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调研报告【优秀】

思而思学网

【产业工人队伍调研报告1】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随着新产品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更新换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全省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队伍整体素质状况如何、能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查,在获得有关数据和座谈资料的基

上,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队伍的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新形势下,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工技能素质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省技能人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结构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技能人才总量偏少

据我们对全省xx个区、县、系统xx余万职工的调查,技工总人数xxxxxx人,占被调查职工的xx.x%。其中,初级工约xxxxxx人,中级工约xxxxx人,高级工约xxxxx人,技师xxxx人,高级技师xxxx人,初、中、高(高级以上)比例为xx:xx:xx。而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末我省技术工人总量应达到全省产业工人的xx%。可以看出,目前我省技术工人总量比例偏低,尤以中、高级以上技工缺口较大,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为严重。

(二)存在技术断层隐患

调查显示,一些行业由于多年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考核,致使高技能人才在创新创优方面缺乏知识的支撑,而且数量上严重不足、面临年龄老化、结构断层。已有的高技能人才有的布局不合理,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实际能力弱化,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需要。如某集团xxxx年以后就没有再招收工人;某石化公司目前有xxxx多名一线工人,主要技术力量是xxxx年进厂的职工,现基本都已xx多岁。被调查的许多企业,也都出现了技术工人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知识型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缺乏

高技能人才包括三类,一类是生产中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相当的知识理论水平,能够在生产的关键岗位上起作用的,叫做技术技能型人才,过去我们习惯叫做高级蓝领;另一类是上个世纪xx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出现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他们操作机床时不是在操作机床,而是在操作计算机、操作机器人;第三类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就是掌握多种技能的人才。拥有一大批智能型技术工人,已被公认为提高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型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但这方面人才十分缺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还存在企业有了一流设备,却没有与一流设备“匹配”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现象。

(四)认识有偏差,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职工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认为自己现有的工作技能已经足够能应对目前的工作,够用了,不需要再学习、再提高。二是认为自己反正在一线岗位,要想再上一个层次也不大可能。培训不培训、学习不学习对自己来讲都一样。三是认为虽然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和关心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出台了许多文件和政策规定,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待遇落实不到位,企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相比,在工作、住房及有关待遇上都有较大差距。因此,职工特别是青工缺乏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重仕轻工”的观念仍然存在

由于传统人才观念的影响,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完全被社会认可,大环境存在“角色忽视”,社会上“重仕轻工”的观念虽有所减轻,但仍有市场。相当多的企业中,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和发挥。另外一个根本原因是技工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下降。虽然企业高薪聘请技工的报道屡见报端,但从整体来说,工人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完全随经济发展而增长。在调查中,有xx%的职工认为企业不重视技术工人,xx%的职工不愿意当技术工人,有xx%的职工认为技术工人地位低,有xx%的职工认为当技术工人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二)技能人才培养渠道不够畅通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x.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没有制定培养技能人才的专门规划,或者没有在构建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因此也就不可能纳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来加强培养和使用,更不可能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向多领域、多层次、多方位发展。

x.培训费使用不到位,按规定企业应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x%?x.x%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列入企业成本开支,但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不大的民企和困难企业培训费不能足额提取甚至不提取,但政府也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

x.各种因素制约对职工的培训。一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主动性,顾虑重重,不敢投入,怕人才“翅膀硬了飞走了”。二是缺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一些企业为留住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只是限于当前岗位需要考虑,企业内部进行培训,而不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对高技能人才造成了影响。三是很多企业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对职工只使用不培养;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不愿意安排时间给职工培训;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本不对本企业职工培训,而是按照需要到市场上招聘人才。

x.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技能培训平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知识型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很难找到合适的平台进行培训、交流和继续教育。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

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一是没有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落实高技能人才各项待遇,没有形成鼓励高技能人才干事业、支持高技能人才干成事业、帮助高技能人才干好事业的有力保证。二是没有形成或完善有利于调动高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没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没有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三是没有建立规范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发挥经济利益和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

(四)就业准入控制力度不够

部分企业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或为了应急维持岗位需求,对应聘者不作职业资格要求,严重制约了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制约了全市职业培训氛围的形成,制约了职工素质的提高。目前大多数青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而求职,很大程度上就是就业准入控制不力造成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准入控制息息相关,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就必须改善目前的技术工人结构,加强就业准入控制。

(五)忽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

省总工会认真贯彻上级工会有关精神,切实履行维护职能,围绕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工会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技能人才等方面工作的新途径,努力促进职业培训、技术练兵、操作比武和技能晋级的有力衔接,先后开展了职工计算机知识普及工程、职工技能等级提升、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等活动,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条绿色快速通道。但一些企业往往更加注重经济工作,不重视工会工作,忽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限制了工会活动的开展,无形之中阻碍了上级工会工作精神的贯彻,阻碍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在企业扎实深入的开展,不能为职工岗位成才搭建平台和创造更好的条件,影响了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思考与建议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

培养高素质职工技能人才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对“人才”的认识有所偏颇,技能人才的作用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严重挫伤了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十二五”规划期间,x省要实现三大战略,不仅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屋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二)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努力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格局

为加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入手,进一步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抓好落实。

x.完善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机制。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整套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专长突出、技术细腻的一线技工,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逐步形成以职业教育为基础、技工教育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一是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二是使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三是重视技工学校教育,改、扩建和新建一批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加强和优化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四是严格落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制。目标到单位、责任到领导、任务到个人,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x、建立多种形式的技能人才选拔制度。一是各级工会组织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化“五型班组”建设,推行“首席工人”、“星级员工”制度。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及技术创新与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活动,在企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技能练兵、比武的基础上选拔人。市、县(区)、产业举办二级比赛,市级每年举办若干工种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大赛,对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均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选手颁发技师资格证书。二是发挥技能人才的示范引导和传帮带作用。开展岗位技术带头人和名师带徒、拜师学艺活动及设立“首席技师”制,发挥掌握高超技术、绝技绝招技术带头人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三是引进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建立绿色通道,加强人才引进过程中社保政策、措施的接轨。四是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x、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标准。要按照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和企业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重点,兼顾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破格选拔高技能人才。对有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且技术高超、技能过硬、业绩突出的企业一线工人和社会各类人员,可打破资历和年龄限制,放宽条件,采取个人申报、企业业绩评价、专家现场评审等程序直接认定为技师、高级技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