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中医药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4-19 23:24:05

据最新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网和天津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天津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6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933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浙江中医药大学,不过每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天津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中医药大学

1、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化 或 生 或 史)最低分需要58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827名;

2、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711名;

3、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化 和 生)最低分需要6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949名;

4、天津高考2021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330名;

5、天津高考2021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777名;

6、天津高考2020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物 和 生)最低分需要5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936名;

7、天津高考2020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史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936名;

8、天津高考2020年考生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综合(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9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706名;

二、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天津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A 584 17454 省政府
2022 天津 综合 化 或 生 或 史 本科A 587 16827 省政府
2022 天津 综合 化 或 生 本科A 597 14711 省政府
2022 天津 综合 化 和 生 本科A 621 9949 省政府

2、202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A 566 19330 省政府
2021 天津 综合 物 和 生 本科A 583 15939 省政府
2021 天津 综合 化 或 生 本科A 594 13777 省政府

3、2020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A 578 18990 省政府
2020 天津 综合 物 和 生 本科A 597 14936 省政府
2020 天津 综合 史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597 14936 省政府
2020 天津 综合 化 或 生 本科A 598 14706 省政府
2020 天津 综合 化 和 生 本科A 624 9478 省政府

填报征集志愿的条件

1、对于第一类缺额计划,达到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2、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缺额计划,为避免产生分数夹层,确保录取公平,只允许不低于正式投档时该院校最低分数及位次的考生填报;

3、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未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

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为相应批次计划未完成或追加计划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征集志愿对象:

1、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为相应批次计划未完成或追加计划的高等院校;

2、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未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学生。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征集志愿是在统一招生完之后就进行的,时间一般在统招之后补录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据各个省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而定。征集志愿是给掉档同学的又一次机会,凡是参加高考的同学应该时刻关注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认真对待,填报第一志愿也应慎重考虑,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样也应该把最好的选择填在第一个。

征集志愿的几种类型:

1、第一类是院校在正式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

2、第二类是院校投档时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档形成的缺额;

3、第三类是院校生源足额,但后期在该省追加了招生计划。

二本军校的分数线是多少

二本军校的录取分数线大致和往年没有太大的差别,高考政策的调整不会影响太多,二本军校的录取分数线依旧在440分之上。

往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已超千万人,竞争趋势依然紧张热烈,对于想要报考军校的同学们来说,分数就是最大的优势。

军校在类别的划分和层次的选择上一般不会明确区分一本和二本,但是也有所属层级的不同,一般二本层次的军校主要都是一些学院类别的军校,在录取分数线上也可以区分出来。一般的学院类别的军校例如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军事交通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等,这部分院校的录取分数一般是在二本分数线的水平,但是最低录取分数也基本在450分到500分之间,具体分数线详情需要参考院校在历年分数线以及当年的招生计划等。

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介绍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3700余人、学历留学生700余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5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药学等医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2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8个专业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曾先后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居全国前列,其中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综合通过率连续3年全国第一。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捷克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倡导“求真、求实”的校风,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1年9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