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杨善洲》观后感范文

思而思学网

篇一:电影《杨善洲》观后感范文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不仅潸然泪下。

《感动中国》已经走了十年,在芸芸众生中寻找着纯正生命。这些身影中,有袁隆平、刘翔、倪萍这些熟悉的面孔,但更多的是陌生的。这些生命做出的事有大有小,但足以感动心中存善的人。这些人中,有的走了,但把自己的品质传给后代;有的又迎来了新的生命,将自己的心血代代相传。

今天祖国的繁荣离不开这些人,而第一位就是大家熟知的朱光亚。1964年,他领导团队制作的第一颗中国独立完成的原子弹爆炸成功,而他却默默流泪,离开现场。他的儿子在写作文时,他就让儿子把科学家改为工人、科技人员……在1966年,他主持的“两弹结合”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在他的领导制作下爆炸成功。而他的一生极其细心,又总是把成果让给别人 ,像一个普通人,让别人亲近他,低调做人。他不回忆过去,因为充满遗憾;但他放眼未来,因为有无尽的希望。朱光亚给我们的感动,不仅在他的贡献,更在于他不服输的精神品质。

而伟人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育。但有一些孩子却因自己的遭遇得不到教育。而下一位获奖者舍去应有的报酬,到西藏的一家孤儿学校教书,他就是胡忠。他把一家人搬去西藏,夫妻教书,孩子上学。而他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夫妻还落下病根。懂事的孩子胡文吉从不在父母的学校里叫他们爸妈,这些学生听后会很伤心,因为他们没有父母。

同样,从宝岛台湾来到内陆的张平宜,为麻风镇的孩子们盖了一所学校,并在台湾筹款,捐助学生。2005年,她的第一批学生小学毕业,进入初中的殿堂。现在,这所学校已经扩展到九年义务教育,让更多的麻风儿童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几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歧视这些不幸的儿童。只有不歧视,他们才能有决心教导孩子们。

当然,要成功,就要有毅力。刘伟在小时候被高压电击中双臂并截肢。但他没有放弃,用双腿练习游泳。不知呛了多少回,沉了多少回,他的技术越发高超。眼看就要参加2008年残奥的他,却又一次被命运戏弄??过敏性紫癜,他从此不能在游泳了。后来,他又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将双脚举起十个小时弹钢琴......终于,他在维也纳音乐厅的演奏让观众震惊,他的毅力开出了鲜花。

而为人着想的精神同样值得赞扬。吴孟超,这位医学泰斗,他的这双上帝之手,做出了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并成功,被称为“肝脏外科之父”。2004年,他冒着手术失败的风险,为一个女孩甜甜做良性巨瘤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了,甜甜重获新生。而在这九个小时里,吴孟超没喝过一口水,没吃下一口饭。他还为病人减轻负担,尽量把他们不必要的费用减去,让更多的病人看得起病。他为病人着想的心,让我们感到这位仁者的“仁”。

同样,吴菊萍在外出时,看见了从十楼坠下的妞妞,伸出左臂接住了她。正是这一个动作,妞妞活了下来。她能舍已为人,是最值得称赞的了。

更大的贡献是什么?无疑是“舍小家,为大家”。我们熟悉的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人。他在退休后谢绝安度晚年,在荒野的大亮山种树。在一次旅途中,他摔伤导致骨折。但伤好以后,他又回到大山中种树。许多年后,大亮山变成了绿山,村庄也因此变成了粮食重村。杨善洲又把自己家的果园捐给了国家。但他对家人是绝情的,坚决不占国家的便宜。

刘金国,身为警队队长,为了大连市600万条生命,坚持救火,最后,油罐没有爆炸,大连市保住了。而他在平时也是关心他人的好警察

而用自己的一滴滴水滴汇成大河的精神也值得学习,阿里木就是这样的人。这位从新疆来到贵州的巴郎靠卖羊肉串攒钱捐给一百多个买不起用具、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毕节学校知道他的故事后,成立了一个活动??阿里木助学金会,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阿里木的目标是:十年后建立留守学校。

