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0 12:41:30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下面是思而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体会(一)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这便是我在《形势政策》课上的所获所感。

我认为:《形势政策》这门课程应该开在大学课堂中,正如我们老师那样常常用诙谐幽默的语句加上简单易懂的漫画和视频,引经据典把中国当今的政治环境及所处国际社会环境简单明了地介绍给同学,使同学们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

政治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应像以前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问窗外事,我们是祖国下一代的建设者、创造者,我们掌握着中国以后发展命运,所以,我们应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

高等学校《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使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体会(二)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XX年9月和10月由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时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覆盖中国西部9个省区及中亚、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南亚相关国家;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由海路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两个倡议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三、丝路新图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都有利于沿线各国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四、一带一路会影响我们什么?--几个热频词

命运共同体:亚洲梦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上,*主席的主旨演讲,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鸣。一切发展都应是包容的发展,不应落下任何一个群体,“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强烈共识,成为共同的“亚洲梦”。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是“领头雁”,中国也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出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迹留在了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谈到“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不少于10次。其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承载中国梦、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更关系到全民的共同福祉。

“一带一路”:从构想走进现实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精彩论述获得国际舆论高度热议,“丝路热”由此掀起高潮。“一带一路”是实现“命运共同体”梦想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57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之前,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早期收获,从构想走进了现实。

经济新常态:中国自信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习主席的表态却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崛起大势不可阻挡,这就是中国的自信。

五、“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改变?

一是有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有利于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受污染治理、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我国的部分产能过剩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程度前所未见,初始阶段具有较多“构想”色彩还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要在关注外部空间和机遇的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以内部调整和改革来强制度、增效率、促公平,标本并治,灵活、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行业、地域或市场重点,确保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能够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保证国家健康、长远、稳定发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体会(三)

我的书柜上站着一尊华丽而庄重的唐三彩塑像,一个胖乎乎的高鼻深目的大胡子波斯人懒懒地盘腿坐在骆驼上,眯着双眼,嘴边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身上的颜色看似花花哨哨杂乱无章,实则透露出一种别样的异域美感。这是我和妈妈在西安旅游时带回来的,当时老板笑咪咪的介绍:当年咱唐朝的长安城啊,街上这种外国佬可多了,他们带来银子和珠宝,运走我们的丝绸和茶叶,那银子哗哗地往咱长安流啊,当年做个唐人,可是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尊贵。

听着老板的神侃,我对照着历史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好像已置身于大唐的繁荣昌盛中了。人声鼎沸的街道上,醉醺醺的李白手舞足蹈地带着一群吟诗作赋的文人从我身边走过,“唐初四杰”笑着站在街边对他们指指点点。逛街购物的胖乎乎的美女三五成群地不断看着街边摆着的各种胭脂和和小饰物,与满脸堆笑的老板讨价还价。驼铃叮当,原来又来了一个商队,一连串的骆驼的背上都驮着高高的货物,我仿佛看到我手上捧着的唐三彩骆驼也加入到了商队里头,这位胖大叔正笑眯眯地向我招手呢。

唐朝那会儿我们的确富强得很,外国人向往,自己人也自豪,难怪各国中国人集中区都叫“唐人街”呢?当时长安的建筑宏伟,大街上人流如织,到处是热闹繁盛的景象。在这些摩肩接踵的人群里,有不少外国人,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名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切,不仅因为当时唐朝政治清明轻徭薄赋,更重要的是由于丝绸之路的极端繁盛。很多国家纷纷派外交官访华进行与中国的联络,这些外交官无一不对大唐的繁荣富饶而称赞不已,甚至还有些外交官带着全家来到中国,就留在中国不走了。还有些不请自来的商人,他们都把大唐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和外交官一样,很多人就定居在大唐了。

不得不说,丝绸之路的繁盛把大唐的经济、文化都推上了封建社会史上的顶峰,也使大唐的富饶让丝绸之路闻名海外。

丝绸之路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拓出来的一条贸易路线。汉朝也是我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我们现在被称为汉人,我们的民族是汉族,都来源于汉朝的强大。汉朝的强大也与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密切关系。大汉使者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使得汉朝与西域日后的交往十分密切。汉使把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带回长安。西域各族从汉朝得到了丝织品和铁器,还学会了铸造铁器和凿井技术。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们和西域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也开拓了人们的思想。

回望古代,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放眼当前,我们敬爱的又以共商共享共建为原则,以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为原则,开发建设了新的一带一路。它探索着经济的增长之道,实现了全球化再平衡,开创了地区经济的再平衡,我深信,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它不仅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也给中国经济的继续腾飞指明了光明的道路。

历史告诉我们,谁能促进互助与流通,谁就能繁荣昌盛。从古至今,无论是古时的丝绸之路,亦或是现代的一带一路,都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是交流与繁荣的纽带,是国家腾飞的桥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