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老师谈古诗词教育 惊艳诗句出自传统文化读本

思而思学网

日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凭借丰富的诗歌储备量夺冠。这位总是随身携带一本苏轼诗集,奉陆游为男神的16岁才女是如何炼成的?13日,出生于江西修水、在江西求学多年,目前担任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的黄荣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武亦姝惊艳诗句与传统文化读本有关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电视节目中成为武亦姝赢得最多赞叹的诗句,出自复旦附中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所选的《诗经?七月》。黄荣华是这套校本教材的主编之一。

黄荣华说,他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读本,这套校本教材一共六册,和语文课本一样为学生必修,融入日常教学,其教学内容大大超出考纲对古诗词的要求。“我们语文教研组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的量,也远远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我给高一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中,就有学习《中华古诗文阅读》《文心雕龙》等内容,开学后会举行考试,30分的内容全部来自这些自编教材。”

武亦姝“意外”走红后,引发全社会对“诗和远方”的畅想。黄荣华说,看得出来,古代文化在今天有一些开始复活。这说明国民的兴趣在上升,有了“诗”的需求。

“武亦姝只是个例成功源自内在渴求”

看完《中国诗词大会》后,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第二个“武亦姝”。对此,黄荣华强调,“武亦姝只是个例,她的成功更多取决于她自己长期以来的内在渴求,与外界关联不大。”

黄荣华认为,应该客观看到每个个体的差异,有些孩子喜欢阅读古代诗词,且诗词是其生命需求,文化一旦与生命需求实现成功“交流”,知识输送就会源源不断。“武亦姝从三四岁开始学习古诗文,到五六岁热情逐增,此后十几年热情依旧。这样才真正可能将两千多首诗词熟稔于心,并化为日常的语言表达。”

高中生对传统文化应有初步认识

黄荣华说,不同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不同,但高中生应该接受并且能够欣赏古诗词,“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教古诗词,并以小孩能背诵古诗词为荣。但到了小学、中学后,绝大部分家长都弱化了对孩子的“诗情”培养,取而代之的是英语、奥数等功利性教育。黄荣华如何看待古诗词教育持久性的缺失?

黄荣华说,影响古诗词教育持久性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其中就包括上述“个体差异”,有些小孩子在古代诗词方面有一定的禀赋,家长和学校在教育时不能将这一禀赋“灭掉”。另外两个方面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如果家庭没有浓厚的古代诗词学习氛围,同时又没有禀赋,而又想培养孩子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力,这就要政府、学校改变体制性的教学模式。”黄荣华说,真正的诗词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技术培训”,而应该真正融入基础教育,诗词的意境和“我的生命”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孩子收获乐趣,受益终生。

初中之前的孩子适合形象感更强诗句

谈及如何学习古代诗词,黄荣华表示,今天我们在放声诵读古代诗文时有许多方式,有人强调用古调(如唐调)吟唱,有人认为普通话更好。他认为如果没有特别的场域要求,其实用自己最自然的声音朗读即可。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能找一本讲古诗词格律的书(如王力的《诗词格律》)读一读,了解这方面的一些常识,对自己的诵读一定大有帮助。

另外,黄荣华说,幼儿、少儿、初中之前的孩子,适合读一些形象感更强的古诗词,如《诗经》、唐诗、宋词和少量的《论语》中与生活联系较紧密较浅白的名句。“古代的启蒙读本‘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不能直接拿来作为今天孩子的启蒙读本。”

链接

黄荣华,1962年出生于九江修水,曾就读于九江师专,1984年7月-1988年6月任教于小斗岭中学,之后到河南、上海工作。现任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首批正高级教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