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优秀】

思而思学网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1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对于经典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大家都耳熟能详。当听到那深沉缠绵的熟悉曲调时,想必很多人心中都会涌起或浓或淡的伤怀之感……近期有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新剧将播,而剧名恰好也叫《十送红军》。

和同名歌曲不同,电视剧《十送红军》重点反映的并非是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与红军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军民鱼水情,而是分别讲述了十位不同年龄、性别、兵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牺牲之前,成长、蜕变和抗争的故事,因此剧名中的那个“送”字的意思已然不是简单的分离前的“送别”,而是以影像的方式送剧中这十位慷慨就义的红军战士人生最后一程。如此一来,全剧的基调可想而知:惨烈、决绝、舍生忘死。

事实上,《十送红军》所展现的比你想象中要更加的残酷数倍。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歇斯底里的哭喊声、刀刀见红的搏杀场面以及血肉模糊的战士面孔和身影……完全不输电影大片的战争场面足以令人倍感震撼!

如果说场面上带给人的震撼主要是视听等感官刺激的话,那么十位红军战士以及身边诸多相关人员舍生取义的壮烈故事则是震撼人的心灵。每个故事都独立成篇,从中随意选几个了解一下都足以引人入胜:足以老红军钟石发一门忠烈,父子五人皆战死沙场;“神枪手”张二光因故失去了自己扣扳机的手指,却和其他残疾战友一道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政工干部贺坚与女友小桃谱写战地绝恋,以炸弹为鞭炮,敌人的血肉为贺礼,用最后一口气成就一场血染的婚礼;女文艺兵戴澜为掩护大部队渡河,亦为了保住贞操,不惜自毁花容,还吞碳毁声;小战士邓秋生与模范邓秋生因同名而结缘,谱写了一个小兵成英雄的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多了一个同生共死的好兄弟;重伤老兵高福星率伤病队突围,奈何战友们一个个相继阵亡,为完成战友遗愿,他搏命坚持,最终死而无憾……每一个故事都各有各的精彩,然而皆是悲欢共,生死同。其中有父/母子情,亦有战友义;有男儿泪,亦有女儿痴;有柔情刻骨,更有豪情天纵!

此剧拍得好看,除了导演毛卫宁、编剧李修文等人功不可没外,演员们的倾力演出亦值得称道。刘威、萨日娜、刘威葳、佟大为、万茜、罗晋、王雷、李小萌、蒲巴甲等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或发挥戏骨威力,或褪去偶像光环,纷纷用演技“说话”,最终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或巾帼不让须眉的烈女子,将此剧演绎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总而言之,《十送红军》是一部有关坚持信仰的红色经典,励志传奇。其画面震撼,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故事惨烈,是难得的史诗大剧佳作,注定会是中国近代战争题材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2

这是我看中国历史战争题材唯一一次不停感动的电视连续剧。说感动,是因为在这48集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里自始至终都在表现红军小人物的生命经历,由他们真正完成了世界史诗般的红军长征画卷,这也改变了以往类似影视剧所表达的中国江山的“大人物”的完全历史作用。

不错,我们现在就是站在他们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生命灵魂上,享受着先驱们为我们打下的和平天地,美好地生活着。至少这让我感受阳光、雨水、自然和食物的美好和香甜,我要感恩,我要每日为这些亡灵祈祷!

我特别喜欢哼哼《沂蒙小调》,它完全是山东沂蒙山区最底层百姓拥军支前的写照,曲子温暖感人,而其场景却是险恶的战争环境。

在明星阵容中,刘威是第一位出场的重量级演员,也是电视剧最出彩表演最生动的演员之一。剧中他扮演四个红军儿子的父亲钟石发,而自己也已经是“老资格”的红军。就像他几个儿子经常挖苦他,也是他常挂嘴边的“按我现在的‘资历’起码也得带一个营,最次也要一个连”。但他一直还是一个“光杆司令”。不过他打起仗来的勇猛劲那可是一比十个。

在军团长对他下达“特殊”命令后,他辗转各个战场去找他们的儿子,却屡屡失败,其中目睹了四个儿子和无数位红军战士在不同时间在战场上牺牲,这样的痛苦没有人可以挺住。剧中他诙谐幽默自然天成的表达为血腥的场面化解了观众悲痛之心,使电视剧又有了小清新小调侃的黑色幽默的色调,让电视观众们看了不是很累。

另外,像佟大为(饰张二光)、罗晋(饰高福星)、徐玉琨(饰贺老憨)、张浩天(饰邓秋生)等等,都表演得非常感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戴澜(万茜饰)女扮男装掩护大部队渡河,在战友李复生的枪口下自毁花容和自残歌喉,看了让人揪心。戴澜的象形被万茜塑造得淋漓尽致,在表演艺术上也具有了残酷的美。

