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为推进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欢迎大家阅读!
【2017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1】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关于加强建设战略部署,深入了解、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现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促进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推动十三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上档次,根据安排,结合实际,我镇组织专门人员对过去五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连江镇位于定远县南大门,省道合蚌路穿镇而过,与肥东县响导乡毗邻,现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253个村民组、165个自然庄、9200户,总人口41000人,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承包耕地7万亩,属农业大镇、劳务输出大镇、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近几年来,全镇建有美好乡村示范点5个,“三线三边”示范点2个,成功申报省级旅游示范村、省级农民文化乐园、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引领全镇环境卫生、文明形象、村庄面貌、精神状态发生巨大改观。坚持“二为”、“双百”、“三贴近”方针,抢抓国家文化体育民生工程政策机遇,先后建成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广场1个、图书分馆1个,村级农家书屋9个、图书分馆1个、文化活动室10个、文化活动广场10个,基层文化设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为丰富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质提供了硬件保障。发挥民间文艺专长,加强民间文艺队伍建设,先后组建了民间唢呐队、现代舞蹈队、庐剧演出队等文艺团队,成立了书画协会、音乐美术协会、科普协会,以“三队三会”为龙头,大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和节日文化活动。民间唢呐、剪纸、编扎、捏塑、虎头鞋制作等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保护,其中唢呐、剪纸艺术分列省市非遗名录。境内有“四古”遗址,即古庙、古井、古墓、古树,现已保护起来,作为古文化旅游资源逐步加以开发利用。三合村岳庄人文历史厚重,岳氏村民系民族英雄岳飞后裔,同时岳庄又曾经是三国孙权屯兵之地,周边有三国古井、千年古庙、古树、汉墓等遗址,三甲村曾是平定北疆清代名将周立生故乡,当地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已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各处古迹进行了抢救性保护,这些古迹都为我镇寻古追踪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十二五以来,伴随美好乡村建设,农村文化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开展,全镇干部群众精神文明、道德水准、思想觉悟发生了可喜变化。
二、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美是基础,文化美是内涵,道德美是灵魂,产业美是支撑,几年来,我镇对标“四美”要求,以培育践行为载体,以加强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方式方法,示范引导,抓点促面,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打造“七点”。物质美是精神美的前提和基础,离开物质谈精神是空想主义,我们认为保障群众居住环境、生活质量、获得感、幸福指数的提升,是加强建设的首当其冲。“十二五”期间,我镇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结合土地整治、村庄整治、环境整治,按照美好乡村建设标准,结合“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建成了杨团、大张、路陈、骑马夏、岳庄五个美好乡村示范点(其中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2个),卜岗、小苏两个“三线三边”示范点。在科学规划、匠心设计、精心实施基础上,全新建成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岳庄新村,产村一体、文化特色、家风美德、乡风文明、徽派民居成为新亮点,建成了家风美德馆、民俗文化展馆、道德(法治)大讲堂、大戏台、文体活动广场、文化长廊、文化乐园、文化墙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形成一批叫得响、有特色、有看头的文化品牌,一排排整齐的徽派民居,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设施,充满生机的产业园,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共存的美丽乡村画卷。随着七点打造,使全镇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乡一体化、农村文明度、美好度持续快速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精神面貌、思想觉悟也随之发生了可喜变化,给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实施“一堂、两馆、三室、四墙”。“房子建起来了,条件改善了,环境变好了,这只是一个方面,追求单纯的美好乡村建设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具有文化内涵、精神支撑、彰显文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近年来,我镇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中,统筹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一堂”,即道德大讲堂(又法治大讲堂)。本着一堂多能原则,加强软硬件建设,一堂建成后,定期不定期在此开展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政策宣讲、科技培育等活动,或供群众举办农村传统礼仪活动,使群众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帮助群众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新村村民。“两馆”,即家风美德馆和农耕文化馆。一是建成家风美德馆。走进岳庄新村家风美德馆,一个大大的“家”字给人以温馨之感,东西两面墙上分列着“勤为本、俭养德、孝当先”、“国是家、善作魂、诚立身”十八个大字,里面整整齐齐阵列着村里12户“四德”之星全家福和他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家风美德馆好比是一位贤德的老者,一面立身的镜子,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一拨又一拨村民,以其神奇的力量影响、优化、矫正人们的行为规范,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在家风美德影响下,村民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岳庄,相比过去农村工作变得更好做了,每年一度的养老保险、农业保险、医疗保险、一事一议费用征缴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不像以前经常出现少数农户掉底甚至是贪图小便宜不交,现在都是积极踊跃交费,生怕落后。秸秆禁烧工作不但没有人烧,大家还相互宣传、相互监督,生怕有一家烧了丢全村人脸。