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最新

思而思学网 2023-12-15 13:31:52

《塘约道路》一书是由著名作家王宏甲的作品。该书是由中宣部支持,中国作协组织实施的2016中国报告文学重点项目之一。《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关键词??中国力量。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一)

日前,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连日来,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塘约道路》一书,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不小的涟漪。该书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扶贫攻坚为主题,反映了当下贫困村里普通老百姓的脱贫故事。我们关注和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看故事的表象,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

启示之一:只要同心协力,就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各地脱贫攻坚激战正酣。攻城拔寨、脱贫摘帽,往往越是到最后越是艰难。面对“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到底如何才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各地都在结合不同实际探索路径、寻找答案。应该说,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启示之二: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生活是创作的深厚沃土,人民是创作的不绝源泉。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报告文学《塘约道路》一书在艺术上取得成功、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应,再一次地印证了文艺创作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该书作者王宏甲以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通过一年多在塘约村的深入采访、写作,记录下这个小山村一个个撞击心灵的真实故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农村波澜壮阔的画卷,吹响了脱贫攻坚的胜利号角,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力量,让人们看到农村脱贫的新路径、中国农村的新希望。

总之,研讨《塘约道路》,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从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经济发展和文艺创作的双赢。

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二)

近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京举办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

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基层党支部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撰写的《塘约道路》(人民出版社出版),叙述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在一场大洪水洗劫了这个村庄后,大家投票选择了土地确权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规模化的运输、装修、种菜,还用“全村酒席统一办理”来正村风。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人均收入从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7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外出打工的人们纷纷返回家乡,塘约不再是“空壳村”,人们充满希望地劳动着,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塘约道路》感情真挚、有血有肉,语言质朴,内容更是发人深省,深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说,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

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认为,塘约达到了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统一。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应该明确承包制的必要性,塘约是在承包基础上的推进、完善,不是简单地重回集体化。专业化生产才能让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守英教授表示,塘约经验一是对农民和集体关系的变革。过去的集体制是模糊产权界定,这里是全面的产权确定;二是对公与私问题的触及,承包制解决的个人利益,但集体公有财产的归属没有顾及;三是产业分工合作,规模扩大,具备发展前景;四是村治和党支部的关系,新的村规民约,结合了传统的村治和共产党的管理,值得关注。

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三)

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党员干部如何发挥带头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应该走怎样的发展模式?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的报告文学《塘约道路》回答了上述问题。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前在京发布。

作者王宏甲经过一年多的深入采访,通过对塘约村的剖析,提出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的优势。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当今所迫切需要的。与会专家指出,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塘约村走向小康的故事,可读性很强。当日,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同时召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