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简介(01-24)

思而思学网 2023-12-04 16:07:03

01 钱易

钱易,女,汉族,1935年12月出生,无党派人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教近60年来,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耄耋之年仍坚守教书育人一线,每次讲课坚持一站到底。她简朴、亲和、谦逊、有活力,不仅注重传授学生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塑造,被学生们亲切称为“钱奶奶”,三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奖和2015年“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她研究提出大学绿色教育理念,为我国乃至世界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优秀工程教育奖等。

02 郑丹娜

郑丹娜,女,汉族,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从教24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她关注学生心灵教育,建立了“悄悄话交流本”“心情晴雨表”“家庭报喜会”等多种教育方法,提出了“全接纳—慢引导”的教育理念,开办了“杨柳书院”,为学生和家长开展国学培训。她还建立了“朝阳区郑丹娜班主任工作室”,培养出多名市区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03 王静康

王静康,女,汉族,193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六五”到“十二五”,她和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及支撑计划项目,被誉为“中国工业结晶之母”。从教57年来,她一直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编写教材。作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专家,多次为青少年进行“学术道德”宣讲。她还经常深入学生第二课堂,为学生讲党课、进行课外辅导。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巾帼发明家等荣誉。

04 孟新

孟新,女,汉族,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从教30余年来,她始终以“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的信念潜心研究幼儿成长规律与教育方法,确立了“环境教育”办园特色和“教育生态观”办园理念,开创了教师自主推进的专业发展新模式,创立了“导师团+影子工程”的专业技能培养机制,先后培养了多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为推动天津市学前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津“八五”立功奖、“九五”立功奖等荣誉。

05 苏富梅

苏富梅,女,汉族,195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从教41年来,她执着坚守特教热土,一心扑在残疾孩子身上,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也让学校跻身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先进行列。她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办学格局,为学生谋求多方位成才之路。她注重培养学生特长,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摘金夺银。她公开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研项目课题并获国家奖励。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06 徐文平

徐文平,女,汉族,1968年4月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冯家寨中心小学教师。她30年如一日,扎根最偏僻的乡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她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处处省吃俭用,却把省下的钱资助贫困生。她爱岗敬业,在膝关节半月板切除手术和老父病重的情况下,都没有耽误学生上课。她勤奋钻研,教学科研并重,公开发表数十篇教学论文。她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了多位市级骨干教师和县级名师。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

07 冯建岗

冯建岗,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峡口中心小学校教师。他从教33年,任班主任33年,一直在山村基础教育一线。他重视德育,注重言传身教,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全国红旗中队、山西省模范班集体。作为特级教师,他到全县所有乡镇上示范课、作巡回报告和专题讲座。2013年9月,他到峡口中心小学校全职支教,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培养出多名省、市教学能手。9月支教到期后,他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时间,用辛勤工作继续谱写农村教育新篇章。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劳动模范、最美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08 薛晨阳

薛晨阳,男,汉族,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北大学教授。他长期工作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讲授物理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深入浅出,启迪学生思想。他十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开拓未知研究领域,不断提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独具特色的MEMS矢量水声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海洋观测、水下目标探测及医疗诊断等领域,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特聘教授、“三晋学者”特聘教授。

09 额尔敦巴雅尔

额尔敦巴雅尔,男,蒙古族,1968年11月出生,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27年来,他一心扑在民族教育事业上,始终恪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理想。他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教改意识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发了大量蒙古语教学课件、教辅资料。他坚持以校为家,关心爱护学生,被学生称为“额爸”,培养出了许多名校大学生。他还十分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积极参与民族教育领域的各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等。

10 贺来虎

贺来虎,男,汉族,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教师。他致力于农村教育27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诺言。一直兼任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课,27年从未迟到或早退。他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和规律,学生成绩显著提升。他长期牺牲假期为学生义务补课或家访,为学生垫付医药费或学费。他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广征博学,取长补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曾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班主任、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乡村教师、马云优秀乡村教师奖等荣誉。

11 赵哲

赵哲,女,汉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在28年的教师生涯里,她始终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长期担任班主任,关心关爱学生。她通过“爱心储蓄”和废品回收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她能“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平视学生,用真诚的爱心与不泯的童心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善于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她开设了名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投身教研活动和青年教师培养,带动了许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五一奖章、辽宁省特级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等荣誉。

12 杨丽珠

杨丽珠,女,汉族,194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两次骨折而不下“火线”,古稀之年仍奋斗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原则,创建了教学与实践“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她对学生严慈相济,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了诸多行业领军人才。她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儿童人格发展与培养的科学规律,首次系统地建构了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中国方案,其研究处在国际前沿。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优秀专家和辽宁省“攀登学者”等荣誉。

13 刘建文

刘建文,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开通镇明德小学校长。他长期扎根乡村学校教学一线,以校为家爱生如子,谢绝高薪放弃升迁,积劳成疾矢志不移,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教学关系,建设生长课堂”的教学主张和“三环四步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他坚持“明德树人,人人生长”的办学理念,勤奋拼搏、苦心经营,把老大难的薄弱学校发展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他潜心求索、言传身教,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学习型、研究型、爱心型教师团队。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第六届全国小学十佳校长等荣誉。

