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届六中全会今天闭幕,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掀起全民热议的高潮。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一)
风云际会的节点,举足轻重的大国,人们有理由期待,这个十月会释放更多信号,给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注入强大的信心。眼下六中全会即将开启,人们期待其为中国发展布下新局,以经济深化转型为支点,推动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单元。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赢得“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要求十八届六中全会继续引领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继续集中力量办好改革事业。改革开放的历程启示我们,自身越是发展,阻力就会变小,机遇就会放大。新形势下,各种风险和挑战绕不开、躲不过。具备长远眼光、保持历史耐心、树立辩证思维,以“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察、“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才能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指明道路,运筹帷幄”。赢得“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要求十八届六中全会为我们继续指明方向,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发展新突破。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到啃下深化改革的硬骨头,从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到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解难题、过难关中砥砺前行。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举措探索发展新路,我们就能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护生态、抓扶贫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中国正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永远在路上,社会各界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六中全会将继续将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反腐败斗争一刻都不能放松,要在“破”之后做
好“立”的文章,更加强调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扎密“笼子”、扫除“盲点”、摘掉“毒瘤”,推动反腐从“治标”向“治本”的演进,营造一个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乘风破浪再扬帆。我们坚信,六中全会即将备下的厚礼远不止于此,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方面的重重厚礼也早已备好,前景灿烂光明、征程充满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只待全国人民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共同实现六中全会描绘的蓝图、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二)
为什么有的地方作风建设立竿见影?因为铁面问责、刚性约束、严格执纪,制度成了带电的高压线,纪律成了不可逾越的红线;为什么有的地方规矩立了、底线定了,还是有人闯雷区、破红线?就是因为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还没有真正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激浊扬清,纠偏除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像一股清流让政治生态清朗起来,但有些党员干部还不习惯、不适应。有的抱怨纪律严了,怀念过去的“逍遥”日子;有的感叹管得多了,这不能干,那不能干;有的还有观望之念、侥幸之心,盼着风暴快点刮过去;法不责众的心态、蒙混过关的想法、打擦边球的招数,在有的地方和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仍然存在。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面从严
治党也正加速成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党的建设迈向新的境界;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守纪律、重申守规矩,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到新的高度;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既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又层层传导压力,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管理和监督标准更高更严。全面从严治党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动真格。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反复强调“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
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如果说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营造的是“不敢腐”的法治环境,加强监督、简政放权,编织的是“不能腐”的制度笼子,那么全面从严治党的全方位、高标准,则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构建“不想腐”的社会和思想基础。这样的大势之下,另寻对策没有空间,心存幻想更没出路,努力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才是正道。
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做明白人、清醒人、局中人,既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也要把理想信念宗旨作为“高线”。既落实一个“严”字,处处严格按章办事,也狠抓一个“实”字,严防虚浮懈怠之气;既突出一个&
ldquo;廉”字,始终保持政治本色,也崇尚一个“清”字,坚决做到风清气正;既倡导一个“敢”字,时时体现责任担当,也牢记一个“党”字,补好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唯其如此,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显示强大的正能量,才能引领全社会的新风尚,实现风清气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