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影评

思而思学网

第一篇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第二篇

《中国合伙人》讲的是三个男人的发迹史,但无论是从万丈深渊爬起的成东青、辗转异乡又打回原形的孟晓骏,亦或是始终保持清醒的王阳,本质上都和鸡血直冲脑门的成功学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的最初梦想,仅只源自中国最素朴的家族观念:穷娃子想跳龙门,书香门第誓要延续留洋香火。

这是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赋予的无形责任,而他们之后走上的创业路,则皆因特殊环境逼迫所致——不可抗的失业,是三男痛定思痛的起点。耐人寻味的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失业的原因竟有着同质不同理的荒谬和无奈。相对于《三傻大闹宝莱坞》勾勒的相对理想的环境和超凡天才的崛起,《中国合伙人》无疑接到了拔凉的地气。

这是一部笑点密集的电影,你甚至会觉察到,陈可辛在每一幕即将冷场时,都下意识地塞进一个包袱,但到电影结束时,你会觉得这部片子真的——并不好笑。三男的人物原型,在多数人看来绝不会干净得像一张白纸,电影中的剧情注定要舍弃他们因陷入游戏规则,而遭受的种种难以启齿。但影片诸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却没对观众撒谎:飞扬跋扈的民警、办事拖拉的“有关部门”、为老师辩护而大打出手的同学、为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而围攻学校的学生、因拒签而赖地撒野的男子……看起来像是在自嘲,其实是在宣泄一种发指的困惑。

这才是“我的青春”!

与其说黄晓明演技的飞跃让人难以置信,不如重新说回那句老话: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何等重要。片中,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的戏份多寡早已不值一论,你得看陈可辛、摄影杜可风、以及剪辑师肖洋究竟花了多少心思,让每个角色的发展都完整而富有层次,让人物关系的每次转变都显得真实可信。

它更像是一部轻柔版的《社交网络》,除了似曾相识的诡辩和抗争外,你会记住成东青第一次在课上调侃情史时那双发红的眼睛,会记得孟晓骏在舞台上被嘘的窘态,会记得在打乒乓球的交叠画面中,王阳那忧心忡忡的神情。难得有一部华语商业片能如此从容而精确地描摹男性之间的关系,从当年成东青为哥们儿阻挡拳打脚踢,到今日为了对孟晓骏说“YES”还是“NO”纠结至死,你会发现,这一过程才是货真价实的“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中国合伙人》应该是陈可辛自《甜蜜蜜》以来最出色的电影,甚至是他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它绽放出了一种罕见的持久而迷人的吸引力,尤其是与《投名状》爆烈且强词夺理的三雄格局相比,本片中的男人们,用他们的生存法则,让人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成东青用钱买下“孟晓骏实验室”,这是“成功”,但整部电影最关心的,却是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超越常人的代价。这让我这样一个当年被女人骗晕、险些被工作累死,至今未得成功、发际线却无情后退的人来说,望尘莫及,突然有了再搏一把的冲动。

第三篇

电影散场后,影院里响起了若干掌声,我想这大约不是因为这故事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呈现出的某种正确。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励志或者中国梦就是最大的正确,而拉上一堆“民企英雄”陪绑,则更是一种不失狡猾的正确。

前几天央视重放了《甜蜜蜜》,现在看起来恐怕不是个好主意。大抵相仿的几十年跨度,相仿的国人寻梦故事,相仿的旁白乃至于相仿的分分合合,与前者的扎实沉静相比,《合伙人》却要单薄得多。与大多不怎么成功的大事记式电影类似,陈可辛老师用一些典型时代符号,一些琐碎而充满仪式感的猛烈画面,一些煽情的场景,再填上一些音乐就能剪过好几年去。而比起《甜蜜蜜》刻画时代的丰满,《合伙人》关于旁人的描述寥寥,成百上千人只是被充当了背景板。

关于狡猾的正确,以三兄弟赴美谈判一段为甚。电影用“我们不是东亚病夫”式的老套桥段,把某人的个人受挫经历与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混为一谈,将野蛮生长的原罪简单消解为西方偏见与东方崛起,正所谓美国梦过时了,中国梦来了。且不提这种态度由一个以输出美国梦为宗旨的公司来表达算不算吊诡,至少抄袭ETS教材一事,叙述创业初期故事时并未提及,一直拖到行将成功才糊涂带过,这方法恐怕是狡猾了点吧。

或者还是应该说,励志就是最大的正确,正如所谓成功就是唯一的正确,哪怕是鸡贼了些?

第四篇

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