应该说,这部电视剧《十送红军》的创作灵感是来自于那首极着名的同名歌曲,歌中表现长征一路经过的穷人们在不同地点分别送走红军战士上路,并热盼其归来的深情厚谊,但电视剧的立意显然更为宏大,分别选取于都撤离、湘江血战、抢渡乌江、飞夺泸定、过草地等10个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为背景,突现其中10个小人物的10个小故事,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观从既可以俯下身来品味每一个小故事,又可以抬起头来观止大历史;尤其是对当下的年轻观众,剧集挑选的重要角色都是演技一流又非常有偶像色彩的当红明星,我相信,演员们在感动中表演,观众们一定会在感动中感动。

其实,打小,我们就在没有缘由地仰视那些“大人物”,感觉他们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唯一,完全忽视了这些最底层人的存在,这也是崇拜时代的错觉。

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却完全颠覆了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非常残酷历史事实,那可是踩着战友的身体向前的历史,那可是鲜血流成河的时代。不是电视连续剧的血腥在刺激我,而是因为80年前这样的“死也要死在改变世界的路上”的豪迈与血洗的时代的残酷在告诉我,一定要懂得今天,珍惜今天。

以往类似影视剧作品的触角基本都是围绕红军中的“大人物”来进行,几乎泯灭了因为共同心愿而牺牲的小人物的历史作用。他们堆积如山的死亡生命换来的和平世界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的地位而被忽略,历史需要还原,历史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表达,这才是历史影视剧要追求的真正艺术生命。

导演毛卫宁说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想,这样的“伟大”当之无愧。

电视剧中排山倒海的死亡正是在诠释“伟大”的来源。这要比我们理解的“伟大”更具有震撼力,因为,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历史脚步都没有这次来得猛烈来得更有说服力。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没有人民血流成河的悲壮就不可能让我们今天的彩旗飘扬,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大中国盛世。不要忘记他们,怀念他们。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3

秉性不喜看电视剧,昨晚十分无聊,我在网络电视回放中无意中断断续续地看了前几集《十送红军》。这部电视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血腥、太残忍、太暴力。不过《十》剧场面很壮观、化装很逼真、人物表演也很到位、江南味十足,从艺术上看不失为一部高质量的电视剧,但从人性角度上却叫人揪心!

《十》剧中的钟石发是一位老革命、老兵,从年轻时就参加了反清的斗争(不是欠他发小的一根辫子吗?),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应是由旧军人参加红军的。他在糊里糊涂中生有四个儿子,全都参加了红军,是个革命家庭,小儿子钟四发大概只有十七八岁。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为掩护中央纵队,他四个儿子全参加敢死队,为了给他留下一个根,军团长(彭还是林?)命令他和他一样的老红军们要从敢死队里带回一个儿子同中央纵队一起转移;可他的儿子们全都不是孬种,没有一个同意跟他走。在寻找和救助儿子的过程中,钟因有老兵的机敏和过硬的军事本领,粗略估算被他枪杀的“白匪”不下十人,同时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一天之内“牺牲”了。因过度的劳累和悲伤,他晕倒了,在睡梦中还不忘要杀尽“白狗子”为死去的儿子们报仇;钟无力埋葬儿子三发,又巧合地借了欠一条辫子的发小的半口棺材,他知道无法偿还,便发誓要还他发小“一个世界”,我想应是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钟石发们为此战斗的原动力吧!

出来混,终久要还的。作为一个老革命、一个老兵,钟杀了多少人,我想他自己也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三个儿子为了“革命”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这里我不讨论因果,我想说的是钟石发们是为什么参加革命、为什么枪杀同为中国人的“白狗子”,为穷人?为老百姓?为“信仰”?还是为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那个时代钟石发们所接受的思想,可我弄不懂!那些被杀的人的亲人们难道就不会象你钟石发一样为亲人的死而伤心、不会梦中叫喊着杀尽“赤匪”?你杀了很多“白狗子”自诩为“英雄”,那些“白匪”杀了你的红军儿子不也把自己当作“豪杰”?杀来杀去的,胜利的一方夺取了政权,会不会象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在取得政权的过程中或以后由起义军的领袖转变为地主阶级集团的代表?而你这些立了汗马功劳的又大难不死的“英雄”会不会蜕变成新的恶霸、享受新的特权?这些我想大家都懂得!

共和国建立了这么多年的今天,我们还在宣扬这些血腥的暴力的残忍的革命斗争史,是为了说明现今的政权合法性、还是要说清楚现今政权的来之不易?我不懂!革命是什么?在古代的意思是变革天命,要改朝换代,今天的意思就是要变革当下合法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介于此,我觉得,我们今天要宣扬不应还是这些残酷的革命史,而是我们好的传统、习惯和文化,是生活在当下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是感恩、知耻、平和的生活态度。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