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市高考状元,辽宁阜新市文科理科和高考状元公布

思而思学网

辽宁阜新市高考状元,辽宁阜新市文科理科和高考状元公布

在阜新市,有个小山村,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个仅有345户人家的小山村已先后走出313名大学生,其中有4人走进清华大学,2人出国留学。考入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名牌学府的也是比比皆是。

2002年开始,这里因为连续两年诞生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考状元和阜新市高考状元,而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状元村”。2012年,从这个小山村考上大学的就有11人,无一个落榜。

又到一年高考时,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昨日探访了这个“状元村”,村民们崇尚教育的风气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正在改变着这里的一切……

连出两年“状元”村里修起“状元路”

牛心村,位于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西北角。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从阜新市出发,行程大约40公里来到牛心村。

通往牛心村的有一条8公里的柏油路,虽然弯弯曲曲,但很平坦,身兼村支书和村主任两副担子的白晓红,说起这条“状元路”脸上全是笑。“以前来村里的路根本就不叫路,都没法走。由于连续两年村里有“状元”,2008年县政府和毕业的学生共同出资,建成这条路,命名为‘状元路’,县政府还把我们村叫‘状元村’。”白晓红笑着说。

从2002年白晓玲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开始,村里学生娃们更有奔头了,他们心中的目标也瞄上了清华。

2003年,白亮亮是第二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目前在北京工作。弟弟白晶晶也不示弱,他目标自然是清华大学了,他说:“我不能比哥哥差。”这么一句话,第二年,白晶晶自己偷偷地参加了高考,家里的大人竟然不知道。白晶晶说,他要试一试自己的水平。2005年白晶晶正式参加高考,一举考上了清华大学。

“特殊档案”记录35年村里走出的大学生

在牛心村小学校长白金莲那里,记者看到了一本特殊的档案——《牛心村历届大学生登记表》。

白金莲说,这本档案是从牛心小学第一任校长王宝山那里传下来的,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每年考上高等学府的牛心学子在这里全部记录在册。“前几年,老校长因病过世,这本特殊的档案便传承到我手上了。”白金莲说。

记者轻轻翻阅这个神秘而珍贵的档案:“李凤兰,辽师大;白涛,省农机学校;包凤林,阜新师专……135号:白晓玲,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141号:白亮亮,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

探究“状元村”的秘诀

家家户户都“攀比”不比房子比学习

牛心村有两个自然屯,4个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比的是谁学生多,谁考上重点大学多。

牛心村村民的心中有一个念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也动摇不了供孩子上学的决心和信心。

77岁的老教师敖兴东在牛心小学执教40年,当年,他用每月30多元的工资让4个儿子全部考上了大学,可谓“四子登科”,村里很多大学生都是他的学生。

谈起孩子上学的情况,敖老十分激动,“孩子都上学,一份薪水根本入不敷出,一家人千方百计,到处筹款借债。”也正是在敖老师“榜样”的力量下,很多家庭就是砸锅卖铁也供出了大学生。

在牛心村,家家户户都在“攀比”,但他们不比谁家房子大,谁家存款多,谁家电器全,而是比谁家出的大学生多,比谁家的孩子有出息!手头再紧,东借西凑也不少学生的书钱学费。

不仅是家长在比较,孩子们也在暗中“较劲”:“你能考上名牌大学,我考得比你还要好”、“你能考上研究生,我将来要考博士生”。各家的孩子在一起谈论的都是学习,把学习当做最大的乐趣,大家相互带动,较着劲学习。

上课认真听讲 没一个学生参加过补习班

记者问孩子们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秘诀时,白校长说:“什么秘诀也没有,这些孩子就是认真地上课听讲,全村没有一个学生参加过补习班,学生们都比着学习,吃穿从来不比。”

这话在村书记兼主任的白晓红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我们村里的人家以前都很穷,村小学只有学前班和一至三年级,孩子们从小学四年级起就要住校,家里的经济负担非常重。”

村里尊师重教 极少有改行或调出的教师

良好的小学基础教育,也是牛心村频出人才的原因之一。“村里尊师重教,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极少有改行或调出的教师。”敖兴东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如今在牛心小学任教的10多位老师,都是已经在这里任职多年的老教师,好几位老师从教那天开始便一直在这里。

一群心如止水、安于清贫的农村小学教师;一代代勤奋好学的农村学子。“状元村”的秘密,就在这里。

白晓红介绍,牛心村近30年来没有村民打架的,没有聚众赌博的,家家把心思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

声音

今年有4个高考生“他们个个都行”

今年,牛心村有4名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用白晓红的话就是:他们个个都行!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验中学上学的杨扬,今年3月母亲因病去世了,还没等父亲杨德军安慰,杨扬就说:“爸,你就在家好好的吧,我一定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不让我妈和你失望。”

听着女儿的话,杨德军含着泪说:“孩子,你放心学习吧!”

“投资教育,我们已经开始受益了”

7年前,记者曾探访过牛心村。当年这里还是个偏僻的小村落,交通闭塞,低矮的小房子随处可见,村里还未安上固定电话。平均每人只有3亩地,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

白晓红说,2012年全村平均人均纯收入是6100元,相比10年前增长近10倍,全村有42辆轿车和货车,“最近几年新盖的‘北京平’占了三分之二”。

现在的牛心小学,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入大学的学子们出资修建的。

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的白晓玲如今在上海一家研究院工作,年薪30多万。“投资教育,我已经开始受益了。”白晓玲的父亲白宝泉说:“从来没有走出过小山村的我和她妈,今年还被女儿接到厦门转了一个多月,游览了许多景点,可开了眼界啦!”

今年25岁的宝丽颜2011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现在在北京平谷区任“大学生村官”。姐姐宝丽娟2002年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后在铁岭任教。母亲陈秀荣说:“我就知道,供孩子读书,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那时,我10年都没买过一件衣服。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