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光潜《谈读书》与语文阅读教学集锦

思而思学 2023-11-02 20:49:37

朱光潜先生在如何读书方面颇有心得。笔者认为,其谈读书思想为审视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读书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也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时候是重合的关系。笔者在多次认真研读朱光潜《谈读书》的基础上,结合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之现状,就朱光潜先生读书思想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发做点浅陋的分析。
关键词:朱光潜 《谈读书》 语文阅读 读书法
朱光潜于1929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及1942年出版的《谈修养》书中都写到了《谈读书》,据作者介绍,1942年写的《谈读书》一文是对1929年写的《谈读书》一文的补充和纠正:“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谈读书,这个问题实在谈不尽,而且这些年来我的见解也有些变迁,现在再就这问题谈一回,趁便把上次谈学问有未尽的话略加补充。”[1]两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思路清晰,文字平易顺畅,应和了朱光潜先生所倡导的文章如说话的观点。正如朱自清在其《文艺心理学》序文所言:“全书文字象行云流水,自在极了。”[2]读朱光潜的文章实为一种享受。结合朱光潜的两篇谈读书文章可以知道,朱光潜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怎么读书、书的选择以及读书的具体方法。
一.学问不只是读书,读书是学问的重要途径
朱光潜认为:“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重要途径。”[1]过往,人们提倡开卷有益,强调的是读书;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庭坚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强调: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亦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一个人精神发育的重要手段,当然,读书也是传播和继承人类优秀文明十分重要的环节。就语文教育而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等在新课标远程培训“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工夫”第一讲中强调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就是“读书”,其中的读书应该至少包含两种意思:一、多看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二、朗读书,把书中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然而当下语文教育出现了一个这样令人担忧的问题,即学生不喜欢阅读,语文老师也不读书了。老师不学习,专业化水平低下;学生不爱学习,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难以提高,这种情况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必定是失败的。因此,读书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也必须多读书,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去影响学生,让他们爱上读书,爱上语文,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抽出时间,多读课外书
朱光潜在1929年《谈读书》中讲到:“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你能否在读课外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3]朱光潜建议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要有读书的决心和意志。为什么要读课外书,朱光潜认为专看课文讲义至少有两点缺陷:“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狭窄。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3]所以就培养读书兴趣而言,朱光潜认为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课外书,即课程以外的书,它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区别。狭义的课外书即除课本之外的一切书目,而广义的课外书是多少应该包括有和课本相联系的一部分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读课外书应该是忌讳的。很多学校,特别是毕业班都实行题海战术,一切以考试大纲及教学讲义为主,学生不可能有看课外书的时间和机会。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多读课外书也仅仅是形式,大多数是走过场,一阵风而已。语文往往在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要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就得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就是多读课外书。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讲过:教材就是个例子,教学是通过例子交给学生方法。这就是说学生学习不仅仅为了学懂教材,更大的意义是通过学习掌握方法,然后去实践教材之外的东西。当下也流行这样的观点:教师教学是单纯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样的观点对于满堂灌的教学和教教材教学是革命性的,但很多教师不读书,专业素养差,导致了用教材教的观念难以真正的落实而依旧是停在教教材的层面上。
有必要提的是,朱光潜在1941年检讨文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时,明确提出“少上课,多读书”的主张。虽然讲的是大学课程的设置,但在那时提出这样的观点无疑不是很有前瞻性的。朱光潜从自己从小爱看书,爱看“禁书”(其自传写到经常偷看其父亲不让他看的书),喜欢自学(在英国留学期间基本在大英图书馆度过)的经历,结合自己所学的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出“少上课,多读书”的观点是很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从建构主义心理学角度讲,个体学习的自我建构才是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少上课多读书”这个理念与之是不谋而合的。现在提倡把课堂时间归还给学生,老师不做独奏者,做个伴奏者,新课标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应该是和朱先生“少上课多读书”的理念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归宿点是一致的。
三.书籍浩繁,读书不易,选有价值的书读
朱光潜先生说:“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1]朱光潜还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甚加选择。”[3]当下知识大繁荣,出版相对自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学者纷纷出书,各类书是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面对这么多书,读者往往难以取舍,该选哪个,不选哪个,难以抉择。朱光潜就这个问题也做出了回答,他说:“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3]可以看出,朱光潜不赞成盲目读书,认为在书的选择上应该慎重,最好的书是经过了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检验并得到了认同的经典读物。朱光潜把书分为两类,朱光潜说:“读的书当分为两类: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须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1]“并且认为认真学习一般中学和大学课程就可以获取够用的常识。认真学习的范畴不仅仅拘泥于讲义,每科必须精选要籍三五种来仔细玩索一番”。[1]就两类书的关系而言,朱光潜强调:“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可缺少它。”[1]在谈及当下学科分流时,朱光潜称:“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世间没有一科鼓励绝缘的学问。”[1]在知识的博和专方面,朱光潜有论述到:“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1]这番论述,强调了学科之间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告诉学者不要固步自封,广泛的涉猎知识,即多读书,读书不要太功利。朱光潜此刻论述的多读书和不盲目读书、选有价值的书读是不矛盾的,其实质意义是一致的。 反观当下语文教育,新课改之下的阅读的重要性逐步被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所认识,并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举措。表现在教材上则是必须课本和选修课本配套使用,更多的经典文章的选录。但遗憾的是,美好的想法没有被很好的执行,高考指挥棒下的课外阅读成了走过场,更为严重的是被有些教师和学生直接忽视。这样的教学是蹩脚的,短时间内学生成绩可以显著提高,但就学生发展而言却有着重大危害,表现在学习后劲不足。不可否认,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上要有所改变,有待改革,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应该要有敢为人师的勇气和责任感。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讲过:不会教学生考试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而只会教学生考试的老师是可怜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教学生如何应付考试,也要让学生看到和感受到考试之外的万象世界。
四.关于读书方法
论及读书,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读书法,如著名大教育家朱熹的朱子读书法,陆九渊的优游读书法等,这些都是先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朱光潜在1929年出版的《谈读书》中这样叙述到:“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3]朱光潜在1942年出版的《谈读书》一文中又叙述到:“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的彻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深子自知。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1]可以知道朱光潜在读书上是深得法则的,有一套很好的读书方法。
值得读的书要读得彻底,并且须要笔记纲要和精彩之处以及自己的意见,这是朱光潜读书方法的核心。朱熹曾讲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光潜的思想与之是不谋而合。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朱光潜也强调读书要做笔记。但此笔记不仅仅是做些摘抄标注之类的简单笔记,他更注重的是记录读者自己看法,批评或是意见。带着批评的态度去衡量所读书的内容,不被牵着鼻子走,这是书读的彻底的前提条件,也是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所必需要有的品格。语文学习不等于读书,但从某种程度讲,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史就是他的读书史。阅读是当下语文的核心之核心,其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永远无法撼动。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关键在于掌握读书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从另个方面讲: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是盲目的。因此,朱光潜的读书法在指导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 释
[1]朱光潜.谈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