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09 11:44:33

 2016最新《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范文【党员干部】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无视纪律、不讲规矩、不守底线,必然“踩雷”、“触电”,甚至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科技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玉三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2015年2月,经枣庄市薛城区纪委、监察局研究并报薛城区委、区政府批准,给予张玉三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经查,张玉三在担任薛城区科技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15.65万元(其中伙同他人共同贪污5.7万元),索贿受贿33.995万元,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他人所送的购物卡共计2.1万元。

只手遮天有权“任性”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规矩,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张玉三的规矩则是自己定,自己说了算,有权“任性”,制度、禁令对他来说形同虚设。

既当主管,又当“出纳”,既是管理者,又是“采购员”,公私不分。一张假发票,找个理由,自己签上字,就可以报销提现,任由自己挥霍。张玉三多次采用虚开发票的形式套取单位财务资金,供自己使用,单位俨然成了他的“提款机”。2010年至,张玉三就通过虚列支出事由、使用虚假发票入账等方式,单独或伙同他人先后6次贪污公款15.65万元。

不能守住廉洁底线的人,最终都要为自己的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张玉三在个人检查中说:“我今天这个结局,正是目无法纪、放任自流的结果。”

设立科技扶持项目是为了帮助企业完成相关科技项目的研发、生产,提升企业科研水平。对科技项目资金的管理,各级财政、科技部门有着严格的要求,三令五申必须“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对于这块“蛋糕”,张玉三更是有权“任性”到底。他无视各级三令五申,只要科技项目资金拨到薛城区科技局的账上,对企业拨与不拨、拨多少都由他说了算。本应提升企业科研水平的钱,却成了张玉三手中的“肥肉”。任薛城区科技局局长期间,张玉三累计截留、挪用科技项目资金100多万元,涉及企业近20家。

受贿索贿要钱“任性”

  当“拿”成了习惯,“要”也就顺理成章、毫无顾忌了。

科技资金包括科技项目资金和薛城区发放给企业的专利奖励,这些钱本应及时、足额拨付到相关企业,但是张玉三却把国家赋予的管理职权当成了“摇钱树”。

科技资金要拨付给企业时,也是张玉三最忙时。每当薛城区科技局将科技资金拨付给企业后,张玉三就以各种名目向企业要钱。往往是钱还没到企业,要报销的发票先到了。办公经费紧张、跑项目支出大……名目繁多、堂而皇之的要钱理由,暴露出张玉三的从政底线已经完全丧失。

2012年2月至2月,某采暖设备公司申报了“高效节能环保生物质空调供暖机组”等省、市科研项目和专利奖励申请,薛城区科技局根据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先后三次共拨给该公司24.6万元。2013年2月,薛城区科技局拨给该公司4.4万元后,张玉三就安排人以解决办公经费名义到该公司索要现金3万元;1月,薛城区科技局拨给该公司17.2万元前,张玉三安排人再次以解决办公经费名义到该公司索要现金5万元;2月,薛城区科技局拨给该公司17.2万元后,张玉三以处理办公经费为名,在该公司报销个人发票费用2.72万元。

当权力遇上利益,在各种诱惑之下,掌握权力的人失去了定力,则必然被“围猎”。张玉三想要钱,而一些企业看中的则是张玉三手中的权力。申请立项的企业,给好处的“进圈”,不给则“出局”。某企业甚至连续两年以同一项目申报市级创新项目。

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如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据调查,张玉三任薛城区科技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先后向相关企业索贿受贿共计33.995万元。

无视规定收礼“任性”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张玉三置若罔闻,顶风收礼。春节和中秋节,利益相关企业送来购物卡,张玉三来者不拒。

收个“小礼”,没什么风险,逮到也只能算违纪,不会受到法律惩处。张玉三心存侥幸,结果“温水煮青蛙”,积少成多,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经查,2011年到,张玉三节日期间收受利益相关企业所送购物卡共计2.1万元。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张玉三作为一名党员,在组织的关怀培养下,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本应不负重托,扎实工作,奉献社会,但是他最终却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张玉三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本应审慎行使手中的权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然而他却思想蜕化,私欲膨胀,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一步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教训十分深刻。剖析张玉三案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做官发财当两道,为官心中要有戒”的真谛,要牢牢守住做人、做事、用权的底线。

