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心得体会【全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2 05:57:03

导语: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深入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为谁用警心得体会】

从事警察这个职业是一个偶然,也是必然。高考成绩原本能上重点分数线的我,由于压力过大,发挥失常,结果只达到三本分数,留给我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多了,幸好之前报了提前批。在警校录取分数线没有下来之前,我的心一直忐忑着,直到浙江警察学院录取分数线下来后,我以超过2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了,这对于农家子弟走出来的我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然而,这一切真的只是缘于偶然的一次报名。?立志要当律师以维护法律尊严的我,在学校宣布可以报考提前批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行动。直到高考前两个月,我的脚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摔断了,脚踝处骨裂,彻底打消了我报考警校的希望。家里人知道后,一再鼓励我去报考,到时候如果实在不能参加体能测试,顶多花几块报名费而已,抱着这种心理,截止报考日期最后一天的下午,我才去银行办理了汇款手续。这时,距离警校体能测试只有一个月时间。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绑着膏药,戴着护腕,开始恢复性训练,直到我站在警校体能测试场上,以243分的成绩完成了体能测试。现在回头想想,这一切真的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当初我一个迟疑、一个不确信可能就错过了报考的机会,也就不会有从警的机会。

三年警校生涯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成长。两个月的魔鬼警训,丰富的专业课程,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嘹亮的军歌,严格的纪律,枯燥的成活伴随着我三年警校生活。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我们是警校第一届面向社会考试考试的学生,在毕业后要和社会上的人一起参加公务员考试,压力可想而知。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没有其他同学高,为了在毕业后在公务员大军中不掉队,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不辜负家里的期望,业余时间,我几乎都在与书本为伴,图书馆里有关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几乎都留下了我的笔迹。2011年6月,三年的警校生活终于熬到了头,我也成功地经受住了公务员考试浪潮的洗礼,以优异的成绩加入公安队伍。三年的警校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它磨练出我优良工作作风和培养了我铁一样的纪律,也让我更好更快的融入警察工作。为了有一个铁饭碗,为了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是我最初从警的动机。

2011年10月17日 ,通知正式下来了,我被分配到锦旗派出所。在此之前,我对锦旗派出所辖区了解甚少,直到邱彬副指导开着警车接我去所里报道,我才真正认识那一片热土?锦溪和住龙,并且为之奋斗了两年。在乡下派出所的两年时间里,林俊所长对我委以重任,叫我负责辖区内的刑侦、经侦、禁毒工作,我珍惜一切案件办理的机会,盗墓的、盗窃的、故意伤害的、抢劫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贩毒的等刑事案件,不懂的地方翻法律书,看不懂的地方就问其他其多师兄,疑难的地方就请教法制的“全歌”,在大家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单独办理一个案件,掌握了如何固定证据链,领悟了笔录的制作技巧,很快,在案件办理方面我能够从容应对,2012年,我也有幸被评为“十佳办案能手”,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同时,在乡下所的两年时间,在林俊所长和邱彬副指导员的栽培下,在老同志的帮助下,我学会如何更好的处理群众工作,学会如何和同事、领导沟通。然而乡下所的工作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警察的工作很繁杂,我们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各种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工程阻工问题接踵而至。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由于各种政策性引起的工程阻工问题,由于各种因素,我们派出所民警往往冲在最前面,然而很多问题远非我们公安机关能够解决的,于是我们就冲在了矛盾的风头浪尖之上,不理解的群众背地里总是把我们当做乡镇府和交通局的“走狗”,那种滋味真的是很难受。不过,经历了各种工程阻工事件,我也学会和了如何跟乡镇府、交通部门、施工方沟通,如何与群众更好地沟通,无形中自己的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乡下所的工作经历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十分宝贵的。

