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对教师职称改革的提案,两会教师职称改革话题

思而思学网 2023-12-04 19:28:54

今年两会对教师职称改革的提案,2017年两会教师职称改革话题

三月的北京,春枝展新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今年的两会,仍然诚意满满,教育热点话题一个不落,《两会教育好声音》将收集代表委员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言,这些“声音”从基础教育到大学生创业,从儿童保护到教师福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代表委员谈不到的。还不快打开“好声音”!

让教师成为独立公务员,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教师职位的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身份确认为教育公务员,享有与公职身份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从法律上保证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公务员一致。

今年的两会,仍然诚意满满,教育热点话题一个不落,《两会教育好声音》将收集代表委员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言,这些“声音”从基础教育到大学生创业,从儿童保护到教师福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代表委员谈不到的。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

【网言】明确教师“公务性”和“专业型”的双重身份,让教师投入无后顾之忧。@“红黄蓝”

中央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在西部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的贫困县设立“政府奖励基金”,对长期超额无偿“代班”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补助,同时奖励县级优秀教师、特殊贡献教师及学校,稳定学校师资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蓝春桃

【网言】最有价值的知识,应得到最好的鼓励。@“关贺夫”

抓紧解决校外辅导市场的乱象,打击未注册、未申报的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补习班;教育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组建正规、合格的培训机构;增设校内特长班、兴趣班,满足校内学生需求;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引导,破除跟风、攀比、分数为王的教育观念误区。

??全国政协委员马敏

【网言】治理应堵也应疏,要全面出击,标本兼治。@“安木桑-”

让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平等法律地位,政府应给予申请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退休教师相应补贴支持,保证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教师退休与公办教师退休享有同等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

【网言】知识不分贫贱。民办教育是保障教育资源公平的一个出口,应得到相应的关注。@“云中有个大包子”

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应像义务教育学校一样,强化城镇居民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保障,包括公办教师的配备、办园条件的改善;督促民办幼儿园建立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社保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

【网言】物质基础是力量,是发展的根基。政府的财政倾斜是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RUN吖越”

特殊教育平均师生比不应低于1:2.5,为特教教师建立专门职称评聘体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水平;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在高等特教师范院校增设特殊教育系。

??全国政协委员马德秀

【网言】教育不应有死角,越是少数,越应重视。@“相顾相言”

在录取环节上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招生权,取消录取批次,改为按专业投档录取,更能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顾也力

【网言】改变“一考定终身”,也应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改革。@“子非鱼”

2017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的建议》,再次建议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保障教师待遇。

事实上,这并不是周洪宇代表第一次针对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问题向两会提建议。2008年全国两会上,他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交了《关于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的建议》。2010年3月,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再次阐述了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周洪宇代表这股执着劲头,源自他对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水平悬殊较大等状况的真实掌握。如何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培养基础教育方面的教育家,减少优秀教师流失,是他近年来最为关切,并想呼吁尽快解决的问题。

在周洪宇代表看来,教师是一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专业力量,具有其突出的“专业性”,同时公立中小学教师又承担着将国家意识形态传授和灌输给青少年学生的重任,具有明显的“公务性”。因此,从公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性”与“公务性”兼具的这一性质和特点出发,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是有利于我国教育制度尤其是教育人事制度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而且,当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保证且有大幅度的提高后,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就不再是难事。这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对,努力白废。我们决不反对提高教师待遇,应该让教师待遇更好一点,周洪宇代表的心意可以理解。问题是,究竟怎样提高教师待遇?显然,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恐怕难以行得通。相反,结合国情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教师特殊工薪制度,则会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有官本位思维之嫌。按理说,公务员的职业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贵贱之分,也不应有什么特权,尤其是随着相关制度机制日臻成熟完善,其权力更加有限。其实,通过加冕官衔来保证教师生活待遇,这与中国官场的第一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如出一辙。在一些人眼里,唯有官职才意味着政治待遇、社会名声、经济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专车档次,等等,因而官本位思维仍大有市场,也造就了大批“官迷”。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难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切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的反映,是官本位意识在作祟。令人十分担忧的是,这种以官为贵为尊、以官阶获取价值和目标的思维方式,一旦闯入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势必会引发教师对官位和权力的狂热崇拜和追求,而无心当教育专家。

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不利于政事分离。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就是企事一体化,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企事不分,从而造成了公共事业机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事业单位职能和明确政府职责是重要前提,我国政府一直在为此而做不懈努力。说到底,学校是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尽管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养成良好品德,但这都属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范畴,“诲人不倦”自古就是教师的天职,另予行政职务是画蛇添足。同时,精兵简政、做好减法,已成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总体趋势,“扩编”希望很渺茫。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39万人。其中,学前教育20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918万人、高中阶段(含中等职业教育)254万人、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157万人、特殊教育5万人。显然,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政事不分、臃肿庞杂现象势必要卷土重来。

与去行政化的改革步伐相背离。由于行政级别的存在,学校与政府之间的从属关系,限制了学校独立行使自主权的空间,而且把校长当作行政和党务领导管理,不能体现学校的特点和要求。用行政管理方式和规则“管学”,也会让学校充斥衙门作风。学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事实上,这项改革中小学校早于高校。早在本世纪初,山东潍坊就开始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的改革,后来一些中小学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也在积极尝试。目前,这项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不可能停下来,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且不说教师与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不同,相关待遇难以混同,仅在公立中小学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其他教师怎么办、如何剥离行政职级待遇和专业职称待遇“一肩挑”等连琐问题上,就是一件令人很头痛的事。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势必会加剧政事不分,让相关改革开倒车。

稳定教师队伍,出路在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用制度机制保障工资福利,让教师待遇好一点,是教育事业之幸。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单纯用官衔魅力是靠不住的,必须破除官本位思维,积极探索和建立教师特殊工薪制度,要用真挚的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用安全的环境留人,用成长的氛围留人,用成就的分享留人,用发展的事业留人,努力营造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诚所谓“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