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如何双向发力,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一)

思而思学 2023-11-13 18:05:32

3月13日晚,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中)、苏华(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就深化产教融合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李和平(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通过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是一个时代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破解。在过去探索的基础之上,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六部委《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要求向前推进,中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国大国工匠的成长,乃至我们的中国制造,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职业教育的前途无量,职教人才处处绽放光彩。

●苏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机构、共享资源,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才能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人力资源开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人才的教育供给在结构和质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的需求,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点议题。3月13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四川国弘现代教育投资公司董事长苏华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共同探讨教育与产业如何双向发力,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问题。

产教融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我们知道,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框架。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李和平: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面临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抓紧布局,新业态、新工种、新岗位不断涌现,这些都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快速跟上企业的发展,敏锐地感知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调动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苏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十分紧缺,而且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和培养质量等方面都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职业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双师型师资紧缺,缺乏与行业、企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机制,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亟待提升。要解决这些问题,正如《意见》所指出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请问苏华委员,您作为一名办学者,所掌舵的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

苏华:尽管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较好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对于我们西部职业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主要困难有:一是当前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毕业于普通院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二是西部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低;三是职业教育的院校布局、特色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

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各方责任

记者: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今年2月份,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由“政府主导”转为“校企主导”,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变化。政府由“主导”变为“推动”,政府应该做哪些事情呢?

李和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说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探索,可为什么效果一直不佳?一定是在体制机制出了问题。这次国办的《意见》和六部门的《办法》就做了重新调整。过去我们说“政府主导”,而现在变成了“校企主导”,政府退后一步变成了“推动”。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现在不论校企合作也好,产教融合也好,谁是主体?一定是学校和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要从主导地位退出,但现阶段政府又不能完全退出,所以退到哪儿呢?退到“推动”的位置,主要是规划、引导、评价和政策支持。换句话说,政府要做的事就是告诉企业、告诉学校,我在引导什么,我在推动什么,我在发展什么,只有这样才可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