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养不是一种学问 而是能够自我强大的行为

思而思学网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尽管很多家长并没有太在意,今天对孩子的付出,想着将来从他身上得到多大的回报。但是,依然还有很多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违背了人类成长认知的规律,从小让孩子依赖父母的爱,而失去了自爱和一颗感恩的心。

这些父母往往都是以爱的名义,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丧失底线与原则,每每都是在缺乏自知的迁就中,为孩子事无巨细做到了有求必应。

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享受,习惯了被接纳,他们也就开始习惯将负面情绪倾泄给家长。当孩子的精神境界沦落到对困难的逃避,缺乏一颗勇敢的心去挑战逆境时,遇事三分钟热度的性情就会逐渐彰显出来。其个性与学校的群体生活就会出现障碍,既学不进去,又不愿放弃,既无法做到自控自律,又总会理由充足。

这些理由多是从他人和环境中挑三拣四!此时此刻,家长对孩子的爱就开始收获没有止境的纠结,甚至出现家庭教育的失控,就像心海导航对某些咨询的家长所经常说到的那句话:一个孩子对学习对成长出现情绪方面的反复无常,其背后,一定有一个或两个对孩子的教育始终都反复无常的家长。

表面上看,这一类型的孩子属于性格缺失了阳光,内心总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滋生无穷无尽的抱怨。其实,这些孩子从小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恰恰是一种教养。

教养是对一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最大的夸赞。但是,一个孩子真正的教养,是灵魂的品质与内心的健全,我经常对身边的孩子们说:教养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自尊、自爱与自我强大的行为。

任何一个孩子的幸福感,常常来自于爱与被爱,而良好的教养会使孩子更加懂得怎样去爱,同时也收获更多的爱。反之,无论外界环境和父母如何的去爱他,他总能得寸进尺的拼凑出无数的理由,既不懂得爱别人,又不能很好的爱惜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再苦再累也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宁愿一生劳作,无怨无悔,竭尽所能地给孩子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当孩子习惯了不劳而获的拥有,把拥有(包括意识形态和精神需求)当作一种幸福并逐渐习以为常,视之为理所当然,那么,这类孩子逐渐丧失的,就是他自身创造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不等长大,就和家长的家庭教育一样,早早痛苦在了患得患失的焦虑不安之中,如果家长不自悟自救,孩子很难自醒自拔!

任何一个孩子幸福、快乐、丰满的人生,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得到,而得到这些幸福快乐的前提,就是这个孩子要有基本的家庭教养。从小重视养成教育和引导成长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就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十几岁之后再去矫正,父母所有的努力都会处在事倍功半的焦虑和等待中。

我们常说,高人行事,出人意表。能相互传递的教育理论不是自身的教育智慧。站的高,看得远,能洞悉别人看不见的规律和因素,才是一个家长在学习中能够收获的一种领悟,也可叫做家长的教育智慧!缺失了这种领悟心,这类父母学得越多,能做的越少,敢去做的更少,教子过程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

教养,自是“教”与“养”缺一不可,启于教,成于养。现在许多家长重教轻养(养成自立自强的好心态和生活的好习惯),致使太多孩子“知”与“行”完全脱节,大道理他都知道,一行动,就会故步自封的滋生许多理由姿意放纵自己。小时候我们总能侥幸的认为孩子还小,可还没有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孩子的性情已经沦丧成一种“刺猬”状态,不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教育他,总能引起他的警觉和焦躁不安。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好高骛远的人,三分钟热度的人,遇事儿就怨天尤人滋生悲观情绪或自甘堕落的人......

世上有无数苦难和悲剧每天在发生着,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快乐与幸福。当一个孩子面对自己拥有的,总是抱怨自己缺少的或失去的,生命深处那颗冷漠的种子就已经生根发芽,像病毒一样迅速吞噬那颗感恩心的营养,对拥有的不珍惜,对得到的,还想再得到,于是,就愈陷愈深的焦虑和痛苦在“得不到”之中。

当我们身边的孩子拥有太多抱怨心的时候,埋怨老天对他不公的时候,就让他们好好品读如下的图文,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的良心之上,其他的不要多说,过后也不必去问,你做你该做的,他在品读之中,自会感知自己,该做的真的还有太多太多.......!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