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传观后感优秀范文【精选】

思而思学网 2024-01-08 11:30:32

影片《武训传》没有揭示出“穷人受欺负”的根本原因,灌输的仍然是封建思想。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武训传观后感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武训传观后感优秀范文

最近,一部禁片《武训传》上了各大网站版面,憋着劲总算把该片上下两集看完,真是酸甜苦辣,感慨良多。武训把穷人受欺负归结于不识字,终生乞讨办学,可是办学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老爷们”手中,学的依然是三纲五常君君臣臣那一套封建礼教,这样的老师用这样的教材教出的学生能实现武训“穷人不受欺负”的愿望吗?纵观中国历史,从孔子有教无类开始,穷人开始接受教育,穷人由此出人头地的也不少,可哪朝哪代的文人官吏真正为老百姓想过?穷人识了字当了官为什么却不给穷人办事,根源在于学习的这套儒家理论是为维护封建帝王官吏的利益而服务的。

电影的结束语:“让我们拿武训做榜样,心甘情愿地为全世界的劳苦大众做一条牛吧。”这句话怎么听怎么别扭。武训靠行乞,靠给达官士绅下跪筹资办学,这本身是奴才心里,是武训愚昧无知的表现。故事的另一条线是周大,周大拿起刀枪同封建社会做斗争,要“打出一个穷人的天下”,但是多次受到武训的质疑:“靠杀人能行么?”故事最终肯定了武训这条路,而否定了周大那条路。

从整个影片来看,若要禁演是有些过,但是影片的主题思想是错误的,是应该受到批判的。它宣扬了封建思想,否定了暴力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它贬低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革命题材的影片还没有出现,大部分老百姓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思想还处于封建愚昧之中,像武训一样还没有当家做主人的意识,在这个时候如果肯定武训,就会使大多数老百姓继续蒙昧下去,他们无法加入到人民政权的建设中来,大部分地区的政权还会掌握在旧社会的士绅手中,不利于开启民智,不利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毛泽东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能更深刻一些,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党和国家*,更主要是,毛泽东早年师范毕业,从事过教育,当过教师,并且毛泽东早年深信教育救国论,细心研究过中外教育并付诸实施,然而中国残酷现实告诉他,教育救国终究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后来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在革命中,他没有忘记他的老本行,走到哪里他就把学校办到哪里,不过使用的教材是革命版本,不是四书五经。所以毛泽东对教育更熟悉更敏感,更容易看出《武训传》中的缺点。毛泽东要建立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国家,不是靠封建礼教建立的国家。“民主”这个词,毛泽东的理解是人民当家作主才算民主,与西方的精英选举民主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武训传》的路子走,人民继续受封建礼教束缚,当牛做马,无法大规模参与新政权建设,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思想就不可能实现,所以毛泽东批判《武训传》是自然而然的事。

现在的人观看《武训传》与当时的人比较,观感自然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大量的暴力革命题材的影片,人们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人们经历了多次运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经历了全盘西化,经历了否定全盘西化,经历了国企私有化,经历了国进民退,经历了计划经济的一潭死水,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起伏跌宕,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和外部世界,人们有了更多的清醒和狂热,也有了更多的迷茫和困惑,总之人们的认识在不断进步,很少有人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甚至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礼教,所以现在再禁这部影片已经没有必要了。那些质问当时不该禁这部影片的人自有他们的目的,如果让他们去学武训下跪乞讨办学,有几个愿意学?

