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牧区“马背小学”换新颜 孩子读书不再冷

思而思学网

皑皑雪山,苍茫草原。蓝天白云下,一座座红黄相间的标准化校舍,为边境牧区冬季草原平添几分美丽与生机。

2017年入冬以来,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红柳峡乡的中心小学,依托国家“全面改薄”工程,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74名哈萨克族孩子都可以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新建的教室内,十几名二年级学生正在做古诗词复习。温度计显示教室温度为24℃。“待在教室里上课很暖和,原来没法比。”哈萨克族女孩阿依克热木非常满足。

始建于1958年的大红柳峡乡中心小学,地处中蒙边境寒冷牧区,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30℃。它的前身是一座“马背小学”,也是一所牧区半寄宿制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师生需在草原上骑马进出村落和学校,“马背小学”由此而得名。“原来校舍很简陋,都是土坯房。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到了冬季,孩子们还要捡拾柴火、牛粪来烧火取暖,学习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校长阿里哈别克介绍。

改变,来自国家的“全面改薄”工程。截至2016年底,在国家的支持下,巴里坤县“全面改薄”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967万元,包括大红柳峡乡中心小学在内的21所中小学校均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设备配备等项目。

通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安装小型锅炉等,让全县所有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告别了煤炉取暖,校园校舍焕然一新,给当地数以千计的孩子带来了温暖和舒适的读书环境。

如今的大红柳峡乡中心小学,7间约200平方米的新建教室内均安装了“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学校新配置的几十台联网计算机,74名哈萨克族学生可以随时与外界交流、学习,极大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阿里哈别克感慨道,“现在的教学条件,原来想都不敢想。”

“乡镇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巴里坤县教育局副局长马国花告诉记者,通过“全面改薄”工程,当地的教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8400多名各族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