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教师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标准是怎样的,大家了解吗?下面去看看吧,仅供参考!
合格教师标准:
1、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理解学生;
2、对待学生讲原则,一视同仁,不歧视后进生;
3、平易近人,有亲和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4、经常地鼓励学生,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
5、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6、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不一味给学生讲大道理;
7、能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8、讲课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有幽默感;
9、珍惜学生时间,不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10、不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标准。
拓展阅读:大学教师合格才准“上岗”,这10项标准老师们都达标了吗?
新学期伊始,全面培养新教师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该如何从教师成长历程的源头入手?结合北京科技大学的案例,本文重点介绍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准入特点、准入程序和准入标准,分析建立教师全程跟踪式档案,整合教师成长数据,促进教师个体成长、组织发展。
师资保障体系是高校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是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从学者调查结果和部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反馈来看,师资保障建设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较难、培训参与度低、师资保障制度不成体系等问题。
找到有效、精准的师资保障建设切入点,搭建师资质量提升的机制与平台,实现师资质量的不断提升,完善和发展优质师资队伍是摆在每一个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挑战。北京科技大学从新入职教师入手,建立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通过培训、助教、考察三个环节,确保新教师合格上课堂,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水准。同时跟踪新教师的发展状况,在专业发展初期帮助新入职教师提高教学学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定制教师个性化成长路线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师资保障体系建设之路。
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准入特点
新入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几年,是职业发展的第一步,处于职业适应期,可能长久地影响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学有效性和工作满意度等,甚至提早造成职业倦怠。长期以来,中国高校都有入职培训的制度设计,但多数高校培训形式单一,理论居多,实践偏少;且多数新入职教师并非师范高校出身,对教学的了解程度不高,效果并不明显。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的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特点有三: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传统入职培训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制度设计既提供多样化的理论培训,又提供助课、授课考察等课堂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行,实现知行循环。
2.严格的教学准入机制。教学准入制度作为新入职教师入职后、上课前的“教学入口”关,新入职教师只有完成全部准入制度环节才能取得教学资格,从而走上讲台。
3.动态监测和档案数据结合。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新入职教师培训反馈、效果、助课、试讲、授课考察的细节实时同步记录,建立教师教学成长档案;每个环节都对教师教学培训和实践行为动态监测、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同时根据数据反馈结果适时调整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并尝试建立个性化成长方案,实现了在数据基础上的教师全程发展机制。
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准入程序
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包括3个程序:20学时的教学培训、1门课程完整的助课(含试讲8学时)、1门课的授课考察,新教师完成全部环节后取得“本科课堂教学主讲教师资格证书”,方可独立承担本科课堂教学任务。
1、培训环节
传统的教师入职培训一般课程内容固定,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缺少反馈和动态调整。北京科技大学根据新入职教师的特点,并考虑到传统入职培训的弊端,构建了自主选学机制,包含新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和开放多元性教师教学培训两部分。在该环节新入职教师需要取得20培训学时,每次培训活动计2学时。
(1)教学适应性培训:新入职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体系为新教师提供基本教学训练,着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与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以弥补新入职教师在教学理论上的不足。同时,培训内容涉及教师教学伦理、职业道德、校情、学情等方面,培训形式以封闭式讲座课程和研讨式课程为主,每次培训活动2学时,培训完成后有考核环节,考核采取提交培训心得的方式,培训表现计入新入职教师成长档案。
(2)开放多元的教学培训体系:开放多元的新教师教学培训体系提供开放多元的培训资源,以便新入职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在提供培训资源的同时,还组织教学论坛、教学名师示范课,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学专项培训项目、主题教学沙龙等活动,建立一个新教师的教学学术交流社区,促进教师在互动和交流中提升其教学素质。
2、助课环节
助课环节是在教学导师的指导下,新教师承担助课任务和试讲任务,在“观察?学习?反思?实践”中提升新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一个环节。
学校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选派一名教学导师,导师的指导贯穿新教师准入制度实施的始终。在助课、试讲和授课考察阶段,导师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传、帮、带、促、导”,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程式、方法、组织形式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理念,促进新入职教师实现从职前到职后、从理论到实践的迅速成长。
本阶段新教师需要完成两项基本任务:助课任务和试讲任务。
助课任务主要包括:(1)熟悉教学大纲、教材及各个教学环节;(2)全程随堂听课;(3)协助指导教师完成课程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等工作;(4)协助组织课程考试,参与试卷评阅等工作;(5)完成指导教师安排的其他工作。
试讲任务需要新教师试讲8个学时,试讲内容、方式的设计需要与教学导师深入探讨,教学导师须给予及时指导。新教师试讲任务须通过两重质量评价:一是院校两级专家对试讲内容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进行现场评教,学生根据9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综合指导教师、专家以及学生评价结果,给出助课环节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合格的,进入授课考察环节;不合格的,重复助课阶段。
3、授课考察环节
新教师在助课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授课考察环节,授课考察期一般为一个学期。授课考察环节是指新入职教师独立讲授一门课,接受专家团队的动态考察和学生的教学评价,在“锻炼?反馈?总结?调整?积累”的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的环节。
授课考察环节的考核包括两部分:专家动态考核和学生教学评价。专家动态考核贯穿新教师独立授课的整个学期,考核采取随堂听课、跟踪考察的方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并对其改进状况给予反馈与指导。
学生教学评价采取阶段性教学评价和终结性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整个学期多个教学关键节点进行学生教学评价,学生根据学校的标准化指标设计的问卷和座谈方式进行评价,向教师反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与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在期末,学生对新教师的综合教学表现进行评价。
最终融合专家考核、学生教学评价以及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改进状况作出是否可以取得本科课堂主讲教师资格的考核结论。
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准入标准
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机制是具有较高效率的激励机制,因此它的准入标准也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持续改进性,能够很好地引领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教学问题的改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授课考察评价标准覆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创新等几大部分,包括10项指标,如表所示。其中1、4、6、9项是重点观测指标,也是教学基本素养最重要的部分。准入指标的得分情况可以从数据角度反映新入职教师教学素养结构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建构长远性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并循环改进到下一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准入机制实施中。
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是从教师成长历程的源头入手,通过设置教学准入门槛、建立教学动态监测制度等,培育教学基本素养,养成教学改进习惯,保障师资质量的基本教学水准,并实现教师教学素养的不断升级。相比入职培训、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培训和竞赛结合的传统方式,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从源头和关键点入手,条分缕析、环环相扣,走出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