篇二:武训传观后感优秀范文

毛批《武训传》的社论,其首要的观点,认为武训“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从电影的文本来看,其实根本是站不住脚的。武训不要牌坊、不要黄马褂,在受赏的时候装疯卖傻,哪里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和奴颜婢膝呢?在片中武训从来没有用过一句四书五经上的话,听到孩子解释“学而优则仕”就立刻怔住了,这哪里是“狂热宣传封建文化”呢?“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笑话,片子里哪里有“革命的农民斗争”呢?只有周大的“官逼民反”罢了。

整部片子最要紧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有没有另一种变革的可能?”在电影中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虽然它没有答案,但是明确指出了方向。武训出于民、归于民,他并不要变成民众的领导者,而只是要做一条供人人走的路,一条体民之心又助民成事、聚民之财又归于民用的路。并没有什么人民的公意在他那里变成政治权力,有的只是懂得道理、不受欺负的一点心愿和老百姓的一个个钱,在他那里变成穷孩子都能够上的学。而这学的目标,当然不是要回到主子-奴才的腐朽结构中去做一个官,或谋得一个能够欺压别人的狗的地位,而是“不忘庄稼人”的学,要使天下的老百姓都有更好的生活。孙瑜借武训要立的义学,本质上是一种旨在新民的新学,无论是中学西学、古学今学,只要是实实在在的善民、利民之学,我想都是他会支持的好的学问。而有了这新学的新民,方可有真正的新政,人们才不会再堕回腐朽的旧结构之中,或在杀人放火中去体会“为善之乐”。

以毛的敏锐眼光,这些东西他不会看不出,这部电影的“毒性”他不会不清楚。只是他心里想的恐怕是:“我的意念非同你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的道路”。武训的道路和他的道路的差别,比一比武训和《姊姊妹妹站起来》中的指导员就知道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党员同志们应当高举历史唯物论的武器??当然这武器是抽象的思想和观念??来为武训扣上前面的那几顶帽子,批判电影中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象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批判心中那些具体的感动,用抽象的观念来纯洁我们的心灵,克服“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侵入”。

篇三:武训传观后感优秀范文

武训山东人仕,以讨饭挣钱办义学而远近闻名。武训传这部解放后拍的电影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可是在文革期间,不知道因为什么被禁,也连累了早已老了的武训本人。

从现在人的观点看,武训的一生是悲惨的,从小就没有了爹妈,被一个还不错的大爷收留,过着不算太坏的生活。稍微长大后就还是给人打工的生活,武训是一个老实人,所以最后被地主们骗了,没有拿到工钱。那时的武训应该觉得地主的心里是无法理解的吧,我想他应该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坦诚的,没有欺骗的,可能他这一生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吧。被打后,武训病了很久,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坚定了自己办义学的决心,因为他受够了地主因为自己识得几个字就随意的戏弄农民的苦。许多人都认为武训是疯了,觉得这根本是个不能完成的事情,农民的孩子怎么可能读书写字呢?

可是事实就是只要我们努力总会有结果。兴办义学的道路是艰苦的,一天天的去讨钱,每天有限的铜板,这样的任务交给现在的我们恐怕早已经吓跑了,可是武训没有放弃,他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理想,那个从小时候就扎根在他心里的梦:让穷苦人的孩子也能有书可读。我想这就是先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吧,武训承受的苦并不是随便每一个人都能挺过来的,但是他坚持了下来,无论兴办义学这条路中遇到了什么,他从不停滞自己的脚步:120吊钱存起来后被骗,他很伤心,但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继续走着他自己的路;30年后,终于存够了钱可以兴办义学了,为了给孩子们找到老师,这为年过半百的老人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先生……

武训是坚强的同时又是懦弱的,他的膝盖很软。我一直坚信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是这位我佩服的先生却用了他自己的方法,用他的毅力征服着当时的社会。他的努力带给了广大劳苦大众的一个新的希望,那是以前人们连做梦都不敢期盼的。在他艰难的一生中,他一直用自己的真心打动着身边的人,也许是的那个时候的人们很善良吧,可是现在真的能够让所有人被你的真心打动么?且不讨论能不能打动这个问题,试问当今时代又有几位能有武老先生的坚韧不拔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呢?这种信念,这种态度,正是当代的人们多缺少的。现在的人们大多数活着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只是每天固定的上下班,开车游玩,过好自己的小资生活就好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迷茫的,即使有个突然的想法出现,总觉得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那太遥远,遥远的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可是看看武训先生呢?你还觉得什么是不可能的吗?你的处境会比武先生还要惨吗?这一代的我们是否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梦了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