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下面是张伯行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2017年张伯行观后感【篇一】
清朝官吏张伯行清正为官,恪尽职守,关心民生疾苦,民间对他有“止饮江南一杯水”、“天下清官第一”的美誉。他在任江苏巡抚时,为严禁下属官吏的行贿受贿行为,发布了著名的《制止馈送檄》,留下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不朽名言。
“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在山东济宁时的开仓放粮,江苏按察使时不畏权贵,痛绝腐败之风,因为他的浩然正气被康熙委以福建巡抚的重任。张伯行在任福建巡抚期间“废除苛捐杂税“,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等等都表明了他的廉政决心。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的作弊案,更是让朝野感受到张伯行一身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豪气。张伯行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为官二十余年,从不带家眷上任,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的根本所在。
而今一些官员精神空虚,自律失控。物欲横流,想入非非。利用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忘乎所以,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贪污腐败,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以《准则》、《条例》为底线,认真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制度规定,一心一意为老百姓作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弘扬正气,带头当清官,当好官,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深受人民爱戴,争做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2017年张伯行观后感【篇二】
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操守为天下第一。观看豫剧《张伯行》后,深深理解康熙帝的赞誉,张伯行当之不愧为天下第一清官,该剧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为切入点,描写了清朝官员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贪腐势力展开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
舞台小剧场,人生大天地,经过观看这部警示教育剧,使我的内心得到了深刻地洗礼和警示. 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感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全面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已全面拉开帷幕。 张伯行一生廉洁自律,功绩显著,为民造福。值得我们深思熟虑,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一是秉承清白做人,勤勉工作的理想信念,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成绩,做实事。二是修养品德,始终做到“四个忠诚”:对事业忠诚,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对工作高度负责,干工作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对领导忠诚,就是对领导负责,办实事、讲实话,处处维护领导威信。对同志忠诚,就是珍惜缘分、容人容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自己忠诚,就是正确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向张伯行老先生看齐。
2017年张伯行观后感【篇三】
《清史稿?列传五十二》载,康熙四十八年(17O9年),张伯行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时,全程路费仅花一两银子。张伯行赴任后,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整顿当时盛行的贪腐之风。檄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督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
当时,江南一?官场上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浮华奢靡之风盛行,有史料记载“各行省积弊最深者莫如江南。”张伯行走马上任后,见巡抚衙门连帷幕也是富丽堂皇陈设豪华,便让人把这些东西全部撤掉,换成布做的。《禁止馈送檄》就是张伯行上任后拟就的,在他的影响和?动下,改掉严管不适症,当地风气为之变。
一日,六合县县令将一幅山水画送到张伯行府上,请他指教。张伯行回家后见到画幅,竟从画轴里抖出一根金条来。他找来这位王县令说:“你的画不错,我收下了。礼尚往来,我也送你一幅字。”王县令很高兴,惊喜地接过字幅回去了。回到家后,从里面倒出根金条,物归原主。再看张伯行写的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张伯行病逝后,皇帝赐谥号“清恪”,意为官清廉,恪尽职守,精确地概括了?伯行持躬清介的一生。《禁止馈送檄》为我们后人做出了榜样,只有在制度划定的红线?安分守己,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制度面前,更需要每个人内心深处自觉遵守,常问责常警醒,不忘担当初心,让“当官”“发财”变成一道单选题、断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