对于民生工程群众受利的事,大家更是积极拥护、大力支持,扩建三合水泥路,占了不少农户地,大家不但没有反对,还心甘情愿把土地让出来为修路开绿灯,支持政府公益事业;泵站串塘工程也是如此,铺设管道时损坏了不少农户的青苗,大家没有说一个“不”字;对于森林增长工程、农业示范园建设,土地流转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一户提出无理要求。针对家风美德焕发出的如此活力,该镇已作长远规划,准备在全镇各村复制这一模式,力争做到村村建有家风美德馆,以家风美德建设引领人们思想、道德、信仰进步。二是建成民俗文化展馆。为弘扬传统文化,该镇建成了以弘扬池河流域文化的岳庄新村民俗文化展馆并对外开放,馆藏农村过去生产生活过的器具1000余件,大到水车,小到坛坛罐罐,有的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有的少责三四十年历史,每样物件都铭刻着历史的印记,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透视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先后接待干部、群众、学生参观上万人次,让大家接受传统文化、坚苦朴素、爱国主义教育,留住乡愁,留住记忆,让传统文明薪火相传,绵绵不息传承下去。“三室”,即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三室建成后,突出抓好管理使用工作,配足配齐图书、电脑、健身、乐器等文体设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专项经费,安排专人服务,农闲时间给群众提供一个文化、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满足群众多功能精神文化需求。“四墙”,即民俗文化墙、法治文化墙、四德文化墙、廉政文化墙。我镇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创建,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专业画家,先后建成了3个美好乡村示范点、2个“三线三边”示范点和2个集镇文化墙工程,以美丽的图案、全新的载体,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美德、民俗文化、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村庄人文历史、文明创建等,其主旨是大力弘扬,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图文并茂方式,教育广大群众崇德向善、遵纪守法、文明言行,深受群众欢迎,在传承传统民俗、文明道德、营造景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美丽乡村文化品位,丰富了美丽乡村文化内涵。
(三)构建“四个一”工程。为多角度、深层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镇在岳庄新村先后建成了一个大戏台、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文化长廊、一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对于大戏台,无论是群众自办红白喜事演出,还是群众性、节日性、民生工程文艺汇演,多数在此举办,尤其是庐剧等地方戏专场演出,更是吸引周边村落众多观众慕名而来观看,着实给群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艺演出场地;文体活动广场是群众室外休闲、娱乐、锻炼的地方,环境良好,设施完善,业余时间散散步、打打球、活动活动身骨成为群众的习惯运动,尤其是晚上跳广场舞成为农村现代文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化长廊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并适时更新,有评上的“四德”模范、先进人物、文明道德规范、传统文化、村规民约、党建专栏、法治专栏等,教育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守法纪;农民文化乐园整合“一堂”、“两馆”、“三室”、“四墙”和大戏台、文体广场、文化长廊、农业产业园等设施于一体,构建各部门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大文化平台,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喜爱的新型农村文化乐园建设之路,具体实施上坚持“七个结合”,即与文化队伍建设相结合,构建一支农民自己的文化队伍,与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与乡风文明创建相结合,深入开展“四德”教育和乡风文明评比表彰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接受家风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文化乐园向文化产业延伸,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发展连江旅游业,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力促文化乐园“建、管、用”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一系列参观教育活动,不仅使参观者尤其是学生领悟了诚爱孝贤的真谛,还亲眼目睹了老祖宗遗存的生产生活轨迹,感悟到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文化乐园变成了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参观者在文化乐园体验了生活,享受了快乐,感受了正能量。
(四)开展“六项”活动。一是“四德”教育。由美好乡村点、“三线三边”点向内伸展,广泛而深入开展以“仁德、孝德、爱德、诚德”,以“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细化量化评选标准,通过“知榜、议榜、评榜、上榜、管榜、用榜”六个程序,把庄内一些孝敬老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保护环境、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等的一些好人好事选拔出来,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以此引导广大群众核心价值取向。几年来,全镇先后开展“四德”评选200多次,评出“四德之星”家庭500多户、个人620多人,其中“孝婆敬夫,大爱动天”的李彩被评为滁州好人;在岳庄新村家风美德馆、道德大讲堂和各村会议室举办“四德”讲座170多次,受教人数8000多人;举办家风美德“四德”模范事迹展览50多次,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模范故事,激发大家人人孝老爱亲,个个崇德向善,有效优化、净化、深化了农村道德环境、社会风气,处处充满了正能量。二是“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以自然庄为单位,坚持政府主导、村民理事会为主体,组织各村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村民自治、当家作主权利,对照评选标准及规则,通过召开村民会和群众自评、互评、审议、公示、授星、上榜等程序,评出政治星、法纪星、奉献星、科教星、道德星、诚信星等十种类型,以榜样力量供全村学习,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几年来先后评出星级文明户640多户。三是“三好三关爱”评选。在全镇各村尤其是美好乡村点和三线三边点,深入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和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评选表彰活动,把他们的事迹在村里广泛宣传,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几年来共评出此类好人好事500多人。