人,最应该有的是亲情。孟佩杰在儿时被卖给养母,养母精心地照顾她。但就在她八岁时,养母瘫痪了,养父离家出走。年幼懂事的孟佩杰开始照顾养母。吃喝拉撒睡,全都被她扛起。在学习空暇,她就回家照顾养母。12年的艰辛生活,他曾带着养母去山西上大学,养母也接受了免费治疗。

最后,大家让白芳礼作为代表,代表这些善良的人们。白芳礼靠蹬三轮车攒钱给孩子们上学。在一生中,他共捐出35万元,骑行路程相当于绕赤道18圈。他还办起支教公司,每月捐出8000元。

不服输的精神、不歧视、尽力帮助、有毅力、为人着想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滴水石穿帮他人和亲情无价,是我在这一次《感动中国》学到的。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传承。只要人人有这些精神,世界将成为像天堂一般美丽的地方!

篇二:电影《杨善洲》观后感范文

3月7日晚,我从电影频道收看了红色电影《杨善洲》,影片主要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

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在位时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退休后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扎根大山植树造林,兑现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他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其高尚品质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电影中的两个情节尤其使我感动。一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造林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经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书记心平气和地说。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

另一个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政府几万元钱,杨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啊!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我是书记那是我说的,如果我不说谁知道我是书记,一点都不丢人,这件事自愿。”杨书记说完便扭头走了。

其实,杨书记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也有常人的情感,也非常爱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荣辱观,只不过当这一切与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起时,他的选择有别于常人,也把感动留给了我们。

杨善洲同志将功德碑立在大亮山7.3万亩的翠山峻岭之中,植在保山人民心中,立在全国人民心中。在大山深处为人们建起有林、有水、有粮、有路的美好家园的同时,也以共产党员就是要自找苦吃这种崇高的、为民的精神诠释,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片子不只值得领导干部、共产党员深思,也值得每个人深思。我们有必要再一次正视自己的人生,拨一拨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的指南针,理一理对人生追求的信念,很好的继承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我们心中发扬光大,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人!

篇三:电影《杨善洲》观后感范文

杨善洲同志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里,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持续公仆本色,戴草帽,穿草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草帽书记”,退休后放下了去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大亮山建成了5。6万亩规模的林场,最终不计任何报酬,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交给了当地政府。这就是一位年过八旬的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也正是用这种“一辈子的信念,一辈子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去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也真实地实践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生价值,他的精神是我们新一代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一是学习杨善洲坚定理想信念,鞠躬尽瘁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杨善洲同志是一个革命建设年代成长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他的思想深深地受到党的先进文化洗礼和时代潮流的影响,对党忠诚、对祖国热爱、对人民负责成为他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跟着党走,一切听党指挥,成为他人生的永恒信条。努力干事创业、谋发展是他人生的执着追求。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得铿锵有力,真正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一生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忠实承诺。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时常怀有一颗进取之心,始终持续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断磨练意志,锤炼人生,增强党性修养,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是学习杨善洲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之德。作为一个历经艰辛磨难考验的党员领导干部,杨善洲同志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始终用“常修为政之德、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来规范自我的一言一行。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是当人民公仆,还是当官做老爷等问题。他时时刻刻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忘我工作,充分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我们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为政、干事、做人的光辉旗帜,应对当今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应对群众诉求日益增多的趋势,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勤修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之德,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做到谨慎用权、民主用权、秉公用权,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权为民所用。

三是学习杨善洲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杨善洲同志退休前,不论在任何岗位,都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退休后,仍然心系群众,心系家乡的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展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孺子牛”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人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首先要学习杨善洲同志这种大公无私、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终身服务社会的理念,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落后思想,以一颗平常之心正确对待职务升降和工作岗位轮转,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时时牢记人民的重托,想想当官为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其次是要学习杨善洲同志退休不褪色的公仆本色,不论是在“一线”、“二线”和退休,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方设法,干事创业,发挥自我的一分光和热,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