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校园暴力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很多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们要积极行动,对这种现象说“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校园暴力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对校园暴力说“不”:关于校园暴力的心得体会1
现在我们学生最流行的话题就是“校园暴力”,进几年我们学生对校园暴力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还有着亲身体验,有人说校园暴力就是黑社会的萌芽,我也觉得校园暴力不应该出现在我们身边。因为我是这么认为的: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同学之间因琐事引发的互殴到师生冲突的发生,从普通的校园暴力侵害到校园暴力犯罪,从未成年学生跨校作案到社会黑恶势力的侵入!
绝大多数校园暴力隐藏在暗处,不容易被学校、警方、家长等察觉,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正常秩序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在此情况下,教会学生与之既有勇又有谋地“周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形成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很多, 但我觉得都是客观原因: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他们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境贫寒,或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在此情况下,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便常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还有就是应试教育之风,拥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陈禺说:“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他们认为对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都是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可以因此重新使自己获取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
当然对于校园暴力学校也有拖不了的因素: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这绝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还没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展了多年,但仍有个别学校只盯着升学率,对学生忽视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法制教育,淡化了高尚的道德意识和审美习惯的培养,有时即便设立了相应课程,也很少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以致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校园暴力最主要的原因的我们同学对自己要求松懈,太容易亲信他人
谁该为校园暴力事件反思?
学校要反思。当前“唯分数论”的功利主义盛行,一些学校一昧追究高分数,却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处世、关爱他人、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行为等人格的培养,更谈不上根据女性特点对女生进行行为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阵地长期空虚,致使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乘隙而入。加上应试教育使一些“差生”不被重视甚至受歧视,在感情的冲动下,心里积蓄的情绪容易借暴力渠道发泄。除此之外,学校还存在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一些学校担心校园暴力事件败坏学校的声誉,出了事能捂则捂,息事宁人,更不愿采取严厉的措施。女生校园暴力事件多数发生在学校寄宿学生身上,这暴露出一些学校的管理缺位。
家长要反思。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进行责任、义务和爱心等方面的教育,许多孩子是非不分,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向孩子灌输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一些家长自身行为失范,五毒俱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潜移默化中教坏了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一头钻到钱眼里,对孩子不管不顾,等到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已悔之晚矣。一些家庭或家境贫寒,或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孩子享受不到温饱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很容易走上歧路。
