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观后感荐读(三篇)

思而思学网 2024-01-17 01:14:43

《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收录了多起央企*员违纪违法案例,案例反映出犯罪人员年纪轻,犯罪数额巨大,时间跨度长,对个人、家庭、企业、国家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警示录给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敲响了警钟,让广大职工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认真汲取案例教训,不断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责任意识,守住纪律底线,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带好队伍、干好工程,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反腐倡廉防线。下面是思而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2017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2017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观后感

直属党委组织集中观看《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进行专题警示教育。从白恩培案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案件看,领导干部与商人老板交往失范、相互勾结、利益输送问题变本加厉、危害严重,需要找准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些案例还表明,在官员和商人老板之间,已经不再是商人老板单向寻求官员办事,而是开始出钱出力,帮助官员拉关系、谋职位,培植官场代言人。这表明商人老板与官员的相互利用、权钱交易进一步加深,其中成因值得深思。

“一把手”监管乏力,是官商勾结的直接诱因。白恩培的贪腐行为集中在第二届任期。许多干部认为,一方面他长期任职,用了许多“自己人”,具备了肆意妄为的条件;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管,“上级监督鞭长莫及,同级监督软弱无力,下级监督难上加难”。白恩培的一个招呼,就能越过决策程序、交易规则和制度规定,直接决定一个矿、一片地归属,根本无人敢抵制。

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是官商勾结滋生的“土壤”。云南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主导经济活动的色彩较强,客观上存在设租寻租的空间。从白恩培案及云南省纪委查处的案件可以清晰看出,把官场人脉当资源、把贿赂当成本,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意经”。当地一位学者认为,只要权力支配经济活动的格局没有改变,官商勾结的土壤就会一直存在。

利润畸高、市场不公开,使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领域成为官商勾结的重灾区。从白恩培屡次插手的矿产资源、土地出让看,行业暴利、便于“分肥”是首要因素,同时,这些领域审批手续繁琐、透明度低、规划随意性大、竞争激烈,又能让权力大展“拳脚”。一些干部谈到,近年来官商文化在房地产界比较流行,一些老板总能以低价拿到好地,就算房子建得不怎么样,也能赚大钱。

私营企业发展环境不规范,为官商勾结提供了基础。当前,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给、资金供应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客观上迫使其另辟蹊径、走旁门左道。同时,近年来对老板行贿的打击不够、对其企业因行贿所获不法利益追缴不够,也使其敢于不计成本、铤而走险。

历史文化中官商勾结的糟粕,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我国官商勾结始于秦汉,盛于明清,主要表现为商人寻求政治保护,官员寻求经济支持,双方以家族、同乡、故交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历史上这种官商同盟获利、红顶商人暴富的现象,至今仍受到不少人推崇。周边韩国、日本,政商勾结也较为突出。2006年,韩国专门制定《关于高尔夫球和奢侈性娱乐活动公职人员行为准则的方针》,规定不论何人承担费用,都不许公职人员同民间企业负责人打高尔夫球,其背景就是民众对政商关系的严重不信任。

白恩培案件警示我们,权力和资本绝不可以进行交换。党员干部搞官商勾结,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少数不法商人谋取私利,只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后果不堪设想。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根本保证。要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规范党员干部与商人老板的交往,加大矿产资源、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纪律审查力度,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篇二:2017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观后感

2017年4月7日中交四公局工程设计分公司纪委组织大家观看了《央企*员违法违纪警示录》,警示录收录了4家央企6名*员违纪违法案例,揭示了这些人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和蜕化轨迹。

《警示录》是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制作的警示教育片。教育片以央企中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例为反面教材,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中汲取教训,反躬自省,引为镜鉴,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加强思想改造,严格自我约束,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用党的纪律更加自觉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更加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训,避免让自己滑入贪腐的不归路。

《警示录》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是开展党性教育的活教材。通过组织学习,党员干部从这些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反躬自省,引以为鉴,增强防腐拒变能力,提升廉洁自律意识,时刻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

我作为市场经营部负责人,肩负经营管理重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深刻汲取教训,严格自醒自警自励,切实从小时抓起、防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廉洁自律,坚决拒腐防变。

篇三:2017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观后感

通过观看《央企*员违纪违法警示录(一)》我们看到了,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央企*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人性弱点。部分央企*员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央企*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不间断。

制度漏洞。一些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出个面帮他人站个台,一起吃饭,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不能停止。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反腐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