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学习发言材料【精华】

思而思学网 2024-01-09 20:13:35

要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根深蒂固的顽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作好表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学习发言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学习发言材料1】

总的来看,各地各部门开展活动态度认真,与中央要求基本相符,也让人民群众抱以期待。但也有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走形变味,用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这种苗头,必须高度警惕、坚决遏制。

比如,把学习当作任务强行摊派,不考虑实际效果和承受力;喊口号、发文件、开大会,却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听取群众意见走过场、搞形式,把征求意见弄成冗长复杂的表格填写;混淆教育对象,领导干部“动静”不大,普通干部却“动静”不小,把“共产党人的赶考”变为“让群众赶考”,等等。对这种“变异”和“升级”的形式主义,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将使实事变虚、好事变坏,把活动做成夹生饭,影响活动健康开展,甚至事与愿违,引起群众反感。

“虚”字当头,“空”字挂帅,形式主义万变不离其宗,正说明*同志提出“三严三实”的强烈针对性。为反对形式主义而产生新的形式主义,也表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必要性。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措施、重对上交待轻对下负责……脱离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总根源。可以说,但凡形式主义存在之处,必然是群众路线没有走好的地方。形式主义的问题不解决,反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会流于表面,甚至在“伪解决”“伪落实”中变本加厉,那就会懈了活动的劲、冷了群众的心。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求真务实是形式主义的克星,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要深入实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动真碰硬,督导检查要敢于纠偏。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警惕形式主义,切实筑牢遏制形式主义的“防火墙”,才能真正杜绝用假成绩糊弄上级、用假把式糊弄群众、用假反省糊弄组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评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取信于民。“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坚决遏制形式主义苗头,要有这样的荣辱观和紧迫感;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开展,要有这样的责任心和危机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用动真碰硬取得实效,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学习发言材料2】

培养和选拔干部要“五湖四海”,不能搞“山头主义”、“小集团”,这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一贯主张和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从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醒、态度坚决。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选人用人仅仅局限于自己周围的小圈子,以是否与自己“同圈”、“同乡”等为标准。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官僚主义的做法,是一种党性不纯、作风不正的表现。

据《辞海》解释,所谓官僚主义,即国家工作人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知道发号施令的坏作风。邓小平同志曾经对官僚主义有过深刻论述。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邓小平同志指出,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在同一篇文章中他还指出:“不少同志只是看到周围熟悉的一点人,总在原来的一些人中打圈子,不会深入到群众中去选拔人才,这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为什么说在小圈子内选人用人也是官僚主义呢?这主要因为:领导干部不深入群众,就很难全面了解情况,视野就比较狭隘,就容易为自己的喜好所左右,而不容易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从而影响选人用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际上,这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是在选人用人上的不负责任,就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出现“小圈子”现象,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因为意识不到位、思想方法不对头,即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于这些领导干部,主要是加强教育引导,促使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考虑问题,在选人用人时做到海纳百川,广泛听取民意、积极吸收民智,努力做到公道正派、唯才是举。对于组织来说,应严格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靠制度选人,依规章用人。现实生活中,有个别领导干部从一己私利出发来选人用人,搞“小圈子”,或是为了照顾亲属、朋友关系,甚至是搞“权钱交易”。对于这样的领导干部,应及时予以警示和诫勉,督促其悬崖勒马;其中违反党纪国法者,应运用相关党纪国法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这样,才能有效杜绝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和用人环境。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学习发言材料3】

领导干部不妨时常照照新媒体这面镜子,“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诚心正意、拒绝作秀,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效果

用过微信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天都有几篇热门文章、几个搞笑段子,在群里和朋友圈里相互转发,成为千万人的“精神食粮”。有人感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革命,也有人担忧社会文化的同质化。而对领导干部来说,它还带来了不太熟悉的新挑战:一个地方的小众事件,可能瞬间变为大众舆情;一些自我感觉不错的创新之举,可能招来网民集体批评。

近期以来,从民警执法,到手抄党章,舆情的演变,再次向人们展示了新媒体上下互动、内外互动、虚实互动的格局,也再次提出了面对新的舆论场怎样关切民意、锤炼作风、增进能力的命题。换言之,伴随着舆论生成机制的变化,今天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如何践行“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要求?如何设置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的议题?如何在与网民的对话中改进工作?

回答这些命题,自然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素养”,比如对“时、度、效”更为精准的把握,对网络“极化言论”更为理性的应对,等等。而从深层次来看,更要看到网络是现实的折射,这种折射尽管不时会有失真之处,却也是不可回避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讲,更为本质的“新媒体素养”,是要善于通过网络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意,甚至是通过网络舆情,反思自己是否落后于网民的成长脚步、认清自己与现代治理要求的现实差距。

孔子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而现在的人学习却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这话至今仍然有启发意义。脱贫攻坚,是讲求实效,还是一味追求数字好看?行政执法,是为了利民便民,还是只为完成考核指标?工作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只为证明自己在创新?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领导与同行的打分评判,还有数亿网民的火眼金睛。正如所言,“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警惕“作秀”的诱惑,防止那种“做给别人看”的形式主义。为何?就因为形式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总在“形式主义解决”中获得重生。人们有时对形式主义无可奈何,就在于它总有一副“政治正确”的面孔:把上级的要求挂在嘴上,去搞堂而皇之的“政治排场”,让有心批评者担心唐突了“大好形势”,使有意反对者忌惮触碰了“原则立场”。但我们必须指出,形式主义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它不仅有名无实,还会让一切工作走样变味。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一个地方的形式主义,很可能在网上被“上纲上线”,最后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本该10点钟开始的课,9点40不到,容纳400人的阶梯教室就坐满了学生。来得稍晚的学生只能站在走廊里听课,有的干脆坐在了教室的台阶上听课……25日,人民日报在“两学一做?我为什么入党”栏目中,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讲授党课的盛况。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引领学生,不是简单地传授完知识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通过与学生互动,教给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想做的就是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徐川看似轻松的回答,正与中央领导的要求不谋而合:“两学一做”要对准问题去、带着问题改,具体化、接地气、见实效,防止搞没有实质内容、花里胡哨的东西,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

有人说,现代政治是一种参与政治。身处新媒体时代,讲话办事出现纰漏并不可怕,有了负面舆情也非不可挽回,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有所反省、有所收获,并时刻在这种互动中保持初心、不忘本心。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何强调,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因为此,领导干部不妨时常照照新媒体这面镜子,“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诚心正意、拒绝作秀,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效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