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隔两天就得往学校跑,不去就像缺点儿啥似的。”近段时间以来,安徽省寿县安丰镇镇长时召银成了镇里中小学的常客。
“刚开始校长带着我跑,后来我自己骑辆车就去了,校长也不知道。”时召银日前告诉记者,每到一所学校,他就到处走走看看,发现了问题立马督办,哪所学校今年进了多少新教师、添了什么新器材……对每所学校的情况,时召银都如数家珍。
一镇之长为何对教育如此关切?近年来,寿县在坚持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上,创新推进“县、乡(镇)共管”教育机制改革,压实乡镇、县级政府部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职责。“校长成了乡政府的常客,乡长成了学校的常客”,已成为寿县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
县长挂帅抓牢乡镇教育主体责任
谈及改革初心,寿县教育人无不感慨“往昔难”。寿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公办学校266所,教学点83个,在校学生达20多万名。
“想当年光靠县教育局一家,要顾及到分布在25个乡镇的每一所学校,真的是太难了。”寿县教育局局长夏承开说。如何在有限的财政力量下管好这么大的一个教育摊子?县长程俊华表示:“让教育均衡切切实实地落到每一个村小、每一个教学点上,还得把乡镇一级的力量调动起来。”
结合实际县情,2017年,寿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乡镇学区教育管理改革工作意见》等文件,强化乡镇政府基本公共教育管理服务功能。
要把改革的刀子插到要害,首先得在制度上压实责任。
在县一级层面上,寿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深化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保乡镇学区、县直单位包保学校的工作责任制。
同时,全县25个乡镇也分别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共同担任组长,负责领导、指导并推进辖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建立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包保学校制度。这样就形成了每一个乡都有一名县领导包保、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名乡领导包保的垂直管理格局。
“这就好比每个人都认领了一个孩子一样,哪所学校出了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人,跑都跑不掉。”程俊华形象地告诉记者。
学区管委会填补乡村教育管理空白
垂直的管理体系建好了,平行的管理也少不了。
早在2013年,寿县就推行了学区建设改革,以乡镇为单位,成立25个学区管理委员会。每个学区管委会作为县教育局的股级派出机构,有四到五名事业编制,学区管委会在县教育局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属地乡镇党委政府指导、监督、考核和管理,扭转了基层教育管理“松、弱、软”的状况,提升了教育管理效益。
那么这个学区管委会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乡教办有何不同呢?夏承开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前后,当时县级财政的经济实力还不具备完全承担义务教育的能力,还要农民负担一部分,如教育附加、农民集资等,农民负担部分义务教育的责任须由乡镇一级管理,乡教办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以前的乡教办主任和专职干部大多由当地乡镇任免调配,脱离县教育局的直属管理,远离课堂教学实践,不利于指导农村学校的教学和管理。”
“学区管委会是在以县为主基础上强化基层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很好地规避了这些负面问题。”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邬平川表示,学区管委会作为县教育局的派出机构,既有行政上的站位,又能够参与辖区内的师资调配等业务管理,落实乡镇在“组织关系、人事任免、教师交流、考勤管理、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加强乡镇对学区学校的日常管理与过程管理。
“管委会主任本身就来自中心校,对我们都非常了解,因此对教育教学提出的一些建议都非常实用也很有针对性。”淮滨小学副校长潘磊说。2012年大学毕业后,潘磊成为淮滨小学一名特岗教师,特岗服务期满后被正阳关学区管委会破格重用,担任淮滨小学副校长,像潘磊这样因教学业务能力突出被学区管委会破格录用的农村教师,在寿县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