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石

思而思学网

日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研制的“紫丁香一号”卫星,从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机械臂弹射释放,正式开始工作。哈工大博士生韦明川是这个团队的成员,也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子完全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的总体设计和测控负责人。探究韦明川成功的原因,韦明川的父亲韦文斌说:“非常感谢哈工大的培养,给孩子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

韦文斌是鸡西市第十八中学的化学高级教师,有着36年教龄的他,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双重责任是为国育人和为国教子。回顾韦明川的成长历程,他认为,良好的读书习惯、严谨的思维方式、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秘诀。

唤醒行为自觉

“从蹒跚学步的小童,成长为一个高科技技术项目的学生负责人,儿子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培养孩子动脑、动手、创新能力的结果。”韦文斌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简单地规定孩子做什么,而是应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孩子浓厚的兴趣,从而唤醒他们行为的自觉。

韦文斌介绍说,韦明川在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学习英语,当时他有些不情愿,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韦明川说:“爸爸这个瓶子好紧啊,怎么打都打不开,你能帮帮我吗?”韦文斌拿过瓶子,旋转几圈仍然打不开。韦明川说:“爸爸,你没看到瓶子上面的英文吗?要按下去再旋转。”韦文斌故意说:“爸爸看到了,但我不懂英文啊。”韦明川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英语也很重要啊。”韦文斌就顺势说:“以后不管学哪一科,记住一定要在体会中成长,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从此韦明川加倍努力地学习英语。

倡导“玩”式学习

韦明川是“玩”进哈工大的。韦文斌倡导的“教子玩”,意在仔细观察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努力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细心引导孩子“玩”的深入,支持孩子持之以恒,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才把孩子动手能力开发出来,把他的科技小制作引向更高的层次。

韦文斌在发现儿子有电子制作的爱好后,逐渐向他渗透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带他做一些小实验,鼓励他动手尝试科技制作,培养其创新意识。之后,韦明川接触了一些无线电通信知识,并结识了很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朋友,制作、修理了不少业余无线电作品。

爱科学给韦明川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初三时设计制作的“新型旅行箱防盗报警器”荣获全国第二届“争当小实验家”少儿体验活动决赛国家级金奖;初中、高中全国物理竞赛均获得了鸡西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高考获得哈工大自主招生加分,以高分考入哈工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0年,加入“紫丁香二号”研制队伍,带领40余人组成的学科交叉型学生研究队伍,进行为期5年的小卫星研究工作,并于2015年9月20日搭载长征六号火箭成功升天;今年4月18日,由他们自主研制的第二颗卫星“紫丁香一号”成功发射。

培养阅读能力

韦文斌认为,儿童时代的广泛阅读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基础,能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他提倡幼儿阅读替代识字或写字,根据孩子不同的阅读能力,以游戏方式鼓励孩子自由去阅读书籍,最好是家长陪伴孩子共同阅读。他还建议,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在家长陪伴下观看科学普及各类电视节目,这样做可启迪思维,激发孩子热爱科学的积极性。

“家庭教育是人才的摇篮。”韦文斌表示,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学生英才计划”,以及近日省妇联、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黑龙江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的通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他将全力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奠基培养工作,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