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占地面积3400亩,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湖南省园林式单位。现任党委书记周清明教授,校长符少辉教授。
学校办学始于1903年10月8日创办的修业学堂,历经湖南省私立修业农业学校、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1951年3月,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3月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1年、2008年,学校两次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5年、2011年,学校两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200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学校成为农业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高校行列。,学校牵头组建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等10大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本科专业74个、专科专业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在第三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4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10名。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的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26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专家854人,博士生导师279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74人;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275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农业部创新团队1个、省创新团队6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育人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各层次。设有20个学院、研究生院、独立学院。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889人、专科生475人,在校研究生4325人。有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1个,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1个。“十一五”以来,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26项;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获提名奖。建校以来,培养输送了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各级各类毕业生22万人。学校被授予最受农业企业欢迎农林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称号。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现有牵头组建的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1个。“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经费达14亿元,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4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00多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0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7项;审定新品种159个;获授权专利278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被SC1、EI和ISTP收录1900篇,CSSCI收录725篇。选育出的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茶叶、葡萄、棉花、柑橘、牲猪、烟草、蔬菜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扎实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建成综合示范基地5个、特色产业基地15个。拥有校办科技企业12家。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星火科技先进集体。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除土地外的固定资产总额1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亿元,馆藏图书196万册,建有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校园网“万兆为主干,千兆到楼栋,百兆到桌面”,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完善。
学校对外合作交流广泛。与美、英、日、加、澳、意、韩、泰、波兰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所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韩国忠北大学、泰国泰北皇家理工大学、波兰弗洛兹瓦夫环境与生命科学大学等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是湖南省最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
展望未来,学校将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