真正感到自己从事的职业十分有意义是我在禁毒工作的日子。2013年,我被抽调到禁毒大队办理1.16特大贩毒专案,几乎一整年的时间我都在禁毒大队办理案件,直到2013年12月5日,我被正式调到禁毒大队,至今为止,从事禁毒工作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短短的一年半时间,有几件事让我感触很深。

1、2013年5月份的一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整理案件材料。突然曾大队叫我陪他去局信访室一趟。我心里纳闷,上访怎么会跟禁毒部门有关系呢?我们来到信访室之后,有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哭泣,经过简单的了解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位妇女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有一个28岁的儿子,常年吸食毒品,被他吸食毒品所花费的钱不在少数,而且手机、电脑等值钱的物品都被其典当,价值20多万的轿车被起以2万的元的价钱贱卖,家里人不忍心,帮其赎回三次汽车。后来其失去了家里人的经济支持,他就以极端地自伤自残的方式索要钱财,甚至威胁家里的人安全,一家人被起闹得不得安宁。该妇女一边向我们诉说,一边抽搐,说到伤心的地方,泣不成声。她要求我们公安机关一定要将其儿子找到,并帮助其将毒瘾戒掉,否则的话要写信给市领导,还要向上级部门反映,说我们公安机关不作为。虽然她的要求比较苛刻,想法也比较理想化,但是我还是深深地被她的情绪给感染了,那一刻,我是多么深刻的感受到了毒品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危害,同时那种被群众信任、被群众需要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切。

2、正月初十,刚上班没多长时间,有一对老人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曾大队的办公室,一问来意,老妇人就泣不成声,说自己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吸食毒品已经有四五年的历史了,之前在杭州做生意,染上毒品之后生意一败涂地。为了帮助儿子戒掉毒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家里人将其带到内蒙古那边,并且帮助他的事业在内蒙古那边东山再起,眼看着走上了正常的轨道,可是老人又发现儿子在偷偷地吸食冰毒,而且还不止一两次。现在儿子脾气越发暴躁,对自己的妻子也拳打脚踢,夫妻俩关系到冰点,为了挽救儿子,为了避免家庭破裂,老人十分诚恳地请求我们公安机关帮帮她,救救她儿子。说着,老人甚至要给我们跪下,我急忙上前搀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震撼了,一位老人,她能对我们行以最隆重的礼仪,可想而知,她对我们报了多大的希望。

3、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发生在前不久,一位张姓企业家因吸毒被大沙派出所抓住了,其家里人一再要求我们公安机关将其送去强制隔离戒毒,并且到处找关系托熟人打招呼,希望将其儿子送去强制隔离戒毒。见过有人说情要求不被强制隔离戒毒,却很少见过家里人主动要求强制隔离戒毒的,而且还那么强烈。后来经过调查和取证,综合各方面因素,该张姓吸毒人员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的条件。大沙派出所也与家属多次沟通,可是起家属仍然不理解,甚至跑到局长那里去反映。通过与其家里人接触后得知,该张姓家族在广东从事服装生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自从张某开始吸食冰毒之后,生意、家庭两不顾。期间,家里人也曾送张某去自愿戒毒,由于没有约束性,效果甚微,后来张某吸食冰毒的次数逐渐频繁,其妻子心灰意冷,欲与其离婚。为了挽救张某,挽救整个家族企业,挽救整个家庭,张某家里人一再要求我们公安机关将其送去强制隔离戒毒,以帮助其彻底戒掉毒瘾。不过法律是死板的,也是公正的,不符合条件的我们不可能为之。曾主任对其家里人说:“从某种意义来说,你们家属是要求我们从重处罚,而不是从轻处罚,相比后者而言,前者真的是简单很多,但是法律是死板的,我们必须依法办事。”后来在我们反复的沟通下,其家属也表示理解,当然我们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其摆脱毒瘾。