四是“全员行动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机关、学校、村都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助耕助收、植树造林、禁烧秸秆、访贫问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致富工程等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几年来共开展各类活动40余起,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倡导群众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访民情、帮民困、解民忧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带领群众致富,一系列活动为提升志愿者形象、服务群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创建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连江好人”评选。每年一度在全镇开展一次“连江好人”评选活动,通过层层推荐、选拔、审核、公示等程序,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把“四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挖掘出来,在全镇开展表彰学习,并逐层上报各级文明委,几年来,全镇评选出“连江好人”6人,其中岳庄新村“孝婆敬夫,大爱动天”的李彩被评为“滁州好人”,另有两人正在全市好人榜中投票选举中,榜样的力量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六是“家风家训”评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训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岳庄新村家风家训教育为样板,镇村两级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家风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挖掘传承好家风、好家训,让他们走出深闺,更好地惠及社会,让好家风家训从孝亲敬老、诚实做人、勤俭持家、兴家乐业的义务上起步,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40望岁的任东庆,小时候家里穷,早早就到上海打工谋生,从一名菜贩做起,如今事业有成,他牢记父亲生前教诲,作为一名商人要热爱家乡,帮助亲人,回报社会,去年他返乡创业,投资在家乡建起了一家企业,带动200多位乡亲就业,有力地助推了家乡经济发展。另外,我镇还通过广播、宣传栏、标语、公益广告、网络、展示、日历、扑克牌、干部宣讲以及送戏、送电影、送演出等形式,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大力宣传文明创建、传统礼仪和公民道德规范,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重品行、守信用,自觉践行,做*文明公民。
(五)打造“两园、三区、五产”。物质决定思维,精神文明离不开物质文明支撑,没有物质文明,犹如无水之鱼无米之炊。几年来,我镇结合美好乡村“产业发展”目标,立足“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产业富镇”总体布局,本着“结构调优、产业做大、经济搞活”总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招商引资,全新构建“三园、三区、五产”产业布局,即重点打造景岗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岳庄产业园、田园牧歌果园,重点建设江巷工业功能区、卜岗工业集中区、路陈工业集中区,重点培育“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鱼篓子”工程,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六)开展“两个”认养。为培养群众的环保意识、文明素质、良好习惯,我镇从干部示范做起,从机关单位、美好乡村点和三线三边点抓起,本着自愿、自觉、自管原则,对机关单位、村庄内外、公路沿线等公共区域的绿地、林木进行认养管护,划分责任区,悬挂认养牌,适时开展施肥、除草、松土、保护工作,让林木、绿草健康茁壮成长,为美化环境、美化心灵提供精神养分,自活动实施,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相应,目前全镇已有8.5万平米绿化、1.2万株林木得到了认养呵护,为打造“美丽连江、生态连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七)坚持“四位一体”根治农村生活垃圾。在过去几年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已取得成果、经验基础上,今年,我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理事会监督”“四位一体”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干群共同参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生活垃圾治理由量变向质变转变。创新监督考核机制,采取“两考核、两监督”模式,即“政府考核保洁公司,保洁公司考核保洁员,村监督保洁公司,理事会监督保洁员”,确保监督全方位、考核常态化、保洁全天候,构建“管理网格化、服务信息化、数字精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长效化、根本性治理。结合“四创”,实现“三美”,即以创建“生态、文明、卫生、平安”镇为载体,统筹各方面力量,对全镇10个村居、150多个自然庄除极少数不在规划区范围内的空心村外所有生活垃圾进行根治,在此基础上将全新的环境面貌交给保洁公司管理,让农村像城市一样天天靓起来、美起来、净起来,实现“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美丽新村全覆盖,告别农村脏、乱、差历史。
(八)完善“五项制度”。一是村容管理制度,明确村干部、住户、保洁员、理事会职责,加强村容村貌管理,治脏、治乱、治污,确保村容整洁。二是民主管理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项目,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尊重群众的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权利,如美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水利兴修、一事一议、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一律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会议,把决定权交给群众,由群众说了算。三是乡风文明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三好、三关爱、四德”等评选表彰活动,共建精神家园。四是村规民约制度,制订“十要、十不要”标准,规范、督促村民遵纪守法、文明卫生行为。五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宣传教育、经费筹措、设施管理、督查考核”等项制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干群携手共同治理好农村生活垃圾。
(九)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根据村民自治章程,通过探索实践,由美好乡村和三线三边向内延伸,全镇10个村居253个村民组都以自然庄为单位,相继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以村包片干部任会长,老党员任秘书长,保洁员和群众代表任理事,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乡风文明创建、秸秆禁烧、环境保护等一些社会公益性事业纳入管理范畴,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职责,明确会长、秘书长、理事三方面职责,理事会成员每人包保10户以上,保教育、保管理、保宣传、保配合,在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内,协助镇村两级加强村民内部事务管理,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每年秸秆禁烧时,理事们都要佩戴袖章深入田间地头值勤,配合政府做好宣传、巡查、监管工作,使群众逐步养成自觉禁烧习惯;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星级文明户、卫生文明户、三关爱、三好”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强环保宣传,进一步调动提升了群众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道德观念、法治观念逐步增强。
