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思而思学网 2024-01-19 20:59:37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优秀的人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家居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3、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几天,老师调查了几样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物品,你想知道老师的调查结果吗?

生:想!

师:(课件展示)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大屏幕,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铅笔盒长约0.2米 语文书厚约0.01米

铅笔长约0.15米 书桌高0.7米

生1:这些数怎么与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

生2:这些数为什么都有点?

生3:0.2米有多长?

生4:语文书厚0.01米,0.01米到底是多少?

生5:0.15米有多长?

...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些数都有点。

师:我们把数中间带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小数,了解小数,认识有关小数的知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联系经验 学习读写

(一)、掌握小数的读写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数分几部分?

生:小数分三部分。

师:对,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师:同学们,想不想试着读一读这些小数?

生1:0.1读作:零点一 (师板书)

生2:0.15读作:零点十五

生3:0.15应读零点一五,不是零点十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逛超市时,妈妈告诉我的。

师:你真是位爱学习的孩子,同学们说的是正确的,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只读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那么0.15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读零点一五。(师板书)

师:读得真好,那么18.18又该怎么读?

生:读作:十八点一八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数学书66页情景图下面的文字,注意把小数读正确。

(学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你想怎样写这些小数?

生:我想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师:你真聪明,这种写法是正确的。

(学生练习写几个小数)

(本环节,教师收放有度,首先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了小数,然后有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读写。)

三、突出重点 理解意义

(二)、理解一位小数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到0.2米有多长,请同学们结合粉笔盒的长度试着用手势比一比。

(学生作手势)

师:同学们估计的都差不多,要想知道0.2米有多长,那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

请拿出米尺,小组合作在尺子上找一找0.1米。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找到了0.1米就是1分米。

生2:我以为0.1米就是1\10米.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师板书)

师:那么0.2米呢?

生1:0.2米就是2分米。

生2:0.2米就是2\10米.

生3:0.2米还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

生4:0.2米是2个0.1米。

师:同学们的回答太棒了.

(学生探究0.3米、0.5米表示什么。)

师:那么书桌高为0.7米,你知道是多少了吗?

生:0.7米就是7分米,也是7\10米。

师:像0.1、0.2、0.3、0.5、0.7这样,它们的小数部分只有1位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同学们请看一位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生(总结):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十分之几。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学生会更加深刻地感知、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

(三)、理解两位小数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到0.01米有多长,请同学们结合语文书的厚度,用手势比一比。

(学生作手势)

师: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一找。

(学生合作找0.01米)

生1:我觉得0.01米就是1厘米。

生2: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是1\100米,也就是0.01米。

学生探究0.02米、0.03米、0.15米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两位小数,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后总结)

生:老师,我发现两位小数化成分数分母都是100。

生:我发现它们的分母都是100,而且分子就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生:两位小数都是表示百分之几。

师:同学们的回答太精彩了!咱班的同学不但爱动脑筋,而且善于总结,老师也很佩服你们。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的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没有解决请放进问题口袋里,以后我们继续研究。

(创设一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分享自己的和他人的看法,通过倾听、质疑、猜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深化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请你想一想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小数或用到小数?

生1:在超市里见过。

生2:衣服的标价上有。

生3:课本的定价就是小数。

生4:量身高有时用到小数。

...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小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活化.)

师:同学们觉得自己学的好不好?(好!)那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你,能过老师这三关就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

第一关:请任意写出3个小数。

第二关:找朋友。

第三关:填空。

8分米=( )米=( )米 1米20厘米=( )米

3角=( )元 1.65元=( )元( )角( )分

0.96元=( )\( )元=( )元 80\100米=( )米

(以闯关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而且练习起来也特别认真.)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外延伸

回家后测量一下全家人的身高,并以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总评:本节课,教师注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遵循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规律,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发现、探究、讨论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创设生活情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教师从一开始就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课后延伸有让学生测量全家人的身高,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在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