14 王作斌

王作斌,男,汉族,196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长春理工大学教授。2009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投身祖国教育事业。作为吉林省首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纳米测量、机器人纳米操纵与激光纳米制造领域积极工作,致力于创新研究和培养国际型优秀人才。他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他宽容和善、无微不至,师生关系融洽。他以实验室为家,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并将个人每年收入的二十余万元用于中心建设和资助学生,建立评奖制度激励学生从事创新研究工作。曾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

15 王利

王利,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黑岗乡中心学校教师。他大学毕业后,继承父志,反哺乡里,毅然返乡任教,18年来默默坚守在农村教学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传承父亲义举,利用下班和节假日关心照顾一名卧床不起的重瘫残童,十几年如一日,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积极谋求医治,最终让残童站了起来,并有了一技之长,能够自谋生路。作为班主任,他积极负责,爱生如子,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模范班级。在教育教学中,他追求卓越,与时俱进,成效显著,是学科骨干带头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16 吴英姬

吴英姬,女,朝鲜族,1970年5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08中学教师。从教30年来,她一直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三尺讲台,潜心从教,无怨无悔。作为英语教师,她探索出“知识框架法”“层次任务法”等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难题,走出了符合农村英语教学的创新之路。她坚持每天在学校义务为学困生和住宿生辅导功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骨干教师,她把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成为广大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17 董君武

董君武,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他在教育战线上工作27年,本着“让学生带着笑容走进校园”的教育理想追求,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探索,通过推出创新思维广场、扩建创新实验室、整合实践课程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项目,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长三角校长培训基地负责人,他以多种方式培养、带教许多教育人才,对地方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注重科研引领,以课题研究促发展、带队伍,公开出版多部专著和论文。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18 张黎声

张黎声,男,汉族,195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在35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将知识的真理和授课的魅力相结合,形成了“科学严谨,激情四射,风趣幽默,耐人寻味”的教学风格。他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德育和科学素养培养融入课程,将枯燥的专业课演绎成深刻的“人生大课”,让专业教育课堂上出情怀担当,让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历练与提升。他用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人格形象“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黎哥”。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等荣誉。

19 王建国

王建国,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教近30年来,他始终保持对学科前沿发展的敏感性,提出以“开放、交叉、融合”为理念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确立了以有效学习、铸造能力、储备潜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创制了五年制连续互动的“3+2”建筑学本科教程结构。他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设计创新的统一,曾指导学生获得Autodesk“建设可持续世界”特别奖等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奖项。曾获国家“*”教学名师、“*”特聘教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荣誉。

20 沈茂德

沈茂德,男,汉族,195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天一中学教师。在35年教育生涯中,他始终以校为家,坚守教学一线,连续带了12届高三毕业班。他热爱学生,引导教师确立“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的学生观,竭尽全力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舞台,将学校建设成温馨家园。他忘我付出,长期主动放弃休假,引领学校形成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他开拓创新,建设丰富课程,致力于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等荣誉。

21 苏德矿

苏德矿,男,汉族,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教授。从教30年来,他坚守在本科生教学一线,概括出“懂、透、精、趣、情、德”讲课六字经,把深涩难懂的《微积分》讲得妙趣横生。他开辟了“微博课堂”“课程录像”和“直播课堂”,目前微博粉丝已有12万多人,发起“课堂直播”70多场,最多时有数千人同时在线观看。他戴着1500多度的眼镜,冒着视网膜脱落的危险,为学生答疑解惑。他给大学生们作《大学生活,有梦想,更要坚持!》的演讲,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矿爷”。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

22 张赛芬

张赛芬,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她扎根海岛职教一线28年,爱岗敬业、立德树人,提出“蓝金领”概念,确定职校生的终极培养目标。她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道德品质,所带班级每年都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为给学生树立榜样,作为英语专业教师的她通过努力考取了钳工中级工证书,将对学生的管理延伸到了车间。学生在她的精神鼓舞和带动下刻苦钻研,技能十分扎实,深受用人企业欢迎。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23 路丙辉

路丙辉,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从教25年来,他秉持“学生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方向”的教育理念,创立师生交流平台“丙辉漫谈”,目前已义务举办漫谈300多场,撰写网络专栏20余万字,为学生思想问题答疑解惑。他先后8年担任辅导员,指导创立6个学生社团,担任其中5个社团的指导教师,探索出一套易操作、可推广、有实效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感情充沛、亦庄亦谐、深入浅出、极富张力”的教学特色,成为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曾获全国师德标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等荣誉。

24 龙鹏飞

龙鹏飞,男,汉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学校教师。他十几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乡村教育教学一线,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应用。他致力家校共育,引领阳光留守,成立“彩虹桥工作室”,形成了彩虹桥信息化应用系列化的矩阵成果。他带领团队不断开发适合农村教学环境的免费教育产品,服务一线教育教学,还先后与区内的中小学开展远程合作和精准帮扶活动,为新型乡村公共教育服务奉献智慧与力量。曾获全国首届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十佳乡村好青年等荣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