚印都留下自己或努力,或喜悦或挣扎或愤怒的情感,那自己的一生也不枉白活一场。但也不妨换个方式。野性扬眉剑出鞘,放荡的恣意挥洒,将人生置于云端,充满力量与技巧地扭动每一步。水火交融的热情,亦可呈现出生命的另一种风度,另一种风采。

只要能够舞蹈??立于云端又何妨?

【篇二】

《前方》

曹文轩在《前方》中说,人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起先,我们乘着牛拉的车,从泥泞和山路中走出来,再换乘大车小车,终跻身高楼和车流之间。我们期待着前方的路,学习奋斗,为了在万家灯火中有属于自己的一盏。自行车轮一圈圈转动,吹着口哨骑车的是那个憧憬未来的年轻人儿。慢慢的,年轻人的脸上多了一些老成,时间也如车轮一般转个不停,把自行车转得又老又旧。多了一辆汽车行驶在路上,里面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好像我们终于到了想要到的前方。

但是,人们似乎还是不满意,在另一个地方,把车变得越来越快,把房子变得越来越高,车更快,更稳,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可以越过高山和泥泞,那些我们已经不太去的地方,车可以去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心却被这一方小小的金属笼子禁锢了,我们从泥泞中走来,从广袤中走来,从自由中走来,却走进了一方金属,水泥制成的笼子中。我们在此中兜兜转转,忙忙碌碌,乐此不疲。年少时向往的前方,就是在车和房子间切换的生活吗?

许多人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车兜风,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个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后来老成的人也累了,脸上生出几分无奈,开着车回山里的那个小村庄。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和路边的种种擦肩而过。不会有在艳阳中,在风雨中,在夕阳的余晖中,在月夜中吟诗作对的游子;我们看不到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为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蜀道难也挡不住我们的车。我们的情感也随车一样飞驰,与自然擦肩而过,我们坐在车上,和心中的诗意越来越远。我们的先人一步步走过的泥土,被我们用水泥填平,被无数的车碾过。前方归家的路是如此平坦、快捷。车仿佛把我们的乡愁都变小了,千里之外,也不再是远方。

车让我们在路上这一过程变得没有意义,眼中只在乎前方。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前方的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吗?

在车上的人,他们是要归家还是要远行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车上下来,慢慢走一走,走一走远行的路,走一走归家的路,不要一味地在意前方。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那样的丰富美好,就像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牌说的那样:“慢慢走,欣赏啊!”

【篇三】

《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所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文不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正完成了向“阳关道”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