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认识乐器沙锤并尝试运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的模唱,培养内心听觉。
2.认识沙锤,尝试运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时,强弱力度的控制。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属于单乐句结构的歌曲。其中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完全相同,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落音不同外,其他三小节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开始时下行的旋律线,和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演唱时采用中速的速度,注意始终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应处理得弱一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引入新课,欣赏视频《春天》。
从“春天来了”说起,引出春风、花红、柳绿、草青、冰融„„带出本课“春雨”。
二、《小雨沙沙沙》歌曲学习
1.聆听歌曲《小雨沙沙沙》,对照歌词,熟悉内容。
2.朗读歌词,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哪些景物?
(2)小雨都落到了哪里?
(3)接受了小雨的花儿、鱼儿、苗儿,都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和动作?
3.教师边弹奏边范唱,孩子们模唱。
4.教师弹一句,孩子们独立唱一句,直至学会。
5.孩子们完整齐唱。(《小雨沙沙沙》伴奏)
6.分析内容。
(1)找出两句完全相同的乐句。
(2)还有两句大体相同,只是最后两小节有别(分辩二、四句不同音符的小节)。
三、为歌曲伴奏
1.引出乐器沙锤。
师:如何表现小雨沙沙的情景呢?老师介绍一位“朋友”,它能帮助我们──沙锤。
出示沙锤,介绍构造、性能,并示范,让孩子们观察,尝试动作,聆听声响。
2.参照教材,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沙锤。
3.对照歌谱,在每小节的强拍处让孩子们做上标记“△”,然后在歌唱中加入伴奏。
(1)先分成演唱组和伴奏组,让伴奏组专心致志演奏,熟练后再唱奏同步,然后轮换。
(2)基本拍节准确呈现后,再让孩子尝试在“沙沙沙”处连续发出三个声响,表现“小雨”的声音。
(3)教师典型示范此处,再让个别学生示范,最后伴奏组整体加入。
(4)两组交换角色,参与尝试。
4.在歌曲结尾处,教师可以用渐弱形式处理。
让孩子唱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在沙锤运用上,也渐弱渐慢处理,以深化孩子的美感体验。
5.欣赏歌曲《小雨沙沙沙》动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小雨沙沙沙》,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还认识了打击乐器沙锤,并能够为歌曲进行伴奏,让我们再次为歌曲伴奏,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气息。
【篇二】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附:歌表演动作说明
开始位置:按座位两人一组,一人扮“小雨”,一人扮“种子”。
音乐小节 | 歌词 | 动作建议 | 图示 |
第一段 〔1〕?〔8〕 |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 “种子”两脚做单腿跪步蹲,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或撑在地面上,头低下,作入土的种子。 “小雨”两脚做小碎步,双手在身前有节奏地上下摆动,眼看“种子”,围着“种子”走一圈。 | |
〔9〕?〔11〕 〔12〕?〔14〕 | 哎呀呀,雨水真甜, 哎呀呀,我要发芽。 | “小雨”在原地做 〔1〕?〔8〕小节动作,“种子”头慢慢抬起,微微摇动。 “小雨”动作同上,“种子”双手手腕相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处,作种子发芽状。 | |
第二段 〔1〕?〔8〕 | 同第一段 | 动作同第一段〔1〕?〔8〕,“种子”双手扮苗苗状。 | |
〔9〕?〔14〕 | 哎呀呀,我要出土, 哎哟哟,我要长大。 | “小雨”双脚一小节一次提压脚跟,同时双手一小节向左,一小节向右拍手,“种子”慢慢地站起。 |
注:反复演唱歌曲时,“小雨”和“种子”对换做。
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编创与活动
1.这是课本提供的一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题《春天》安排的。
2.教师可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