社会要反思。时下,影视剧、网络游戏、文学作品、卡通漫画……等等充斥着“有仇必报”、“暴力至上”的观念,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在一些影视剧中,少女经常是欺凌弱者、语言粗鲁、刁蛮任性的形象,这些不良行为甚至经常表现在剧中正面人物的身上,使一些女学生观看后错误地以为,欺辱别人是一种快乐的行为,甚至是英雄的行为。再者,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不乏弱肉强食的例子,也无形中成为了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心目中的价值标杆,使孩子误以强权、暴力为正道,加以刻意模仿。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脱离了人性的范围?残酷青春,谁之过?
1)结拜结党这结拜结党、群殴报复,把个学校弄的俨然“江湖”风气蔓延。学生不信校方,不信法,却信奉暴力手段,以私下斗狠来解决问题和矛盾,着实叫人触目惊心!校园何以成“江湖”?如何清除暴力,还校园一方净土?这是学校教育、学校管理需要反思的,也是法律、制度层面上需要做出保证的。谁来保护孩子们的安全?要知道,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关注孩子的内心,对其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网络谁都知道媒体力量之大,媒体范围之广泛,媒体传播的速度之神速,有些人就别有用心的利用媒体这一特性来传播别人隐私或......那么谁来喝止暴力视频?这些暴力视频的大范围传阅,让人不得不深思:这些视频是如何逃避网络信息的监管,而光明正大地进入公众的视野的?要知道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例如:电视、电影、动漫和网络世界里传递的“有仇必报”“暴力至上”的观念,还有部分家长对孩子“不要示弱、吃亏”的过激教育,使得青少年有机会便会在现实生活中“复制”甚至予以“创新”。有的群殴事件,与暴力视频中的情景极其相似,因此有专家认为:青少年的过激行为不排除有模仿的因素。因此,要加强网络的监管,血腥的、暴力的、两性的视频应坚决禁播!(我觉得好象有点难,毕竟这些视频或文字类的点击率高)
其实,我国有关互联网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少,而且专门针对网络安全的网络警察随时都在,可是为什么这么多法规,这么多网警,都没有管住这些骇人听闻的暴力视频呢?值得深思。
对校园暴力说“不”:关于校园暴力的心得体会2
暴力事件应该对我来说是司空见惯了,我也很恨这种社会现象,因为它一直伴着我成长到离开学生时代的,无奈它引起社会的重视太低。大学时代时深圳多了好多警察,以为这个社会治安应该得到根治或是没这么严重了,不料近来深圳电视台播放的这些画面真让人揪心,我归根结底的说它是学生治安不行,我怎么不能说它是学生治安不行呢?它呀在我的成长中是家常便饭一样,天天都有可能接触到,这严重性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很值得家长们去深思的,光教育孩子这方面是不行的,源头得根治,就算得不到根治也要重重的打击。我从我的角度来跟大家谈谈我接触过的灰色。
我1995年来深圳读小学,入读的小学里就10个左右的人有吃白粉的,当时我只知道有黑社会渗透到小学生里,至少什么样的人我就不知道,其中三名白粉者跟我是间接关系,两个是我同学的亲生大哥,一个是我妈朋友的儿子。
1997年我入读了被小学老师说很多烂仔的中学。其实呢在我入读三年根本不存在只是某间中学存在这现在,而是整个区的中学都有这种现象,“烂仔”---指加入了帮派团伙的学生。你别小看这些帮派,这些帮派涉及到一个区N所学校的中学生,规模大得上几万人。我不是吹的,集会就集过这么多人,也许你会问深圳怎么有可能允许这样的非法集会。呵呵,这样的集会我也只亲身经历了一次,的确是按合法的程序集会的,只是合法集会动用了这些无知的中学生(我们说的小弟),这些会涉及到很大的层面,比如说某村的村长,某集团的董事,还有些是带政治色彩的人物,说得我都冒冷汗。大个大人物下面的小弟大哥的帮派就有十几个。有钱的大哥一般不收保护费,没钱的大哥就有收你月租一样的保护费,说是会里养打手用的。要是你长得样子难看,或者是平时做了点让“有料”(跟大哥的辈分高低,或者是认识点黑道猛人)的人看不顺眼的,那你就惨了,等给人打,严重的会给人打得头破血流。当时的学生有多少人是带着恐惧上学的,十个里最少有五个,除了你是书呆子或是不引人注目的那种人。另外一种就是两边都有帮派的底子,这样就会搞得帮会聚众打架,轻则十几人,多则上千人,来自不同的学校或是社会无业人士,或是一些从黑的人员,事件轻的就没什么,重的拿刀拿枪,你说学生读书要伴随着这样的环境呀,根治肯定不是短时能根治的。
2000年入读高中了,这些灰色的环境的依然存在,只是相对减少了,我个人觉得是学生黑帮更新换代的时代,因为深圳当时多了很多警察,这年头的大哥有些不混了,也有些是给人杀了,也有些没以前的活力了,(我读书的那个区是这种环境,不敢肯定其它的区,因为其它的区情是不一样的)多了警察也不代表得到根治,我个人觉得只是碰巧这个黑势力换血液的年代。校园暴力事件还是有,只是比之前的规模小了很多或者是频率少了很多。
2003年入读大学了,身边的人都几本没接触这样的事物,也不想去接触,大学可以说是我觉得学生上学最安全的环境。从上学到放学回去休息的路是绝对的安全呀,校园里的保安很多,比中小学的保安正规好多,这样的环境是安全的。但是回想中小学生的环境真是很不如大学的治安环境。中小学能保证校内但不能保证校外呀。
这样的社会治安问题还是很值得有关部门去沉思。
我初中就跟过帮派,学会了抽烟,也离家出走过,从一个优秀的学生变成一个边缘学生又变回一个优秀的学生,参与过帮派的聚会,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暴力事件,我人本质是好的,最会就只抽烟跟打架,还没拿上刀那种,我比较幸运,黑色人物的关系不差,都是人脉关系没让我受太大的欺负,也没让我学得更坏,在老师的帮助下同身边的人鼓励下,我找回了自己学生的目标,后来也成了大学里头的学生会副主席,拿奖学金等等。。。差生还是有机会让你变成优秀的学生,只要你自己不要放弃了自己。当一个人冲动失去理性的时候,可能就会断送了你人生的前程,更何况一个未成年的学生,还天天都有可能让你接触的灰色环境,一只脚踏进去,再想出来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我说了一堆话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下灰色的学生背景,让社会来听听,致给深圳的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