通过我们禁毒部门和辖区派出所的努力,上述事件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禁毒的一年半时间,我深刻感受到我市毒情的严峻形势,目前我市在册吸毒人员636人,而隐性的吸毒人员是在册吸毒人员的5-9倍,保守估算,我市吸毒人员多达3000余人,占总人口的1%,数量如此庞大;更为严重的是,吸毒人群低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广大的青少年成为吸毒的主力军;吸毒场所的多元化;由毒品引发的赌博、嫖娼、危险驾驶、盗窃、强奸、自伤自残等社会危害日益显现。禁毒、铲毒、防毒,任重道远。

之前理论课上总是教育我们,“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之前觉得这些理论太空,离我们太远,然而,当我经历了像上述这样的一个个事件,我突然觉得这些离我们是这么的近,这么的真切,那种被人需要、被人信任、被人尊重的感觉无法言表。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我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为何从警?为的是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更为他人能稳定工作;如何做警?依法办事,有理有据;为谁用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我们肩膀上承担的不仅仅是麦穗,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头上顶着不仅仅是警徽,更是神圣的使命。作为一名奋斗在禁毒战线上的无名警察,不图自己能够做出轰轰烈烈的伟业,但求在岗时多做点有意义的事?多惩处一个涉毒犯罪分子,多挽救一个吸毒人员,多挽救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篇二:为谁用警心得体会】

近日局里发通知,要求每名党员民警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反对“四风”问题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而且有字数要求。心里想着是不是省、市督导组又要来检查了,所以不能给单位添乱,赶紧写一篇。由于时间有点紧,本来想按以往“政治运动”的普遍做法,到网上去“借鉴”、“参考”一篇的,想来想去,觉得这样不好,不能让“四风”问题沾上身。

自己只不过是个“小警察”,“四风”问题查了查可以说基本没有,因为自己做人、做事都太“老实”了,没有这样的想法、需求,更没有这样的机会、土壤,这点是从警近二十年来唯一可以感觉到自豪的地方。对于“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这个命题,可能有人会说是个伪命题,虚得不得了,假得不得了,开展这样的大讨论,完全是虚伪的政治行为,盲目追求政绩的形式主义。但我觉得不然,每个人民警察在他(她)的心里实际都有一本“笔记本”,在这本“笔记本”上深刻地记着他(她)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最本性的、最原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法观。很多人为之奋斗一身,至死不渝;有些人想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少数人却权欲熏心,利欲熏心,玷污了头上的警徽。在这里,我也晾一晾自己的“笔记本”,用朴素的言语简单地表达一下自己从警的基本观念。

警察是神圣的。有人说警察有权力,警察威风,警察收入高、保障好、终身制,其实这些都现代功利主义的附庸品和衍生物,绝对不是主流。警察最鲜明、最有魅力的特性就在于他的神圣。警察就是正义、正气和公平的化身,警察要做的事就是除暴安良,维护正义,保护老百姓。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人民警察从警时最本性的动机和美好愿望。当然警察也是社会人,也有妻儿老小,也要养家糊口,也希望能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这些都无可厚非,不能一概抹杀,只要正确对待就好。

警察是法律的代表。警察执行的是法律,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警察的一切执法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我想这是警察这一职业最本质的属性。忠于法律,是每个警察必须时刻坚守的底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突破。作为一名警察,忠于法律也就意味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这是有机统一的,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警察是群众的保护者。警察来自于群众,是群众的一份子。警察与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和浓浓的鱼水情,警察是群众利益的忠诚代表和忠实捍卫者。警察的一切执法行为就是要保护群众,服务群众,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做群众的保护者。警察需要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绝对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将走上邪恶的不归路。

上面写的这些都是即兴的感悟,感觉不太成熟,有些观点、想法和说词可能不太准确,甚至有失偏颇,怕是会引起误会或反感,但自己觉得都有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党性作保证的,没有任何的不良思想或刻意恶为。自己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举双手赞同的,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再纯洁一下自己的党性修养,再净化一下自己的道德情操,再提高一下自己的政治觉悟,更好地做一名称职的人民警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