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总

思而思学网 2023-12-14 01:43:30

 篇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既是对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一次谋篇布局,也是一次凝心聚力的动员。省政府党组要求,省政府各部门、各级政府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按照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政府工作实际,一手抓好最后两个月的经济工作,一手抓好“十三五”发展的谋划,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

省政府党组要求,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抓落实。一是要在学习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省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要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党组中心学习小组的重要学习内容,采取深读原文、集中宣讲、专题讨论、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学深学细,学透学实。二是要在科学谋划上下功夫。省政府党组成员近期将结合分管工作,到有关部门和地方调研,听取 “十三五”规划情况汇报。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全会精神,坚持群策群力,加强分工协作,进一步把本地本部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谋划好。三是要在做好当前工作上下功夫。要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季度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做好秋冬农业生产开发、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消费市场稳定、项目建设和新增长点培育、民生保障、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工作,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省政府督查室将对政府责任目标、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和年初确定的 35项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督查。

四是要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力争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专项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笼子。五是要在创新改革上下功夫。坚持以新理念谋划新发展,以新思维引领新常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发展的活力聚焦到改革上,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对权力清单、“三证合一”、优化行政审批等已确定的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要抓紧推进落地,以改革的实效释放创新活力。要围绕“双创”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氛围,厚植创新文化,培育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

省政府党组强调,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为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不懈正风肃纪,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不断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使我们真实感受到前进的方向越来越明、科学发展的脚步越来越近、自我学习提高的内生需求越来越强、克难奋进的责任担当越来越重、理论制度道路“三个自信”的底气越来越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完成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有新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责任担当。全省政府系统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在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运用新办法、探索新路径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引领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敢于担难担险担责,科学作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扎实推进政府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际行动争做“两为”干部。

篇2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面对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如何补齐生态短板,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必须攻克的难关,亦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解答好的重大课题。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和能源等最基本条件。“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是发展始终面临的矛盾。全面小康,代表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生活,也意味着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邃思考,必将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及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提供科学理念指导和有力政策支撑。

审视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例子比比皆是,给人以深刻启示。对待生态文明的基本态度和理念决定发展的理念,更制约发展的质量与前景。也正是基于对这一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在全局中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才能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积极主动的作为,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中国人口众多,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第二位基础上继续增长,粗放式发展模式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就是导向,国情决定国策。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从基本国情出发,切中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给破解促进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值得期待的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掷地有声的话语,宣示了决心,更担起了责任。“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再到五中全会提出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未来发展,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相继落地、有序推进。按照五中全会部署,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6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花大气力、下真功夫狠抓落实,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实行垂直管理的严格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就一定能形成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让中华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激发亿万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凝聚建设美好家园的同心众力。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认识进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转变,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国家向着全面小康的绿色进军,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我们期待,沐浴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阳光下,明天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更美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