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优秀篇】

思而思学网

近年来,围绕家庭、家教、家风,我国各地普遍兴起传家训、育家风主题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树立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立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1】

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人,难以做到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治家格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

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

可见,古今同理。

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入脑入心。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

【树立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2】

家是最能塑造精神长相的地方。

我们党把“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就是要在全党树立严实品德,进而推动形成我们民族的严实品德。《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严实品德首先就要在每个家庭生根。

家是“炼钢炉”。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拉直定型性格和品德,发挥的正是“炉”的作用。

人是铁,家是炉,每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无不是先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进行精神的历练。焦裕禄身后,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让人敬仰。这不仅源于焦裕禄在世时的言传身教,还在于把焦裕禄的遗训“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作为家规,焦裕禄妻子徐俊雅几十年一直坚守,反复叮咛孩子们。这样的坚守和叮咛,在风雨沧桑中反复暖化孩子们的心灵,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长相,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严是“紧箍咒”。好家风,是紧箍咒“紧”出来的。没有紧箍咒的约束,孙大圣早一个筋斗跑回花果山逍遥了。成正果、成大业,需要象征自由的金箍棒,也需要象征规矩的紧箍咒。

历览前贤,其成才成事多是紧箍咒“紧”出来的。家训,就是最好的紧箍咒。常念紧箍咒,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也帮助人长记性、严修身、守规矩、不跌跤。古人所谓“齐家”,就是“严”字当头,整饬家风,就是常念紧箍咒,天天念,月月念,岁岁念。

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治家更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亲戚想托周恩来帮助办事,这让周恩来很伤脑筋。同时,身边还有三个“女儿”,侄女和烈士遗孤。周恩来担心,三个“女儿”能够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法纪,不搞任何特殊吗?在自己的亲友中,会不会有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去谋取私利?这成了周恩来日夜思考的“家庭”问题。于是,周恩来提出给大家立规矩。他说:“我这里拟了十条家训,念给你们听听,如果没有意见,每个人就抄一份放在身上,便于随时提醒自己。以后我们周家的亲戚朋友来了,也要发一份给他们,大家都要严格遵守。”从“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到“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这十条家规为其亲属所恪守,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实是“雕刻刀”。塑造好家风,除了紧箍咒,还需要雕刻刀。紧箍咒,“紧”的是私欲;雕刻刀,雕的是才干。

所谓雕塑,其实就是把不是雕像的部分都去掉。同理,所谓成材,所谓成龙成凤,也就是把不是材料、不是龙凤的东西都去掉。这当然需要一把锋利的雕塑刀。有人说“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把这只鹰雕塑出来,是家教的本质,是家风的目标,是人生的“正果”。以实为“雕刻刀”,就是要把孩子身上的不实行为、虚浮作派去掉,培养造就求实、务实、踏实的品性。如此,每一个家庭里,都会飞出雄鹰!

“炼钢炉”中常淬火,“紧箍咒”里常自省,“雕刻刀”下常打磨,“严与实”就会在千家万户蔚然成风。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