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编委会主任沈健

思而思学网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血火记忆》、初中版《历史真相》、高中版《警示思考》。 沈莹 摄

从今年开始,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配合国家公祭活动的开展,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江苏省和南京市教育部门组织编写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

■本报记者 赵建春 缪志聪

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高中版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首发,加之此前公祭读本的小学版和初中版已分别于8月底和11月中旬在宁首发,读本由此全面进入江苏中小学课堂。这是我国第一套专门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历史读本。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编委会主任沈健,探寻读本编写使用背后的故事和出版使用的意义。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呼唤国人不忘历史,是体现国家意志、民族意志的重大纪念活动

中国教育报记者: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目的,江苏省和南京市教育部门决定编写出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

沈健:目前,世界各国都会在国家层面采取措施,纪念历史上造成重大民族牺牲的事件。南京大屠杀是全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对中国人民的野蛮杀戮。在40多天的时间内,30多万同胞惨遭屠杀,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一幕。对于这段历史,南京从未遗忘,中华民族从未遗忘。令人遗憾的是,在二战结束近70年的今天,日本国内仍不时出现*参拜靖国神社、否认甚至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错误言行,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配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的开展,江苏省和南京市教育部门组织省内有关历史、教育、文学、政治、心理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精心编写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这既有助于向其他国家展示我国的相关国际主张的历史来源,促进全世界对真实历史史实的理解,支持国家在特定国际问题中的立场,更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准确认识到,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呼唤国人不忘历史,是体现国家意志、民族意志的重大纪念活动。

我们希望借助编写《公祭读本》,帮助青少年学生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真实面目。尽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但在国际上,总有那么一股为纳粹主义、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翻案的极右翼势力。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与世界和平、人类良知、历史进步悖逆而行。

我们更希望通过编写《公祭读本》,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组织编写《公祭读本》,可以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更多地走进中小学课堂,把国家苦难的历史,通过国民教育体系真实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创伤,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在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在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意识;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华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公祭读本》力图通过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中人物、事件和现象的真实、客观呈现,确保内容的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公祭读本》的编写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和准确把握历史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关系的?

沈健:“忘记历史就等于是背叛”。世界各国政府无不重视自己的国家史、民族史的研究和教育,因为通过历史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年了解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培养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我们在编写《公祭读本》过程中,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尤其坚持史实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我们坚持把科学性、客观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为编写的基本原则,参加《公祭读本》编写的10多位各学科专家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们对编写架构、故事选择、语言表达、课堂教学、活动安排等精心策划设计,对《公祭读本》中涉及的相关史实、观点进行了反复审校。《公祭读本》力图通过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和现象进行真实、客观的呈现,确保《公祭读本》内容的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真正做到科学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同时,《公祭读本》的编写还坚持遵循历史教育的准确导向,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促进知识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公祭读本》的编写和使用,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牢固树立“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核心思想。

中国教育报记者:作为一门课程,《公祭读本》在编写过程中如何做到适合与便于青少年学生学习的?

沈健:《公祭读本》的整个编写过程,始终是从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的。我们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从内容选择、阐述方式、活动设计上体现适应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小学阶段的《血火记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采用“时间为线、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为切入点,以故事的形式,有侧重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引导小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对国家公祭的认识,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初中阶段的《历史真相》则以重大史实构成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强调了以点串线和呈现历史真相,帮助学生在全面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高中阶段的《警示思考》则以有关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若干主题,直接把史料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与思考;对于自己关心的问题,通过了解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以贴近学生的视角,结合具体的史实,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教育报记者:江苏省将采取哪些举措发挥《公祭读本》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最大程度保证《公祭读本》进课堂?

沈健:《公祭读本》是我国第一套专门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历史读本,也是我省学校历史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有益尝试。教育部高度重视《公祭读本》的编写,推荐专家参与《公祭读本》审定,并对《公祭读本》的应用提出指导意见。为了使《公祭读本》进课堂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已把《公祭读本》免费发放至全省各中小学校,供学生循环使用。现正在南京市开设公开课,培训教师。

今年12月1日至13日,全省中小学将在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中安排4个课时的时间,集中开展教学。我们要求各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建立教学部门、德育部门共同参与的课程团队,健全课程研究、教学创新和活动组织的管理机制,确保人员落实、课时落实、活动落实、目标达成和考评落实,各地教研部门也要及时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对学校教学、活动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为《公祭读本》进课堂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鼓励学校主动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各方力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校、教师以《公祭读本》为基础,结合国家公祭日活动的开展,科学规划教学时间与活动进程,特别是要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以贴近学生的视角,结合具体的史实,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市教育局还将专门组织力量对中小学教研室历史学科教研员进行专题培训,切实保证每一位教师掌握《公祭读本》内容、教学方法和途径。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我们还要求各校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故事会、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从阅读学习拓展为多种方式参与的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将主动协调区域内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有关机构和人员,为《公祭读本》使用提供必要的外部社会资源支撑。

一年后,我们将对《公祭读本》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完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通过编写使用《公祭读本》,可以使全省广大青少年真正了解和认识到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苦难历史,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凝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的历史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先辈、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