三、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资金难。我镇集体经济薄弱,财政困难,没有多余资金用来建设美丽乡村、文化体育民生、精神文明和农村一些公益事业,由于国家惠农资金转移支付有限,每年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文化设施的项目少之甚少,有的两三年才能建一个美好乡村示范点,按照这样速度全镇城乡一体化很难按期实现,这样势必导致精神文明赖以支撑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基层精神文明、思想文化等硬件设施和工作开展必将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新形势新常态下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发展不平衡。我镇美好农村建设、文化设施建设虽然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极不平衡,郭集集镇和多数村庄都没有实施美丽乡村改造,精神文化设施陈旧落后、少之甚少,有的甚至于空缺,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项目有限,首选在条件相对好的地方实施,循序渐进推进。三是轻管轻用。由于在家人口少、外流打工人员多、缺乏管理人才和在逐步探索中等各方面原因,现在已建成的一些精神、文化、体育设施,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分馆、留守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器材、道德大讲堂、农民文化乐园、学校等,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使用频率很低,有的甚至长时间不开放,形同摆设。四是人才队伍短缺。农村基层会吹拉弹唱的专业文化人才少,镇村两级思想文化、精神文明队伍残缺,有的甚至为零,现有人才专业素质、管理能力低,一些活动难以开展。五是思想不重视。镇村两级在思想上、行动上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重建轻管嫌疑。
四、精神文明建设意见建议
一是国家应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文化服务设施,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硬件保障。二是统筹规划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与精神文明、思想文化建设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相得益彰,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同时,注重提高群众精神生活,丰富文化内涵,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推广经验,把在精神文明、思想文化、传统美德、文明创建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等,在全镇各村有选择性、补充性推广开来,统筹抓好软硬件建设。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争取每个村都要配备一名文化专干,构建一支文化队伍。五是建管用并重,把建设、管理、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文化设施开放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六是高度重视,政府应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带动一个地方精神文化建设。
【2017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2】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结合实际,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力推进了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制度、立规矩,与时俱进增强班子战斗力
镇党委始终坚持“团结、履职、务实、创新”的原则,建制度,立规矩,明职责,严纪律,努力打造团结务实,作风过硬,富有战斗力的好班子。一是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定期学习制度。坚持把干部教育工作作为建强班子的第一基础,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坚持不懈抓学习,做到制度化和经常化,促进了班子成员理论政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领导干部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用制度管理干部。创新推行镇村干部六项日常工作制度,即日碰头周例会制度;信访工作、纪检工作、安全工作实行台帐、销号制度,信访事项同时实行“三会一书”制度;镇领导“三包”责任制,即负责所包村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经济发展、安全维稳,切实肩负起所包村第一书记和第一监委主任职责;村对镇、镇对区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以问题为导向镇村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和镇纪委专题约谈制度;机关财务、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五项工作主要领导不分管和末尾表态制度以及“三重一大”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同时,制定完善了镇机关干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制度20项。真正用制度来管理干部,实现大事小事按规矩办事,干部的规矩意识强了,老百姓办事方便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三是建立机关“三清单、两张图、一平台、一监督”服务机制,共梳理核定机关各部门权力清单186条、责任清单260条、负面清单189条,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50个、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图57个,对各部门权力运行风险点、表现形式、等级、防控措施、责任部门进行了整理明确。同时,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依照群众的需求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明责任、抓落实,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合力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之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领导,努力做到“三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全年各项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落实,并列入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中。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工作机制。三是宣传发动到位。