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有多少人口,芜湖常住人口多少人

思而思学网

截至2017年底,芜湖市常住人口369.6万人,比2016年增加2.6万人。城镇化率65.05%,比2016年提高1.59%。公安户籍人口387.65万人,比2016年增加0.07万人。人口中,男性人口199.94万人,女性人口187.7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7‰,死亡率12.5‰,自然增长率0.2‰。芜湖市主体民族为汉族,境内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壮族、彝族、土家族、满族等。

4.jpg

距离无为撤县设市不过半年,芜湖市又迎来重磅行政区划调整。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芜湖市撤销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弋江区;撤销芜湖县,设立湾沚区;撤销繁昌县,设立繁昌区。

此次区划调整后,芜湖市辖区由原先的4区3县1市调整为5区1县1市。而芜湖县、繁昌县撤县设区,将为芜湖市区面积扩容1260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芜湖市区。

据城叔观察,这已是近15年来芜湖第四次行政区划调整。

作为国家确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安徽省内“双核”之一,却没有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人口和城区面积,一度被认为是芜湖发展的“硬伤”。

在一次次通过区划调整拉伸“骨架”之后,芜湖能否“名副其实”?

芜湖“掉队”

安徽第二大城市的位置,芜湖这两年坐得并不安稳。

2008年,芜湖GDP超越安庆,首次跃居安徽省第二,并将这一名次保持至今。然而,在近些年强省会背景下,合肥都市圈强势崛起,与合肥的超常发挥相比,芜湖似乎已经掉队了。

当地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芜湖GDP3618.26亿元,合肥GDP9409.4亿元。与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的合肥相比,芜湖足足少了5791.14亿元,总量不及合肥的一半。

而到了今年,合肥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根据此前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合肥正式跻身新一线城市;前段时间还因为“接盘”蔚来,“引入”大众,投资新能源汽车而名声大噪,“合肥政府其实是一个风险投资机构”的说法,广为流传。

blob.png

眼看标兵渐行渐远,身后则是在去年跑出了全省GDP增速第一的“黑马”滁州。

2019年,滁州以“搅局者”的姿态在省内经济排名中连升两位,直接超过此前你追我赶的三、四名——马鞍山和安庆,以近3000亿元GDP成为安徽新的“第三城”。与芜湖的差距缩小到仅709亿左右,比前一年二三名之间1300亿左右的差值,直接缩减了近一半。

以人口数据来看,2019年末,芜湖常住人口为377.8万,比上年增加3万,而同期合肥和滁州分别增加10.2万、3.3万。有统计表明,近年来芜湖人口机械增长值均为负数,目前仍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

此外,滁州土地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比2个芜湖还要大,这也意味着其拥有更为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据此,不少观点指出,随着滁州“逆袭”,安徽甚至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竞争格局,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撤县设区

聚焦此次区划调整,安徽省内两大强县——芜湖县和繁昌县撤县设区,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就像孩子长成大人了,原先的衣服已经穿不得了。”在安徽省时代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必定看来,撤县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芜湖县和繁昌县来说,两县经济实力强,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项指标较好,撤县设区的条件已成熟,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于芜湖市来说,城区面积增加,意味着城市发展空间大大增加。”程必定分析。

公开资料显示,原芜湖县总面积670平方公里,2019年GDP315.4亿元,年末常住人口30.8万人;

原繁昌县总面积590平方公里,2019年GDP298.5亿元,年末常住人口27.2万人。

综合实力均位列安徽各县(市)前列,且与芜湖市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程度较高,已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

两地“变身”市辖区后,芜湖市区面积将直接扩容1260平方公里,与2018年1394.7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相比,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芜湖市区。芜湖市区人口也将从2018年的150.3万人增加至208.3万人。

除了撤县设区,此次区划调整同时撤销了三山区和弋江区,设立新的弋江区。在芜湖市各辖区中,三山区人口最少、GDP垫底。

安徽省民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分析,将弋江区与三山区合并,可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缩减行政开支的同时,提高管理效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也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对于目前保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市辖县——南陵,芜湖市也早已将其撤县设市的工作提上日程。

2017年3月,芜湖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无为县、南陵县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加快县城建设,推动撤县设市。

有了此前无为“撤县设市”的先例,芜湖或许很快就将进入“无县时代”。

不止于扩容

以芜湖眼下面临的危机来看,并非简单扩大城市规模就能化解。在做大增量之外,优化结构性短板同样关键。

2019年3月,《中共芜湖市委关于十届省委第五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透露,有关芜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的问题,曾引起安徽省委巡视组的关注并被要求整改。

而在今年初发表的一篇关于芜湖市与长三角各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学术论文中指出,芜湖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趋现象较为严重。

以2017年为例,除上海以外,芜湖与长三角其他25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高达0.9以上。

blob.png

如果具体到产业结构内部,按行业进行划分,“安徽省内各城市与芜湖市明显更为相似”,尤其是临近的马鞍山、合肥和铜陵等地。

结构差异化越小,产业趋同度越高,也就意味着城市间的竞争越激烈。

芜湖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尤其是较为临近的城市,很难实现产业错位发展,特别是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重复和相似难以避免,例如芜湖市大力发展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

如何强化芜湖的产业竞争力?

文章中指出,从上述产业来看,在产品的层次和面向消费者的档次上并未作出明确划分,因此芜湖市可以抓住机会,明确产品定位,积极推行产品的异质同构,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继而实现在长三角产业链分工中的不可替代性。

对于安徽来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要缩小其与苏浙沪的发展落差,需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在今年初公布的《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合肥、芜湖两城“双核”要素集聚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