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全校19个二级学院搭建了39个社会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年来承担与地方合作项目近300项。这些项目还与人才培养捆绑,走出了一条以项目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近年来,怀化学院积极“做加法”,整合学科资源,搭建学科平台,凸显应用特色,强化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走出了转型“加速度”。
高校+平台:社会服务内容项目化
2013年,从地方政府挂职回来的杨清波,在怀化学院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地方服务与合作处处长。这是一个“新鲜”岗位。
“服务社会是高校基本职能之一,我们设立专门处室,就是要凸显地方高校服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怀化学院党委书记谭伟平说。
怀化学院从此开启地方服务与合作新征程。地方服务与合作处成立后,学校从“建章立制”与“搭建平台”入手,迅速完成了社会服务工作顶层设计,把工作内容项目化,把工作成果纳入各教学业务单位年度考核和教职工职称评聘管理体系。
究竟能为地方干什么?先亮家底、看实力。9月,《怀化学院社会服务平台·专辑》出炉,并分发到怀化市、各县(市、区)主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怀化学院每一位教职工手中。专辑中详细介绍了学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决策咨询及教育培训4个板块构建的39个社会服务平台。这被喻为“怀化学院亮家底工程”。
很快,就有人“按图索骥”找上门来。11月,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将举办中国·飞山文化旅游节暨土特产品博览会,开幕式演出需要大型文艺团体,时间紧、任务重,副县长邓利芳带队到怀化学院谈合作。一个多月后,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大学生艺术团64名演员,助力飞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完美献舞多个节目。
平台+项目:办学融入地方发展
寒冬时节,怀化金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十几个整齐排列的大棚内暖意融融。
公司董事长曾凡丁是位农民企业家,他告诉记者:“自从跟怀化学院电气与工程学院合作后,我的企业才真正走上科技化、现代化道路。我这里不仅装了全日光喷雾扦插育苗遥控器,还用计算机来控制棚内的温、湿度。”
电气与工程学院鼓励教师将专利及科研项目与当地企业对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3年来,该学院依托“武陵山片区生态农业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实施了“中方五丰农业智能温室大棚”“溆浦乐园竹业有限公司隧道烘干温度远程数显、重组竹压机测控、窑温数显、热力系统节能减排改造”等17个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产生了近千万元经济效益。
怀化学院校长宋克慧说:“‘办应用型专业,建应用型学科,做应用型研究,育应用型人才,办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思路,是怀化学院每一位教职工共同的使命。”
目前,怀化学院“服务地方”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学院承担与地方合作项目近300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承担怀化市经济建设课题30余项,涵盖数字农业、科技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经济学院承接了怀化“十三五”产业转型和怀化“十三五”投资结构优化研究等项目,为地方政府当好“智囊”与“参谋”……
项目+人才: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2012年6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向九九,一头扎进创新实践基地,3年来,他承揽并完成了“怀化市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怀化市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等30多个项目。2015年5月,向九九注册了“怀化市红桔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与地方合作中,怀化学院没有忘掉育人的“本业”,而是依托项目培养人才,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国家统计局怀化调查队实施项目化合作办学,学生可以全程参与怀化市综合治理调查、怀化市绩效评估之满意度调查、怀化市纪委 “万人评百名科长”、县区公务员满意度调查等项目,“社会调查”成为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实践课。
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成立“文化创意创新办”,3年来,实施了怀化华汉茶庄店堂、会同高顶山生态大米专卖等13项设计与施工工程项目,受益学生近千名。
怀化学院副校长张玲告诉记者:“与地方合作且与人才培养捆绑的项目,3年来实施了近300项,学校社会服务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依托项目培养人才,怀化学院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就业率连年攀升,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19%,2014届为88.59%,2015届达到91.51%。(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卢宗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