主要采取会议传达、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工作要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讲道德、创文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一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镇党委始终把“两学一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荫营镇今年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来抓,召开党委会议制定方案,并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十项活动计划,进一步丰富学习教育内容。重点开展“两学一做”党员集中轮训、“背诵誓词、手抄党章”学习实践活动、“四讲四有”主题研讨活动、道德讲堂活动、建党95周年“十个一”系列纪念活动、“四评一定”党性体检活动、“党员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底线红线定规矩、对标定位找差距”活动、知识竞赛、书法展等,广大党员在争做合格党员的实践活动中,党性修养不断增强。二是丰富文明创建载体。坚持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创建活动,下千、下白泉等8个村进行了市级文明村验收,我镇积极接受了神文明镇验收,并在全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平安文明和谐家庭、十二好人等评选活动。同时,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重大节日,如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七一、重阳节等节日广泛开展有益文体活动,加深对形势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建设有的信心和决心。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教育活动,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三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性党风教育、警世教育活动。坚持做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规范推行“六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同时,依法依规完成了乡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换届及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
四、兴文化、树新风,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2017年全镇组织开展各类演出100多场,电影下乡演出200多场,启动乡村记忆、开展全民健身工程、完善农村书屋建设,组织文艺骨干进行曲艺与声乐培训,并积极在基层进行推广。二是壮大基层文体队伍。积极推动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调动民间办文化、办体育的积极性。今年,组织村、学校及镇区文艺团队骨干参加了市、区广场舞培训和瑜珈培训班。镇区中老年健身活动中心、下荫营太极拳协会、老虎沟健身队、后沟村秧歌队、桥上红歌会等30多支文艺、健身队伍常年活动在基层各村。三是坚持举办荫营一年一度的“群星风采”七月二广场系列文化活动。今年以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主参与为主,镇文化站负责组织发动协调,镇村两级的文艺团队负责组织、排练、演出,区、镇文艺骨干提供艺术指导,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共组织演出40余场。四是乡村旅游文化迅速崛起。坪上村刘备山景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千人登山活动,端午节刘备庙庙会人数达到上万人。上千亩坪村投资2600万元的张飞文化园,修复张飞庙,建起了门楼,修建文化长廊、假山、人工湖等旅游设施,连同千园公园和翼德广场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区政府的后花园,镇区周边每日到上千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辛庄村围绕“晋东小延安”红色文化品牌大搞旅游开发,成立了神林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辛庄村餐饮服务公司,完善革命烈士陵园,知青大院、抗战地道、边区政府遗址、农业体验采摘区等景点建设,全区知名度明显提高。
五、办实事、惠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第一要务,立足自身实际,紧紧依托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适时调整发展思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发展。一是重点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河坡电厂建成投产,荣光能源垃圾电厂和昌盛日电光伏农业项目建设顺利,三个亿元电力企业促使全镇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加快了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二是强抓发展机遇,建设特色城镇,投资15亿元60万平方米的三泉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顺利。总投资8.5亿元、建筑面积34万平米的老虎沟、下荫营、南窑庄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和投资2.3亿元9万平米的桥上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即将全面展开,镇区居民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三是谋利益、办实事,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辛福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生活补助金及时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4.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3%。新建立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8个,实现了38村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旧房屋改造80户;对7条共计 16.2公里公路进行提质;实施前洼、东古、西垴、火石岩、马庄5村饮水安全工程。工会、妇联、团委群团组织工作亮点突出。镇、村团组织圆满换届,开展希望工程助学公益行动,资助了8名贫困大学生;镇工会新成立工会组织3个,发展会员354名,金秋助学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孩子上学21人;镇妇联完成了村妇联改建工作,春雷行动资助71名贫困儿童。成立了200余人随手拍队伍,截至目前,办结问政18起,办结率100%。镇武装部今年共输送合格兵员32名,占到全区新兵总数的40%,成为全区名副其实的第一兵员大镇。
总的来说,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群众参与面不广,缺乏内涵,缺乏创新;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援助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的公民责任和公益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加以改正,创新工作思路和做法,广泛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文明新风、促社会和谐,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不断改变广大农民的精神风貌,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再做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