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墙意识心得体会荐读【多篇】

思而思学网

北京市西城区辖区50.7平方公里,中南海就坐落其间。紧靠“红墙”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它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也逐渐让其形成独有的“红墙意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红墙意识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关于红墙意识心得体会(一)

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西城区,是展示古都文化魅力、大国首都形象、代表基层治理品质的一扇窗口。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西城区践行“红墙意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肩负起“人民的名义”,为民担当,力争“让离红墙最近的地方,成为跟百姓最亲的地方”。

“我们这不能有‘丁义珍式’窗口”

“我们这没有‘丁义珍式’窗口,也不能有‘丁义珍式’窗口。”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文瑞指着办事窗口说,“131个窗口不装一块玻璃,90厘米的台面高度是找专家测算过的,保证飞沫不会传播,同时人与人之间不会产生距离感,老百姓怎么舒服怎么来。”

“以前名称、标识、布置不统一,隐没在街巷里,手机地图都找不着。”郭文瑞说,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主要面向企业法人,老百姓个人的事主要在基层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神经末梢都要打通。”现在西城区各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和各社区服务站都采取了类似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不仅是统一办事大厅外貌,更是对行政服务办事流程的再造。西城区2011年启动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将全区2000多个对外行政服务事项,转化为699个标准事项,统一整合85个公共服务事项。如今7个行政服务国家标准中,西城区创立的就有6个。

“之前老百姓办事跑断腿,背后的原因是各委办局互为钳制,难在协调。通过标准化,引导各部门梳理各自的事项、流程、要件,整合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办事效率,把百姓办事的路疏通了。”郭文瑞介绍,办理企业注册,提前在网上进行预审,服务中心现场只需在一个窗口递交一次材料,15个工作日就能办理成功。

“下个月就将打通12个委办局的所有事项,到明年,老百姓在服务中心的任何一个窗口能办理所有事项。”郭文瑞说,这不仅是简单的窗口合并和流程再造,更是政府思维方式的转变,“站在老百姓办事方便的角度,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给老百姓添堵就是给中央添堵”

作为首都核心区,紧邻“红墙”的特殊区位特点,使西城区长年肩负着重大外事活动的交通安全保障任务。怎样既保证外事出行的安全通畅,又尽量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让老百姓出行不添堵?

西单交通大队大队长齐继伟介绍,过去东西道路行驶外事活动车辆,可能提前三个灯岗就绿灯等候,南北方向社会车辆通行的压力非常大。现在变成提前一个灯岗或者两个灯岗等候,缩短了外事活动车辆通行时间,减少了社会车辆的等候时间。

此外,西城交通支队将传统的交通管制模式升级为“疏导为主、绿波放行”的交通疏导机制。在第一时间获取外事出行安排时间表后,设定信号灯变灯安排,精确到秒,最大限度节省外事活动车辆通行时间。在“两会”等重特大活动期间,采取管制措施的时间细化到秒,并通过“卡头不卡尾”让需要保障的车辆与社会车辆交替行驶,最大限度放行社会交通。

“只有我们多麻烦,群众才能少添堵。”齐继伟表示。今年一季度以来,通过努力,他们所在辖区道路拥堵的报警率下降了56%。

“让领导与民同行,让路于民,还路于民,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的要求。给老百姓添堵就是给中央添堵,既服务好中央,又服务好百姓,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齐继伟说。

北京儿童医院是二环一个交通“堵点”。西单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徐宪辉介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西城交通支队要求民警对照党章,找作风差距。通过调整就诊车辆排队位置、优化周边路网、科学调整公交站点、绘制周边停车场诱导图等手段,加大违停车辆执法及现场疏导,“现在路段通行时间缩短了10多分钟,拥堵程度下降不少,由于车多拥挤等原因造成的车辆剐蹭等交通事故也少了很多。”徐宪辉说。

为民服务要完善到“最后一米”

