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改革要真正为办学松绑(一)

思而思学网 2024-01-23 07:24:22

落实院系办学自主权是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必由之路。尊重学科专业的特点、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就是要破除一刀切的简单化行政性办学模式,为院系松绑,落实教授治学。

■别敦荣

最近,复旦大学各院系的负责人都很忙,因为要制订今年的预算和人事方案。该校近期启动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将财务、人事权力下放给院系。有人认为,复旦大学这是要“换一种活法了”。

据报道,从今年开始,复旦各院系要做好基本运行经费、基本发展经费和重点发展经费预算,学校财务处核定后把所有经费划拨到院系,由院系自主使用。院系的人力资源规划经学校批准后,一次性核定三年高级职务晋升总额和年度晋升名额,教师的薪酬、预聘教职确定、教授考评、教学人员的解聘等都由院系决定。

复旦大学的改革开始动真格了。多年来,大学内部管理改革大多集中于学校层面的制度性改革,在学校与院系关系的改善上进展不大。权力仍集中于学校层面,由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掌握,院系缺少必要的自主权。无论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还是人事、学生工作、后勤等,都由学校统管,如果院系想要有所作为,院长或系主任必须经常找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寻求支持,院系表现出典型的“被动办学”的特点。这也导致很多时候学校层面的改革热情高涨,声势很大,但院系却纹丝不动,似乎事不关己。学校的改革精神和要求往往止步于院长或系主任。因为院系没有自主权,办不成事。

大学是一种学术组织,院系是基石。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语境中,对“学科专业是龙头”、“教学科研是中心”的说法没有不认同的,但很多人以为,这个“龙头”和“中心”就在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学科处;对“人才强校”的口号没有不认同的,但很多人以为只有人事处才是实现“人才强校”的主体,以为依靠校领导开几次会做出决定,再由上述部门几个处长和工作人员去落实,就能解决大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就能办好大学。殊不知这些单位只是行政服务部门,大学领导也只是行政管理的领导,他们都不在真正的办学第一线。换句话说,很多时候,掌握办学权力的高高在上,而第一线的办学者并不能掌控学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