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最新

思而思学网 2023-12-12 10:29:06

摘要: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守纪律、讲规矩”是在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出的全党政治生活的根本遵

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省委近日印发《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通知,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对违反《规定》的,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4月11日《四川日报》)

领导干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再多的纪律和规矩都会沦为“稻草人”,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纪律和规矩,管好自己,始终敬畏党纪国法,有权不能“任性”。另一方面,还要履行好其领导责任,带好队伍,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对纪律和规矩的执行力。

笔者认为,首先,要带头遵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决与以*同志为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忠诚于党的组织,服从组织决定,听从组织安排,遇到问题找组织、依靠组织。依靠刚性制度,增强对领导干部的行为约束,才能带领党员增进全党的团结统一。

其次,对照《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领导干部要联系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腐败案件,尤其是身边发生典型案例,深刻检视、反思、讨论,剖析思想根源,查找制度漏洞,积极开展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同时,深入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组织开展学习焦裕禄、兰辉、菊美多吉、毕世祥等同志先进事迹活动。进而引导党员干部把“不逾矩”的红线刻在内心深处,在思想深处筑起“不想腐”的防线,增强自信,保持定力,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使各项事业顺利步入法治化的轨道。

第三,要完善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按照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三严三实”为实践取向和行为准则,大力弘扬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坚持联系实际、服务基,立下自己的“政治规矩”,履职尽责、为官有为,确保政令畅通,永远跟党走。

唯如此,让领导干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并认真抓好落实,严格监督检查,才能确保《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篇二: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

守纪律、讲规矩,有人说,这是给党员干部们戴上了新的“紧箍咒”。但笔者认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本身就

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算不得什么额外负担。

国有法,党有规。对于有着87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风廉政建设不仅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靠着强大的组织纪律约束才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作为执政党,如若没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矩,就难以凝聚起前行力量和奋斗精神,更无法承担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而,共产党员理应具有更高的政治和道德标准。

曾多次指出,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10月12日,*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这两部重量级的党内法规为全体党员“立规矩”,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党要管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尊崇党章,通过确立纲领性的规范来统领全党的行为规范。对于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来说,党章规定就是自身行为的“导向标”,必须要深入了解党章规定,随时用党章规定来要求和完善自

身。

规矩已经立好,关键还在执行。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决执行中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绝对不能阳奉阴违和“选择性执行”。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还需要党员干部们按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道德修为。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背离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甚至还触犯了党纪国法。这和他们放松了自我完善,忽略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无关系,带来的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这反过来也表明,对于守纪律讲规矩来说,不仅党员干部们要有止于至善的不懈追求,更需要建立相关制度予以保障。通过严肃执纪问责,将倒逼党员干部们严守规矩、廉洁从政。既然守纪律讲规矩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那么严肃的执纪问责也应当成为时刻悬在党员干部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举措稳步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将更加完善,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将更加深入到社会肌理,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前行中取之不竭的“正能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