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梯作画。依据生活中可摇动的晾衣架与滑轮游戏的原理,把画板组装制作成可移动的画板。幼儿可以推动、固定、升降,满足多人同时高处作画的需求。幼儿将爬梯子的经验运用到绘画中,整个过程充满探究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树爷爷的木屋。老师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以生长了30多年的梧桐树为中心,建成了树爷爷的木屋。就是在这样一种与生命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感知着自然界,建立着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
神奇工厂。幼儿在神奇工厂用葫芦等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么丹彦 供图
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应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已成为共识。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和活动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开始了对区域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发展为让材料能物化教育目标,通过环境和材料引导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我们探索的重点是围绕五大领域不同的教育目标,研究和提供结构化的材料。我们发现,低结构完全自由探索的材料,即可一物多用、自由组合的材料,通过适宜性的设计和投放,能有效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因地制宜,取材身边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操作材料
我们围绕设计制作简单、游戏功能强、发展教育价值大的原则,培养了“心灵手巧创世界”的教师队伍,并引领家长收集材料、提出建议,合作设计幼儿喜欢的玩教具,提高制作玩教具的效能。多年来,幼儿、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实践,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共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教具3000余件套,开发了轮胎系列、纸箱系列、布艺系列、木制系列、玉米系列、竹草系列、线绳系列、瓶罐系列等玩教具。
木桩、奶粉桶、洗衣液瓶、纸盒……这些身边废旧的材料经过幼儿和教师的加工装饰,变成了有着精美艺术效果的游戏操作材料,废旧材料和已有的材料发挥了更大的教育价值,不仅让幼儿学会了勤俭、珍惜利用资源,而且感受到了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于创造,乐于探索。
例如,穿衣服、拉拉链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也是锻炼幼儿小肌肉发展动作的最佳方式,大多数幼儿都喜欢有拉链的衣服。我们利用拉链这种神奇的功能,研究、制作了“创意拉链”游戏材料。创意拉链设计巧妙,制作简单,改变了幼儿传统的思维模式,吸引了幼儿的探索激情,给幼儿带来了许多奇思妙想的玩法。如:挂到自然角里测量植物,当作好玩的测量尺;跟动物、人物、植物等组合,运用到情境表演中;变成户外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钻桥、跳跃等。幼儿在尝试中反复比较、记录,积累了科学探究的技能,丰富了参与游戏的经验,提升了学习品质。
材料经过选择和设计,暗含教育目标与内容
教师对材料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材料对幼儿要有强烈的吸引力,经得起幼儿有深度探究地“玩”。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设计和安排,使其暗含着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适宜的事物特征与相互关系,而这些事物特征与相互关系又是由低到高渐进展开的,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与符合自己认知特点和需要的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不断向前发展。
例如,我们把攀爬网、软梯、轮胎有机结合在一起,自制了长9米、宽6米、高3米的多功能“悬垂游乐架”。以前孩子们只能仰视生长在架上的葫芦、丝瓜、紫藤,现在他们可以自由地爬上去,清楚地观察这些攀援植物的生长情况,在上下呼应、纵横交错、富于变化的运动环境中游戏。
架子上的葫芦长大了,怎样让葫芦这一低成本结构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幼儿的活动中呢?我们一起设计和创造了很多玩法。
“葫芦车”,巧用葫芦,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有结构、分层次的操作材料,幼儿可把葫芦横切、竖切、段切,形成不同的截面、丰富的成品和半成品,然后与材料自由组合,用木棍进行立体连接,DIY葫芦车,锻炼动手能力。
“葫芦乐器”,我们在音乐活动中,用葫芦制作葫芦丝,用果壳、竹、叶等自然材料敲打出不同的节奏,吹、弹出美妙的旋律。
“葫芦跳棋”,用葫芦制作的跳棋,成为幼儿别样的户外运动器材。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又有挑战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竞争,良好行为物化到了游戏当中。
“穿线葫芦”,葫芦上有规律的小孔,可使小班幼儿在穿、连过程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促进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中、大班幼儿通过编辫、穿(系)带子、连接葫芦车等较难的操作练习,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宝葫芦故事剧场”,在幼儿操作建构的同时,我们在葫芦的不同玩法上进行了局部装饰,引导幼儿用涂鸦、装饰改变造型的方法,使葫芦变得更漂亮、用途更广。之后,幼儿还自己创立了“宝葫芦故事剧场”,有情节的童话人物激发了他们的想象,通过描述或续编故事,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葫芦鸟窝”,我们一起用葫芦制成幼儿便于观察的、透明的、可操作的葫芦鸟窝,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践行绿色环保行为。
葫芦经过巧妙设计,真正成为低成本、有结构、分层次的操作材料,使得幼儿人人有玩具,处处可操作,实现了用自然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目标。
有目的分层次投放材料,引发幼儿不断深入探究
有了材料,如何通过合理投放来激发幼儿兴趣更是关键。教师要注重环境的创设,让低结构的材料与幼儿的感官和大脑对话,让自然材料与幼儿对话,引导幼儿做科学思考,使得幼儿通过尝试各种材料及工具的特性,感受科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科学区里,幼儿可以自由活动,他们跑来跑去,不断被各种玩具、学具和有趣的活动所吸引。他们找来身边的塑料瓶用来做大水车风叶,水流带动水车不断循环转动,幼儿共同合作,齐心协力转动大水车,玩得不亦乐乎。为了让幼儿真正有情节地进行探究,我们在立体墙面上创设了海底世界的情境,同样用幼儿找来的塑料瓶,将其裁剪加工,并固定在墙面上,引入水流,在瓶子中放入曲别针小鱼,鼓励幼儿动脑去想、动手去做,探究水流的秘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效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进幼儿对新事物加深理解。在探究中,幼儿选择不同型号的磁铁,让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并最终将小鱼“钓”出来,经过探究,他们发现小鱼身上的铁越重,需要的磁力越强。
也许通过一次活动或几次活动,幼儿没有学到什么具体的科学知识,但他们的潜能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科学区把“科学”与“欢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里被幼儿认为是“最好玩的地方”,因为他们经常有“我看到了……”“我发现了……”“我还要试……”的新鲜体验,这正是我们通过游戏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创设创造性的环境,会造就有创造性的孩子。好的玩具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更能为他们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学习提供条件,还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丰富的社会文化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