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教师职能是否会被互联网教育取代

思而思学网

时薪2.5万元,月薪超过20万元,来自山东的“天价在线教师”一时间火爆网络。抛开舆论存疑的道德、法律问题,“互联网+”时代带给教师职业的冲击不容小觑。

在日前举行的国家行政学院春季教育论坛上,现场近200名学员票选出“‘互联网+’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中,“教师职能是否会被互联网取代”成为热点。

“如果教师还按传统模式教,未来一定会失业。”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宗凯说,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咀嚼—喂养”式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够了,教师的角色要变,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研究者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和终身学习者,“教育一定需要教师,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能不能主动适应这场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说,“如果我们不够重视、不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那我们的老师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认为,目前教育已进入“互为师生”的时代,毕竟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学、评价工具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会倒逼教学模式的变革。

“现在的课堂对老师来说,越来越难以驾驭,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到底是谁的问题?”论坛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不禁反问,“我们的课堂到底怎么了?在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学生懂的比老师还多的情况下,我们的课到底要怎么上?”他认为,诸多在线教育模式的层出不穷,实际上昭示了一种现实驱动力,“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不高”。

在西安交通大学,有一项教学评价改革在悄然进行。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希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到什么。同时,考察学生期望从这门课上学到什么,与老师设置的目标越接近,对老师的评价就越高。该校计划用4年时间将所有课都评价一遍,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晋升、职称挂钩。

“过去讲教学是个良心活儿,没办法评价,但现在我们认为是可以评价的。”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说,不能单纯认为“老师好课就好;老师‘水’课就‘水’”,改革的目的就是将评价的重点由“教”转向“学”,尤其是学生在知识上、态度上学到了什么,进而建立一系列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