家住织女桥东河沿的居民张大妈日前在自家院门口等来了“送证上门”。

张大妈今年60岁,按规定可以办理老年证,享受尊老敬老的优惠政策。在西城区长安街街道,年满六十周岁的辖区户籍老年人信息会自动被大数据平台筛选出来,平台智能向符合办理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政策提示。证件办理成功后,再由街巷长“送证上门”。“不光老年证,现在好多证件办理都能服务进家。”张大妈说。

西长安街街道办主任桑硼飞表示,通过大数据+政务服务的形式,让服务为民完善到“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

“知屋漏者在檐下”,民生短板在哪里,百姓自己很清楚。政府要“雪中送炭”,避免“锦上添花”,就必须充分听取被服务对象的意见。北京西城区提出,2017年起全面建立民生工程民意立项机制,“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

为解决社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困难,西城区兴华社区设立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怎么用好这笔经费?兴华社区党委的做法是,在经费下拨前先进行民主讨论,通过议事协商会、楼门院长会等百姓参与方式,提前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了解居民的需求,然后再做出使用方案。

西城区区委书记卢映川表示:“离红墙最近,更要离百姓最近。通过民生工作民意立项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办好百姓希望的实事,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离红墙最近的地方,成为跟百姓最亲的地方。”

关于红墙意识心得体会(二)

几年来,西城人认真践行“红墙意识”,贯穿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近段时间,从新闻联播到焦点访谈,从中央媒体到街头巷尾,大家对“红墙意识”的讨论日益热烈,纷纷探究“红墙意识”到底红在哪里?

“红墙意识”红在红色基因中。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红色基因,不管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其中蕴含着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而“红墙意识”所包含的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与此一脉相承,正是红色基因的时代体现。心系红墙内,扎根百姓中,不管是政治意识和工作标准时刻向党中央看齐,还是西城领导班子周六相约一起“转街”式调研,不管是“数字红墙”的打造,还是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完善,最终体现的还是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的最好注脚。

“红墙意识”红在红色阵地上。人民的军队为什么有战斗力?因为支部建在了连上。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从严治党要延伸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西城的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了践行“红墙意识”的“红色阵地”。从“品读经典”到“习语精读”,从“红莲讲堂”到“红墙读书会”,支部的建设从未放松,党员的教育管理从未放松。锤炼党性觉悟、强化理论素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项目在哪里,支部就在哪里,工作在哪里,支部就在哪里,一名名共产党员,一个个红色阵地,连成一片片坚不可摧、攻无不克的堡垒,让红墙真正一头连接着中央的决策部署,一面连接着深厚的民生情怀。

“红墙意识”红在红色守护者。这些守护者可能是讲政治、爱红墙、热心肠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西城大妈,治安防控、志愿服务、提供案件线索,他(她)们从不甘人后。这些守护者可能是用首善标准做好工作,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大街小巷清扫得干干净净的首都“美容师”。这些守护者可能是治理“开墙打洞”、整治背街小巷、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一个个城市发展中的难题的冲锋陷阵之人。这些守护者还可能是大事小情都要管的街巷长、无缝对接的交通勤务保障员......

“红墙意识”不仅是西城的品牌,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入脑入心”时代精神。掌握了“红墙意识”的秘密,我们都可以做“红墙意识”的践行者、传承者。

关于红墙意识心得体会(三)

北京市西城区是中南海的所在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西城区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西城区涌现出一批争创首善的生动典型,形成了具有西城特色的“红墙意识”。“红墙意识”的核心,是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将其作为永志不忘的初心。

坚持筑牢“红墙意识”常抓不懈,推进“学”的常态化;坚持践行“红墙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做”的制度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城区坚持把践行“红墙意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学习教育始终,坚持以最高的政治意识、最重的责任担当、最大的落实力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西城区,践行“红墙意识”不仅代表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而且也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西城,治理“开墙打洞”、整治背街小巷、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一个个城市发展中的难题,都能够同践行“红墙意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主流舆论合力。

从无缝对接的交通勤务保障,到环卫工人的一帚帚清扫;从学校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到胡同小巷里老邻居们的谈笑声;从西城大妈们坚定忠诚的眼神,到社区民警标准的敬礼,“红墙意识”在西城区已经浸润到城市的肌理之中,群众的灵魂深处。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