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多篇】

思而思学网

人民民主是的生命。在人民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创造和重要制度安排,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搜集的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笔者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线明晰、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反映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现实要求,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关切的发展思想,是推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指南。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中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全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这一成绩的取得实为不易。与此同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快。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良好开局来之不易,困难风险不容小觑。笔者认为,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估计今年全球经济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概率会显著增加。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困难和矛盾?《报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方针。一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二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三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四是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五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以上五点是把握和理解《报告》的“纲”。

而从“目”的角度看,《报告》提出了抓好2017年经济工作的九大任务,具体为: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笔者认为,这些重点任务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点清晰明确,政策扎实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突出强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不能简单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能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竞相推动科学发展。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对重点任务,要铆紧各方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强化督查问责,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笔者认为,这些论述,掷地有声、雷霆有力,充分体现了《报告》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也表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坚定信心和无畏勇气。

【学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2】

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

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