2016最新《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观看了湖北反腐纪实片《不变的步伐》,该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十八大以来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丰硕成果,增强党员干部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反腐成绩有目共睹,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反腐的信心,社会上一片叫好。然而,这个当口,也有人提出:“中国的反腐向何处去?”是喘口气,歇歇脚,还是加把油,再出发,“强势反腐的旗帜”能不能继续打下去?更多的人在拭目以待。

思路决定出路,决心决定步伐。回过头看,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路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腐败形势正确判断做出的科学决策。“踩着不变的步伐”前进,是胜利之后,吹响的新的战斗号角。我们已经成功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仅仅是一个开端,反腐仍任重道远。“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如果认为“差不多了”“该收一收了”,就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认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要不要“踩着不变的步伐”,关键要看走过的脚步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儿不同的声音,“好不好,对不对”,人民群众说了算!而正在形成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是最好的检验和见证。反腐败不但没有影响我们党的形象,反而使我们党更加纯洁、更加坚强、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这也是理论、制度和道路的自信。

“踩着不变的步伐”前进,就像开始新的长征。一批腐败分子的倒掉不是反腐句号。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面对仍然严峻的反腐形势,共产党人只有义无反顾、一往无前。诚然,反腐败需要付出代价,但如果不反腐败,或反得不彻底,养虎为患,对党而言,那样危害将会更大。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我们就不会打无把握之仗。

其实,“不变的步伐”有一个科学的路线图。由此,必须告诉群众“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还要怎么做”。“突出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能割裂开来。在腐败高发多发之下,突出惩治,形成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氛围,把腐败蔓延的势头遏制住;“赢得时间”,就要在治本上下功夫,把制度的笼子编得更加细密牢固,并强化管理和监督,逐步实现“不能腐”;最终还是要靠理想信念,让内因起决定性作用,真正做到“不想腐”。

2016最新《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范文

湖北反腐纪实片《不变的步伐》分《风正帆悬》和《利剑出鞘》上下两集,共80分钟,多角度呈现了我省正风反腐不变的步伐、不凡的历程。片中典型事例震撼人心,既有落马“老虎”的自责反思,也有被拍“苍蝇”的幡然悔过,同时,湖北在巡视、经济责任问责追责和国际追逃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在片中呈现。

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从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到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国内“虎蝇齐打”,到海外强势“猎狐”;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到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不断深入的正风反腐如链相继、如环相扣,以不变而又步步为营的节奏,让全党全社会感受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持之以恒正风反腐的决心、意志和信心。

对腐败分子而言,这是最有力的震慑。事实证明,腐败是政治毒瘤,易反复发作。如果不持续治疗、久久为功,一时的治理风暴便只能形成短期的震慑效应。反之,当惩贪治腐、正风肃纪踩着不变的步伐,落马对贪官而言便成为必然的下场。这就给所有党员干部狠狠地敲响了警钟: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对社会大众而言,这是最有效的引导。一方面,党中央坚持发现腐败就查,查了就及时向社会公布,昭示高度自信。另一方面,在步伐不变的节奏下,人们对于反腐的关注点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当贪官的落马只是个时间问题,当民众的关注点发生转移,所谓的“敏感期”就会逐渐淡去。

对反腐败斗争而言,这是必然选择的路径。思路决定出路,决心决定步伐。步伐不变的反腐路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反腐败形势作出的科学决策。目前,正风反腐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不敢”的氛围,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在成绩面前紧一阵子、松一阵子,甚至裹足不前、草草收兵,就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在反腐败这场殊死较量中,只有踩着不变的步伐,持之以恒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王岐山同志强调:“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是一阵子,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一步步引向深入。”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不能退也退不起,不能输也输不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