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3篇(推荐)

思而思学网 2023-12-05 08:31:52

担当作为体现了领导干部亲民爱民的高尚情怀。领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既要靠自身历练,也要靠环境熏陶和机制激励。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篇一: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

刘云山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特质,更是一种高贵的人格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征途布满荆棘,敢于担当才能将群众凝聚在身边,一同开拓事业的坦途。

“担当”乃立人之本,成事之基。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历来以“担当”为品质之首、德行之先,极力推崇为天下、为国家、为民众“一愿担当”,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凡此种种,皆出自一颗“公心”。胸怀对未来胸有成竹的自信和勇于接受挑战的志勇,共产党人也始终将“担当”作为最根本的精神内核一力传承,勇敢担负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的重任,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引领群众奋发向前,追求幸福生活。正是有了一批批敢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党员干部,中国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

桥贵载重,人贵担当。遗憾的是,在观念日益开放、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诱惑增多,一些党员干部受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身上诸如“敢于担当”这样的优良品质正在一点点消失,没有闯劲,没有心气,既激发不起干事创业的激情,也逐步丧失了谋事成事的能力。

为什么不敢“担当”,因为一个“怕”字。怕上级责备,怕群众质疑,怕承担风险,怕吃苦受累。“怕”的根源是宗旨意识淡薄,“怕”的后果是事业止步不前,失去人格魅力,丧失凝聚力。

敢于担当才会锐意向前,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才能开天辟地,成就伟业。早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时,就曾郑重告诫全党“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古语云,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敢担当者,必然是眼界开阔的智者,为民立命的仁者,意志坚定的勇者。担当精神的内核简言之,就是责任、智慧、牺牲和气魄。就是要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有勇气,敢闯敢试,不躲不绕;在矛盾面前有思路,能抓能放,勇破藩篱;在风险面前敢抉择,敢作敢当,不怕质疑;在关键时刻能顶住,挺身而出,敢于碰硬;而在名利面前能放弃,安之若素,淡然处之。

担当是党性之魂,理想信念之魄。在战争年代,敢担当才能打胜仗;在和平时代,敢担当才有新发展。无论任何一个时期,敢于担当都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的“精神之柱”。尤其在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今天,没有一点担当精神,如何带领干部群众“抢滩涉险”,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篇二: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

到基层调研,有一些干部暮气沉沉、愁眉不展。他们掰着手指,数来数去的都是难题:上项目难、转型升级难、环境治理难、征地难、拆迁难、筹资难、扶贫难……一句话:干什么都难。因为被困难问题绊住,他们伸展不开手脚,终日碌碌无为。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立下的严明纪律和规矩,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但是近年来, 有的领导干部信奉“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以为只要不贪不占、守住规矩,干不干事没区别,甚至觉得不干事安全,多干事反而得罪人;有的认为规矩这么严、“紧箍咒”这么紧,感到“不适应”,就明哲保身只做“太平官”;有的躲在规矩里混日子,不仅不合规矩的坚决不做,而且想方设法从鸡蛋里挑骨头,把合规的也说成不合规的,说到底就是淡忘了使命,丧失了敬畏,撂下了担当。

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固然要遵规守矩、依法行政,但面对当前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有履职尽责、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在涉及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上,要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抓敢管。如果一味怕担责而不思进取,只会贻误发展时机、耽搁改革大业。

对于当前领导干部的作为一要夯实提高思想认识这个基础,领导就是责任,不愿尽责,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就不配当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以“铁肩担道义”的果敢和“妙手著华章”的自信,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

二要抓牢强化能力修养这个根本,领导干部要更好地履责担当、有所作为,必须要懂规矩、守纪律。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严自律、善治家、慎交友,坚决克服侥幸心理、从众心理、不平衡心理,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家园,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三要把握务实苦干这个关键,要不畏艰辛、躬身亲为,怀揣干事创业的热情,鼓起奋发进取的劲头,保持逢山开路的勇气,积极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真正既做到问政于基层,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基层,又解困于基层,帮扶于基层,建功于基层,努力打开工作局面。

四要用好从严奖惩这个手段,要用好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坚持把那些认真负责、敢闯敢干、敢抓敢管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和关键领域,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担当者、鼓励褒奖有为者,为有个性、敢负责、肯干事而得罪了一些人、丢了一些票的干部主持公道、鼓劲撑腰,使敢于担当、有所作为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使“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有韧劲”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要惩戒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

此外,坚持治庸治懒治散,推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落实,对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干部,要及时问责和惩戒,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还要及时调整下来,绝不能让“圆滑官”得好、“老好人”占先,对违法乱纪的干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推动形成鼓励尽责、崇尚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篇三: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

担当精神是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笔者以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为各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关于担当的指示要求,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强化知责思为、履责善为、尽责而为的担当意识。具体到工作实践,就是要做到“四不”:

要认真负责不推诿。责任成就事业,决定成败。党员干部要牢记肩负的责任和组织的信任,把“讲认真”的要求落实到干事创业上,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敢于直面问题,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去、顶得上去、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胆气和魄力。

要坚持原则不变通。在潜规则面前,是追风附和还是坚守原则,是对党员干部严峻的现实考验。要在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严格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按原则办事,符合政策规定的就快办办好,不符合政策原则的事决不越“红线”、打“擦边球”,自觉抵制庸俗关系干扰,过好权力关、人情关和局部利益关,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做维护党的原则和利益的模范。

要较真碰硬不畏难。当前,学习贯彻“三严三实”要求,正风肃纪、纠治积弊,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棘手难点问题,躲不开、绕不过,必须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作为党员干部,越是得罪人的事越要站在最前沿,越是棘手的事越要冲在第一线,越是大家犹豫观望的事越要捅破窗户纸,大力发扬认真较真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对组织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

要主动作为不偷懒。作为党员干部,当官就要做事,在位就要谋其政,既廉政又勤政,既干净又干事,这是新常态下应有的觉悟和姿态。现在全党上下正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正是踏踏实实干事业的好时候,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沉下心、稳住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努力有所作为。作为党委领导,要大力倡导和浓厚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风气,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真正把那些勇于担当负责的干部用起来,切实为他们撑腰打气,让那些投机钻营、圆滑世故的干部捞不到好处、没有市场,这样敢担当、能担当的干部就会多起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