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带一路心得体会【汇总】

思而思学网

 “丝绸之路”历史上就是东西方交流互鉴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需要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推荐的学习一带一路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会喜欢!

【学习一带一路心得体会1】

*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五通”,其中“民心相通”是一个重要支点。民心如何相通?最有力、最有效的就是人文交流。无论是凝心聚力讲好丝路故事,还是开放包容传扬丝路精神,或者深化交流推进丝路合作,都少不了人文这一重要纽带。也只有建立在广泛的人文交流上,经济的交流才有互信,政治的交流才有包容,社会的交流才有活力,“一带一路”建设才有最深厚的土壤。

历史上,不管是穿越陆地还是逐浪大洋,丝绸之路都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人文之路。行走在这里的,有离乡戍边的军人,有口诵圣名的教士,商人驼队带来八方物产,边塞诗人吟哦豪迈诗篇……丝绸之路上出土了大量不同文字写成的历代文书,记录下从未断绝的人类交往。正是如此简单又如此漫长的交流互动,形成了许多文化的基因片段,沉淀在文明深处,表征于日用饮食。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祥瑞符号中带翅膀的小狮子,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方有翼神兽“格里芬”。

“一带一路”的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有着历史的根基,更有着现实的土壤。北京大学新学期开出40门“一带一路”系列课程,越来越多年轻人沉醉在丝路的语言、历史与文化之中。从重庆、安徽到甘肃、新疆,“一带一路”成为很多地方文博会的主题,吸引了大量外国客商。在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在巴基斯坦、在印度、在印尼,*主席的演讲,传递丰富文化信息的同时,更提出大量人文交流的具体举措。这一片广阔的地域,由“人文日新”而至“人文鼎盛”,正当其时。

在“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说,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也是一个经济的概念,还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的确,在空间上,丝绸之路始终有着“多极支撑”。从中国、印度,到中东、欧洲,人类多个文明中心彼此呼应。因为丝路的馈赠,各个文明体既保持了个性也保持了活力,在充满开放性的交流与对话中,往往“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这样的“文明互鉴”,正是*主席所提“丝路精神”的重要内容。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但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仍然并存,有人认为“并育而不相害”,有人却秉持“文明与野蛮”二分法。不同文化观念引发的博弈与合作,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世界走向。当经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社会信息化让整个地球安危与共、世界多极化让国家关系兴衰相伴,尤其需要一个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当此之时,正需要再次开启丝绸之路开放包容、互补共赢的古老智慧,激活丝路精神这一人类共同的精神资源。

【学习一带一路心得体会2】

近日,我拜读了王义桅先生撰写的《“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一书,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产生的深远影响有了新的体会。

一、提高了对“一带一路”深刻内涵的认识。《“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书中指出,“一带一路”并不是针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种中国战略,而是一个区域合作的倡议,是中国提供的一个全球公共品。“一带一路”倡议虽然由中国提出,但它实质上是惠及各个参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建项目,既涉及相关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更关乎区域协调与全球治理,彰显出现代丝绸之路“开放、包容、互利、共营”的深刻内涵。

“开放”是指“一带一路”建设应对世界上所有国家或经济体、国际组织、区域合作机制和民间机构开放,通过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开展广泛的人文交流,加强媒体合作、旅游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增进彼此合作和理解。“包容”意味着现代丝绸之路参与方的多元化,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封闭性集团,合作采用多样化、多领域、多层次等方式。“互利”是推进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根本动力,是我国与相关国家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我国的发展会对丝路沿线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同时会使沿线国家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共营”是保障现代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从而实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地区则较为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

“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从而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丰富了对“一带一路”深远意义的理解。《“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一书客观分析了“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指出“一带一路”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

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给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带来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对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我国受益于世界经济体系,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逐渐增强,我们国家又有责任为完善这一经济体系而做出贡献。“一带一路”正是这样一个尝试,期待能够有一个更加公平合理,让全世界人民共同受惠的世界经济体系。

当前,“一带一路”正由构想变为现实,合作取得长足进展。首先,通过上合组织、中国与东盟“10+1”、“金砖国家”,以及与俄罗斯、中欧、中亚、中东、南亚等国家夯实双边关系,我国与沿途国家初步构建起固定或不固定的双边、区域、多边合作机制。其次,借助“一带一路”构想,沿途国家正谋划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开始雏形初露。此外,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如雨后春笋正应运而生。

当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一定的挑战与风险。1999年以来,国家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同志为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充实了对“一带一路”深化改革的感悟。《“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一书指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进一步升华。“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果的情况下,就世界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式解决方案。

我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构建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我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建议财政部门要从以下五方面来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一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财政服务。围绕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跨国投资、能源资源合作、航运金融等领域提供财政服务。二要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财政服务的新需求,不断创新财政服务方式方法,提高财政服务质量。三要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与区域内国家间的财政协助,推动在打击跨国财政投资犯罪、财政收支犯罪和财政管理犯罪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四要切实做好对外财政宣传工作。创新对外财政宣传形式,借助有关国际会议、论坛、研讨会、博览会等场合,积极向区域内国家介绍我国的财政制度,宣传我国财政建设取得的成就,从财政角度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五要加强与区域内国家财政、会计、法律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改革发展与合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