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源的好举措

思而思学网

近年来,在各类竞赛、评比组织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下,未经许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各类竞赛、挂牌、命名以及表彰活动愈演愈烈,对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对教师和家长的心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均带来了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严重干扰基础教育的生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是遏制上述各类违规活动、让教育回归本源的重要举措。

《公告》从三个方面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相关活动予以规范。一是明确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凡与基础教育有关的各类竞赛、挂牌、命名以及表彰活动,均纳入到各级政府的管理范围之内,对活动的审批、组织、内容、监督等予以明确,严格控制各类活动的范围和数量,严禁未经审批举办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活动,杜绝社会机构大肆敛财、孩子和家长苦不堪言的状况继续发生,以及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低龄化、扩大化、功利化的趋势。二是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违规举办的活动,不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挂钩,更不能将相关的证书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和专项督查,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自觉抵制各类违规活动的氛围,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专项督查的力度,加强对政府、学校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的监督,凝聚社会力量来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未经审批的各类活动之所以会愈演愈烈,与扭曲的政绩观有关。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常会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于当地的名校,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吸引各方投资,这在无形之中导致了校际之间办学差异的加大;那些本来就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学校,为了保持自己在地区教育中的地位,通常会在招生环节上大做文章,在学生具备基本学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提供更多能反映自身特长的证明材料;学生为了能够在众多求学者之间脱颖而出,就要想尽办法去获取能证明自己某些“特长”的证书;市场总是最敏感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够在这里得到最及时的反馈,于是,各类竞赛、挂牌、命名以及表彰活动此起彼伏,以满足学生、学校和政府的多层次需求。《公告》强调政府要在规范相关活动上发挥管理的主体作用,并通过专项督查来检查政府落实政策的效果,是切实抓住了核心和关键。

未经审批的各类活动之所以会愈演愈烈,与盲目的攀比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教育是慢的事业,在教育领域做出一些改革的举措,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但每年的总结和考评,总是要有一些东西来表明教育取得的成效,于是各类竞赛、挂牌、命名以及表彰活动的成绩就成了重要的佐证材料,这其中就有不少鱼龙混杂的、未经审批的活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班级家长微信群的普及,又让更多的家长构建起了一个个的社群。这本来是件好事,可以帮助家长取长补短,共同探讨育儿的心得。但社交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极大地助长了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只有班级有孩子参加了某项竞赛、培训等活动,其他家长就不淡定了,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因为没有参加此类活动而在竞争的路途中被淘汰,于是盲目跟风。《公告》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承认违规开展的此类活动的成绩和结果”,有利于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学校的办学行为,能有效缓解家长的攀比心态。

未经审批的各类活动之所以会愈演愈烈,与错误的教育观有关。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人学,应该将人的健康全面成长作教育理念,落实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但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依然是“目中无人”的教育,各方的眼中所看到的都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一个个被物化了的、模糊了的群体。我们总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年级的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很少意识到这些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社会的期望、政府的要求、家长的期待层层传递,最终压力全部传导到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一个个变成了考证的工具,奔波于学校和各类竞赛、培训活动之间,用一个个的证书来证明自己,而常常把最为重要的品质,比如好奇心、有关人生的哲学思考、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等等给丢弃了。《公告》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将大有裨益,也将能有效促进全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未经审批的各类活动之所以会愈演愈烈,从根源上看是因为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担忧,也因此引发“择校热”。要彻底遏制这些违规活动,关键在于加大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建设力度,通过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转变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鼓励学区化集团化建设等多种途径,促使学校之间的相对均衡,减小校级之间的办学差距,从根本上消除择校热。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综合施策,以实际行动落实《公告》的各项要求,让老百姓在基础教育领域有更多的获得感。(上海市虹口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常生龙)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